新能源汽車資質“大躍進”
先有“發改委擬暫停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審批發放”
后有“工信部發話喊停3025款新能源汽車生產與銷售”
新能源汽車資質的問題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上,吃瓜群眾們才猛然發現,原來當做傳單一樣發出去的15張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并沒有想象當中的那么簡單。
小編大致就給大家梳理一下這場“大躍進”的過程
1、起因:國家希望新能源產業彎道超車,想放進來幾條“鯰魚”促進市場活力,因此門檻設定不高,本來想放進來幾條“特斯拉”。
2、經過:某些操作環節有問題,比如獲取新能源車生產資質首先需要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協助企業向國家發改委提出申請,這讓很多真正有技術的企業被拒之門外。
3、結果:獲得資質的是什么情況呢?目前15家是:北汽新能源、長江汽車、前途汽車、奇瑞新能源、江蘇敏安、萬向集團、江鈴新能源、重慶金康、國能新能源、云度新能源、知豆、速達、合眾、陸地方舟及江淮大眾。
其中有原傳統動力整車廠8家,零部件廠商3家,低速電動車轉型企業、車輛設計、能源供應商各1家。
4、后果:一口氣發了15個牌照,才回過神來!好家伙,這15家車企合計產能已經達到117萬輛,已經占據《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中2020年我國新能源200萬輛市場的58%。加上合資車企和老牌車企的產能,已經遠遠過剩。
5,解決方案:怎么辦?先叫停唄!還好有工信部這道大閘,通過發改委審批的新能源生產資質,需要再獲得工信部的審批,才意味著企業正式獲得生產資質。
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看似熱鬧,但情況大致就是這么個情況,這對于整個中國新能源產業并不是什么好事情,設想中的彎道超車顯然彎道有點多了。
至少目前看來,上層領導對于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還是了然于胸的,這次“叫停”也非常及時。“彎道超車”可不是這樣“一哄而上”就能達成的,做好“基本功”才是這個階段中國新能源產業應該做的事情。
而作為企業,不管拿沒拿到資質,都應該拋棄浮躁的幻想,從模式創新和核心技術同步發展,做好整合優勢資源這些基本功入手。
畢竟“資質”并不是什么大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