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完成銷售19.5萬輛
2017年1-6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19.5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14.4%。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完成16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26.2%;值得關注的是,在新能源汽車銷量構成中,純電動乘用車占總銷量的68%,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純電動商用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商用車分別占總銷量的16%、14%和2%。
不過,眼下行業在持續高增長后不乏些許隱憂:其一是業內對新能源產業未來是否存在產能過剩的苗頭,存在爭議。不算造車新勢力們,僅傳統汽車企業對新能源汽車的規劃就是一個龐大的數字,一汽、上汽、長安、廣汽、奇瑞、吉利、長城等9家自主車企發布的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已接近400萬輛,已明顯超出此前《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中2020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量要達到200萬輛的目標。
同時有觀點認為,只有讓更多資本和企業參與進來,鼓勵創新各種技術路線和商業模式,才有可能把新能源汽車產業真正做起來,但真正能存活下來的贏家或許只是少數。
雖然現在斷言新能源汽車行業出現產能過剩為時尚早,但行業一些問題仍值得關注:一是一些車企熱衷制造概念,PPT造車、發布會造車,以迎合資本方,動輒數百億投資,同時忽視了正向開發一款車不僅需要資本、技術、人才,更需至少30個月時間的現實;二是真正具備國際化視野、掌握領先“三電”核心技術,并且能引領未來汽車產業研發、生產、銷售模式的“鲇魚”,至今尚未出現。
另一個隱憂是行業競爭風險正在加劇:隨著今年江淮和大眾在電動車合資項目上的獲批,在中國的國際汽車品牌可以選擇將電動車作為一個獨立個體再建立合資公司已有案例。這對本土車企而言,并不算好消息。即便沒有合資電動車公司的出現,各個企業的電動車計劃也已大量推出,在2020年前后來自國際品牌的電動車或將大批量涌現,屆時對自主品牌無疑構成沖擊。
長期來看,對于本土企業而言,當下最重要的是抓緊時間做好新能源汽車技術與品牌的積累,減少對產業政策的依賴,充分發揮先發優勢,借新能源汽車彎道超車,從而最終實現中國“汽車強國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