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銀行IT審計方法
近年來,因銀行業務流程中對信息系統的依賴程度日益加大,這使得信息系統的固有風險隨著系統的復雜而增加,高度集中化的銀行信息化管理也面臨著更加嚴峻的考驗。因此,作為商業銀行信息科技風險管理的第三道防線
COBIT4.1版本中的流程參考模型將所有與信息系統相關的活動進行了劃分,主要包括34個流程,分屬4個域。而COBIT 5.0的參考模型涵蓋了治理和管理流程的完整集合,共分為37個流程。COBIT5.0流程參考模型是COBIT4.1流程參考模型的繼承者,同時也融合了風險IT、價值IT流程模型。COBIT的廣泛通用性也造就了它在應用上的弱點和難點,即COBIT中對相關流程和控制目標的描述過于籠統普適,需要使用者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和專業經驗進行較大的定制化方可實施。
因此,COBIT模型的最大作用是將IT過程、IT資源與企業的策略和目標聯系了起來,保障了企業的IT戰略目標和其業務發展目標的一致性,也在IT管理層、IT技術人員/用戶和IT審計師之間搭建了橋梁。
《商業銀行信息科技風險管理指引》
近年來,隨著銀監會信用風險、商業風險和操作風險管理指引的發布,以及“巴塞爾協議II”在銀行業內的逐步實施,推動了銀行內部風險管理機制的建立和健全。但是,在全面風險管理的框架下,目前銀行的信息科技風險管理機制滯后于業務風險管理體系的發展,并未建立體系化的風險管控機制,成為了銀行風險管理體系中的短板。這主要體現在,信息科技風險治理組織不健全、風險管理制度不完善、風險處理過程規劃依據不充分以及風險監控指標不明確等方面。
2009年發布的《商業銀行信息科技風險管理指引》(以下簡稱《指引》),定義了商業銀行信息科技風險的總體框架,即在當前商業銀行普遍的信息科技現狀下,可能存在的重大信息科技風險的范圍,使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過程,能夠集中精力在相關領域中。
《指引》確定了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