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省配套新能源補貼 車企騙補16.72億 審計署報告指出新能源車輛、充電樁
新能源騙補情況猖獗,國家審計署的一份報告直擊新能源行業弊端。近日,國家審計署對2016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進行了審計,報告直指新能源汽車推廣存在的問題。其中披露了新能源汽車騙補高達16 7
新能源騙補情況猖獗,國家審計署的一份報告直擊新能源行業弊端。近日,國家審計署對2016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進行了審計,報告直指新能源汽車推廣存在的問題。其中披露了新能源汽車騙補高達16.72億元,這一數字意味著8省省級配套的一半補貼被騙。
“十二五”以來,我國將新能源汽車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全球領先,據有關方面數據,2015年和2016年的產銷量連續居世界首位,2009年以來已累計推廣超過100萬輛,占全球市場保有量的50%以上。
根據國家審計署6月23日發布的《2017年第9號公告,公布18個省節能環保重點專項資金審計結果》,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審計署對2015年和2016年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給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下統稱“省”)的節能環保重點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了審計。
報告顯示,2015年和2016年,在中央下達243.91億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和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獎補資金的基礎上,有8個省安排了省級配套資金35.46億元。
數額龐大的補貼誘使不少企業騙補,報告著重指出,某些汽車產銷企業采用自產自購、供應電池回購整車等手段獲取財政補貼高達16.72億元。這一數字幾乎達到了2015~2016年間,8個省安排的省級配套資金的一半。
記者注意到,此前新能源汽車補貼確實存在標準偏高的情況。而在此次審計署審計抽查的13家汽車生產企業6801輛享受財政補貼的新能源汽車中,就有3511輛電動客車的補貼額超過單車售價的70%。另外,在此次調查中發現,新能源汽車和充電樁大量閑置的情況也普遍存在。據公告顯示,至2017年2月底,審計抽查16家企業購買的35500輛新能源汽車中,有2200輛閑置未用一年以上,有17200輛年行駛里程不足3000公里。延伸調查的66家企業中有30家年銷量低于500輛。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