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成熟電力市場國家新能源進入電力市場模式及對我國的啟示
新能源如何應對市場競爭
“531”光伏新政引起業內廣泛關注,在2017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規模出現超常規增長的背景下,不限制新增規模只能倒逼光伏發電全面參與市場。全面參與市場也是新能源發電最終必然的選擇,對于新能源行業而言,享受補貼的受限發展與全面參與電力市場,究竟哪一個是現階段新能源行業的最優選擇,需要先看看成熟電力市場國家新能源進入電力市場的模式。但毋庸置疑,我國現階段新能源發展的速度和規模是任何一個成熟電力市場國家無法比擬的。國外通過溢價補貼、實施配額制、簽訂實物或金融協議等多種方式保障新能源收益,使得新能源能夠以低電價參與市場競價實現優先上網,用市場的方式實現新能源健康可持續發展。
(來源:電聯新媒 作者:李瓊慧王彩霞)
國外新能源發展激勵政策
總體來看,國外新能源激勵政策主要分為兩類。
電價補貼類政策
具體包括固定上網電價(Feed in Tariff, FIT)、溢價補貼(Feed in Premium, FIP)、差價合約(Contract of Difference, CfD)等①。其中,固定上網電價由政府直接為各類新能源發電確定一個高于常規電源或市場電價的上網價格,并通過法律要求電網企業根據這個價格全額收購新能源發電量。其中新能源上網電價高于常規電源上網電價或市場電價的部分,通過電價附加的方式向用戶征收,彌補電網企業收購新能源發電的高成本。溢價補貼是在不對新能源單獨確定上網電價,而采用市場電價或參照常規電源上網電價的情況下,給予新能源額外的度電補貼(也稱為溢價補貼),一定程度上保證新能源發電的收益穩定性。溢價補貼來源也是通過電價附加向用戶征收的資金。根據溢價補貼是否隨市場電價變化,溢價補貼可以進一步分為變動溢價和固定溢價。差價合約即一方與新能源發電廠之間簽訂雙向長期合約,以固定的合約價格購買新能源發電。實際運行中,新能源發電廠與常規電源平等參與市場競爭,按照發電量多少以及出清的市場電價,獲得市場收入,一定程度上類似于“市場電價+溢價補貼”的方式,只是差價合約的合約價格是在市場競爭的基礎上形成的,有利于降低新能源的溢價補貼。
德國、丹麥等歐洲國家主要采用電價補貼類政策支持新能源發展。例如,2012年之前,德國主要采用固定上網電價激勵可再生能源發展,2012年之后,德國引入“市場電價+溢價補貼”,溢價補貼是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直接參與電力市場售電收入相對于固定上網電價的損失的補償,由于市場電價是變動的,而可再生能源固定上網電價相對固定,溢價補貼也相應變動;而丹麥是采用固定溢價的典型國家。英國自2017年開始全面實施可再生能源差價合約機制,由政府管理的專門機構——低碳合同公司(Low Carbon Contracts Company,LCCC)與低碳發電企業(>5兆瓦)簽訂的法律合同,為其提供長達15年的穩定上網電價,有效穩定企業投資的預期收益。
可再生能源配額制
即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地區的政府用法律的形式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電量或占比的強制性的規定。配額承擔主體主要是為終端用戶供電的零售電商。配額制的施行往往輔以綠色電力證書交易(簡稱“綠證”)。可再生能源配額制通過強制性要求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同時通過售賣綠證,可再生能源發電商也可得到一部分額外收入。雖然沒有明確規定通過電價附加的方式由用戶承擔可再生能源配額制的成本,但零售電商一般會將這部分成本轉嫁到用戶側。
美國和澳大利亞是實施可再生能源配額制的典型國家。澳大利亞對于單機容量大于100千瓦的可再生能源采用全國統一的可再生能源配額目標。美國沒有全國統一的可再生能源配額目標,目前僅29個州有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在配額制之外,美國的新能源發電也享受基于稅收抵免的電價補貼政策。
國外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的典型模式
國外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往往不考慮新能源的特殊性,與其他市場主體一樣,平等參與電力市場交易。但是不同國家因新能源發展的激勵政策不同,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的方式有所差異。同時,對于同一國家的不同新能源發展階段,新能源發展激勵政策以及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的方式也不同。以新能源發展激勵政策為主線,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典型模式可分為以下幾類:
基于固定上網電價,由電網企業統購統銷,新能源不參與電力市場
固定上網電價是德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早期扶持新能源發展的主要政策。最典型的例子是2012年以前的德國。
這種模式下,輸電網運營商按法律規定的固定上網電價,對其電網覆蓋范圍內的新能源發電量予以保障性收購,并將其在電力市場中打捆統一競價銷售。為保證轉售成功,輸電網運營商統一預測其網內需要統購統銷的新能源發電出力,以較低的報價在日前和實時電能市場中售出。由于政府規定的新能源固定上網電價往往高于市場電價,輸電網運營商按固定上網電價購入新能源發電量的成本與出售新能源發電量獲得的市場收入之差,通過配電網運營商按用電量比例疏導給用戶。新能源發電商不負責預測發電功率,不承擔競價交易失敗的風險,也不參與輔助服務成本的分擔。對于新能源發電出力偏差,由電網公司統一在調節功率市場上購買調節服務進行平衡,由此引起的成本由電網公司通過過網費回收。
基于“市場電價+溢價補貼”,新能源帶補貼直接參與電力市場
隨著新能源發電裝機的快速增長,早期采用新能源固定上網電價、電網統購統銷的德國和西班牙等歐洲國家紛紛調整新能源發展政策為“市場電價+溢價補貼”,推動新能源直接參與電力市場。其中德國采用變動溢價補貼方式,丹麥采用固定溢價補貼方式。
這種模式下,新能源直接參與電力市場競價,在電力市場中,新能源以其低邊際成本優勢,主動報低價甚至負電價,獲得優先發電機會。在市場收入之外,新能源還有補貼收入,一定程度上可以規避新能源直接參與電力市場的風險,穩定新能源發電的收益。在電力市場中,新能源電站需要按照電力市場規則承擔類似于常規電源的系統平衡責任。當新能源發電實時出力與在市場中競標的發電計劃出現偏差時,需要承擔相應的平衡成本。對于新能源發電出力偏差處理,和常規電源類似,新能源發電一般通過參與日內市場連續交易以及調節功率市場調整發電計劃,減少出力偏差,并根據出力偏差大小和方向承擔平衡成本。
基于可再生能源配額制,新能源發電直接參與電力市場或者不由電力公司代表新能源發電參與電力市場
美國和澳大利亞是實施可再生能源配額制的典型國家,一般都通過電力市場實現新能源消納、綠證市場實現配額目標,但在具體的配額實施方式以及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方式上有所不同。
澳大利亞對于單機容量大于100千瓦的可再生能源采用全國統一的可再生能源配額目標,并且具有全國統一運營的電力市場。新能源發電直接參與電力市場競價實現消納;發出的新能源電量可以登記綠證;承擔配額的售電商自產新能源發電或通過在綠證市場購買綠證實現配額目標。
美國沒有全國統一的可再生能源配額目標(目前僅29個州有可再生能源配額制),也沒有全國統一的電力市場,甚至部分州還沒有建立競爭性電力市場。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方式可分為兩種:一是對于實施可再生能源配額制且不存在競爭性電力市場的地區,新能源發電不參與電力市場,與垂直一體化電力公司簽訂長期購電協議,一般20年左右,由垂直一體化電力公司通過優化自身發電組合,實現新能源發電的最優消納。二是對于實施可再生能源配額制且存在競爭性電力市場的地區,一般由與新能源簽訂長期購電協議的電力公司代表新能源發電參與電力市場。例如美國加州,對于新能源發電出力偏差,美國電力市場采用雙結算機制激勵包括新能源在內的各類發電減少出力偏差,并為出力偏差支付一定的“懲罰”費用②。新能源發電預測誤差將對市場主體收益產生明顯影響,新能源發電商非常重視風電預測精確性和報價策略合理性。
這兩種方式均通過物理性的長期購電協議保證新能源發電商具有穩定的收入來源。考慮電力公司完成配額目標的要求,這兩種方式下的長期購電協議往往約定新能源發電與綠證捆綁銷售(也稱捆綁型PPA③)。對于可能出現的棄風棄光問題,長期購電協議中往往約定一定的棄風棄光電量免責,超過規定電量后,棄風棄光損失由電力公司承擔。部分長期購電協議中也設定新能源發電的分時電價,從而引導可再生能源依照價格信號安排發電。在可再生能源配額制之外,美國還出臺稅收抵免等補貼政策。一般而言,稅收抵免對應的新能源發電補貼收入不計入長期購電協議價格,而由新能源發電商單享。
基于差價合約或虛擬購電協議④或其他中長期金融合約,新能源發電直接參與電力市場
在簽訂差價合約的基礎上直接參與電力市場的方式主要是英國。英國于2017年針對可再生能源施行差價合約,由低碳合同公司與低碳發電企業(>5兆瓦)簽訂差價合約合同,為低碳發電提供長達15年的穩定上網電價。發電商像往常一樣通過電力市場出售電力產出,然后獲得電力售價與執行價之間的差別支付,降低可再生能源發電商的收益風險。
在簽訂中長期金融協議或虛擬購電協議的基礎上直接參與電力市場的方式主要是美國。這些方式往往與新能源發展政策沒有直接關系,但近年來在美國十分流行,主要背景有三個:一是部分州新能源開發規模大于配額制指標要求,新能源發電企業找不到可簽的PPA。二是近年來PPA價格呈逐年下降趨勢,對新能源發電的吸引力不足。三是非電力公司與新能源發電商簽訂虛擬PPA的積極性越來越高。2015年,非電力公司與新能源發電商簽訂的虛擬PPA已占所有新能源PPA的40%。其中,高科技企業是簽訂新能源虛擬PPA的主要力量。這些高科技企業往往制定了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利用目標。
相關啟示
從國外新能源發展的歷程來看,基于固定上網電價、由電網企業統購統銷且不參與電力市場對新能源產業發展激勵力度最大,但主要適用于新能源發展初期,可推動新能源快速形式一定的規模。隨著新能源發電規模增加,參與電力市場是新能源必然選擇。
新能源直接參與市場是目前國外消納新能源的主要方式。雖然部分國家早期采用固定上網電價由電網企業統購統銷新能源,但隨著新能源規模增加導致補貼壓力以及電網運行壓力增加,這些國家紛紛做出政策調整,促進新能源直接參與電力市場。從國外新能源參與的電力市場類型來看,基本都是直接參與現貨市場。
在市場之外,都有一定的保障機制或規避風險機制穩定新能源收益,現階段基本沒有新能源在沒有任何補貼或者收益保障的情況下參與市場。
保障機制都是收益保障機制,要么通過差價合約、虛擬PPA等鎖定中長期電量價格,要么在市場電價之外給予額外的補貼,確保新能源消納電量的機制很少。唯一類似于確保新能源消納電量的機制是在可再生能源配額制約束下,新能源發電企業與電力公司簽訂長期物理購電協議。但與我國不同的是,這些電力公司往往是具有一定發電資產和用戶的電力公司,具有實現發用電資源整體優化的有利條件。同時,這些PPA中也會約定分時電價,引導可再生能源依照價格信號安排發電。
注1: 除固定上網電價、溢價補貼、差價合約外,新能源電價補貼類激勵政策還包括稅收抵免 、拍賣招標 等。稅收抵免政策對于符合條件的新能源發電所有者,根據設備投資或一定期限內的每千瓦時發電量,給予個人或企業所得稅抵減。拍賣招標一般是政府在確定擬招標的新能源發電規模后,通過招標方式優選招標電價最低的新能源發電技術,在一定期限內,按照其招標電價收購其發電量。
注2: 雙結算機制即實時市場與日前市場分開結算,只結算實際發電量與中長期以及日前交易量之間的偏差(凈額結算)。由于實時電價波動比日前劇烈得多,例如2017年7月ERCOT日前市場最低/最高節點電價分別為16.47 美元/兆瓦時和311.81 美元/兆瓦時,而實時市場最低/最高節點電價分別為2.56 美元/兆瓦時和2045.92 美元/兆瓦時,波動幅度是日前市場的近7倍。
注3: 根據新能源發電量是否與綠證捆綁銷售,長期購電協議又可細分為捆綁型和非捆綁型。對于需要完成配額制目標的電力公司,往往簽訂捆綁型長期購電協議。對于非捆綁型長期購電協議,新能源發電可以通過單獨簽訂綠證購買協議或在綠證市場銷售綠證。
注4 :虛擬購電協議(虛擬PPA)也類似于一種中長期金融合約,購買者和新能源項目開發商協商確定一個長期(如10~25年)的價格。購買者仍從當地電力公司購買電力,新能源發電將電賣到現貨市場,如果市場價格比合約價格高,則購買者將得到高出部分;如果市場價格低,購買者將支付給新能源開發商市場價格與合約價格的差價,以幫助新能源開發商和購買者應對未來電力價格風險。
版權聲明
本文刊載于《中國電力企業管理》(上旬)2018年08期。作者單位為國網能源研究院。

責任編輯:仁德財
-
11個試點項目!河北省2021年度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公示名單
2021-12-22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 -
能源服務的線上線下
2021-12-20能源服務 -
廣東:支持建設電、熱、冷、氣等多種能源協同互濟的綜合能源項目 培育綠色交易市場機制
2021-12-20多種能源協同
-
11個試點項目!河北省2021年度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公示名單
2021-12-22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 -
廣東:支持建設電、熱、冷、氣等多種能源協同互濟的綜合能源項目 培育綠色交易市場機制
2021-12-20多種能源協同 -
浙江“兜底”售電為何有人點贊有人不爽?
2021-12-20售電
-
分錢、分糧、分地盤…大秦電網招募售電合伙人
2021-01-28大秦售電,招募,貴州區域,合伙人,限50個,名額,月入上萬,不是夢 -
10月份用電量延續較快增長態勢 國民經濟持續恢復向好
2020-11-17全社會用電量,國家電網,產業用電量 -
能源市場“負價格”事件分析及啟示
2020-11-03電力現貨市場,電力交易,電改
-
國家發改委給14家單位回函了!完善落實增量配電業務改革政策的八條建議
2021-03-10國家發改委,增量配電,業務改革,政策,八條建議 -
2020年增量配電研究白皮書:河南、云南、山西、浙江、江蘇五省區改革推動成效顯著
2020-11-16增量配電,研究,白皮書 -
貴州電網關于支持務川電解鋁產能指標的建議
2020-11-10務川電解鋁產能指標
-
能源服務的線上線下
2021-12-20能源服務 -
【電改新思維】目錄電價“天花板”掀開后,對電力營銷系統的影響
2021-10-16全面,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 -
國家發改委答疑電價改革
2021-10-15國家發改委,答疑,電價改革
-
【電改新思維】目錄電價“天花板”掀開后,對電力營銷系統的影響
2021-10-16目錄電價,電力,營銷系統,影響,電改 -
電改里程碑文件——真的放開兩頭
2021-10-15全面,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 -
【電改新思維十七】目錄電價“天花板”被捅破,對市場化電費結算方式有何影響?
2021-05-20電改,電價,市場化電費,結算方式,大秦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