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實操專家來了 就不告訴你是誰
電力現貨現在是熱詞?但電力期貨您聽過嗎?其實電力期貨在電改方案中就有提及,2015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簡稱“9號文”)提出:“待時機成熟時探索開展電力期貨和電力場外衍生品交易,為發電企業、售電主體和用戶提供遠期價格基準和風險管理手段”。
那究竟什么是電力期貨?電力期貨到底應該怎么做?在開展電力期貨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什么?國外電力期貨市場什么樣?中國有沒有值得借鑒的經驗和教訓?……
這些問題的答案,黃杰夫先生都可以告訴您。
黃杰夫,AEX控股公司創始合伙人。2010至2016年,任美國洲際交易所ICE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2005至2010年,任芝加哥氣候交易所(CCX)亞洲副總裁,參與了CCX同中石油集團合資組建的天津排放權交易所的談判、創立和經營;在美國有十多年的跨國并購和期貨市場的經驗,所涉及的領域包括交易所、期貨公司、金融軟件基礎設施等。
還有更好的消息是,這么重磅的行業大咖,就要來“享能匯第二期電力現貨實戰培訓”的現場了,如果您想近距離接觸黃杰夫先生,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電力期貨知識,趕緊報名我們的活動吧!
沒見面前,先請您欣賞一篇黃杰夫先生的文章!
【本文首發于財新專欄】原文標題:中國電力期貨設計首要是去“行政化”
電力現貨市場2017年提出試點地區和時間表后,執行并不順利。8個試點地區的模擬啟動時間延后至明年,各地緊鑼密鼓地推出方案。與之相關的電力期貨,還沒提上日程。
電力期貨在電改方案中就有提及,電力期貨和現貨將是市場參與方要面臨的新形勢。2015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簡稱“9號文”)提出:“待時機成熟時探索開展電力期貨和電力場外衍生品交易,為發電企業、售電主體和用戶提供遠期價格基準和風險管理手段”。
筆者近期在同國內電力市場學者、監管部門、發電企業、獨立售電公司等機構的溝通中,發現關于電力期貨,有3個問題需要澄清。
電力期貨是手段,不是目的
第一個問題:電力期貨、場外衍生品或廣義上講的“financial power trading”(金融電力交易),都是手段,不是目的。
脫離服務電力產業鏈企業,空談“金融電力”,會把市場引入錯誤的方向。市場參與者需要一個透明的電力價格基準,金融市場的所有努力都必須在現有現貨市場設計的框架內,緊密圍繞“確立基準”這個核心。
目前在國內期貨交易所上市的50多個合約中, 與電力行業關聯度比較大的,是鄭州商品交易所的動力煤期貨合約。2013年9月份開始交易,到現在整整五年。中國設計“金融電力”交易時,很有必要認真總結動力煤期貨上市后五年中所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不足。如果不弄清、解決發電企業當下為什么沒有實質參與動力煤期貨套期保值的具體問題之前,輕易推出場內電力期貨,很難想象能真正服務實體經濟。
期貨交易的核心,是搭建一個透明的“遠期曲線”。
數據來源:FIS
上圖是美國加州NP-15樞紐的電價遠期曲線。這也是加州電力市場的一個價格基準。從這個曲線上,可以看到2025年左右的價格。以廣東的發電企業為例,目前他們不僅要應對即將到來的電力現貨市場的價格波動,而且還要應對動力煤價格和碳排放價格的波動。所以,廣東省推出現貨市場后,探索電力期貨,最大的挑戰之一是如何同時搭建以機構為主導的、60到72個月以上的電力遠期曲線、動力煤遠期曲線和廣東碳排放權遠期曲線。
總結動力煤期貨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除了遠期曲線的透明度不夠(只有20多個月),還有動力煤期貨的近月合約是否活躍,交割月期、現價格的收斂度,合約每日持倉和交易量的比例倒掛等。如果這些不足之處不能及時改善,將影響未來電力期貨交易的實施。
至少從美國電力市場的經驗看,遠期價格的透明度提高,吸引了更多的機構參與交易,市場流動性增加;而交易活躍,使遠期價格更加透明,形成良性循環。高流動性的價格基準,有助于電力市場價格的穩定,同時確保市場的“韌性”(resilience)。
金融電力交易要吸取教訓
第二個問題是關于中國目前整體市場化處于發育階段,政府干預力度大,與美國有很大不同。因此,中國現階段適合不適合像美國市場學習,開始做“金融電力”交易?
美國期貨行業的確經歷了八代人的辛勤耕耘。如今,期貨市場在創新活力、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等方面,仍然領先世界。中國受監管的大宗商品期貨交易,也有30年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人才。
筆者認為隨著電力現貨市場的推出,中國電力行業面臨的問題,不是要不要做“金融電力”交易,而是如何在借鑒歐美市場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探索一條符合國際規范和市場規律的實施路徑,搭建一個透明的金融電力市場體系,牢牢抓住貼身服務電力產業鏈企業這個根本。在這個新的金融電力市場體系中,機構是主導,沒有散戶。換句話說,中國的電力期貨,應該換一個全新的實施“套路”,避免過多的制約市場的所謂“中國特色”。
美國經濟整體市場化程度很高,但它的電力市場改革和金融電力交易的推出,也并非一帆風順。
1996年,美國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FERC)出臺“888號命令”,規定電網公司必須向獨立發電企業開放電網。隨著輸電技術進步,發電企業可以將電力賣給幾百公里之外的用戶。“888“出臺后,FERC遭到電網公司起訴,直至上訴到美國最高法院。2002年3月,經過激烈的法庭辯論,最高法院判FERC獲勝。第三方公平接入電網,成為美國電力市場改革的里程碑。
在金融電力交易方面,美國洲際交易所的創始人斯普萊克出身于加州電廠。20多年前,美國加州開始電力市場化改革。改革初期,行政干預仍很嚴重。2001年1月,美國橄欖球“超級碗”總決賽(Ravens vs. Giants)在加州舉行。州政府擔心老百姓看電視、比賽中間休息時集中使用家用電器會使電網不堪重負,所以呼吁居民決賽當天幾家人扎堆聚眾看一臺電視,減少用電負荷。
年輕的斯普萊克看到這種情況,就自己創業,成立了一個民營電力交易所,希望用一個中立、透明的市場價格信號,提高發電資源的配置效率。加州政府隨即通過法律,禁止機構在這個交易所交易。斯普萊克不死心,把交易所實體轉移到了亞特蘭大市,至今他的交易所已是北美最大的能源交易所,加州市場的金融電力交易絕大部分在洲際交易所完成。2005年,洲際交易所在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上市,2013年洲際交易所出資110億美元,收購了有220年歷史的NYSE。
今年九月的中、下旬,北歐、美國PJM電力市場,幾周之內陸續發生了金融電力交易風險事件,違約造成的損失都在一億美元以上。向成熟電力市場學習,其中一個重要的內容,是研究他們犯過的錯誤,目的是讓我們的金融電力市場,避免犯同樣的錯誤。所以,我們必須搞清風險事件的起因和解決方案,搞清中國的金融電力交易應該建立什么樣的機制,才能避免類似風險未來在中國發生。同時對比國內動力煤期貨存在的不足,找到電力期貨設計和實施當中必須要改進的一些重要細節。
電力期貨要多元、透明、開放
第三個問題是國內大宗商品期貨交易所行業的市場化和開放。我本人在美國的期貨交易所從業十多年,最深的感觸是這個行業充滿活力、創新和競爭。在短短的20年中,洲際交易所從一個電力交易的“個體戶”,發展成市值400多億美元的全球最大的交易所集團,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在金融電力交易方面,美國現有四個交易所競爭:CME、洲際交易所、Nodal和納斯達克商品交易所。其中,在Nodal交易所上交易的期貨合約,有6000個。
在國內,今年九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頒發了《關于推進電力交易機構規范化建設的通知》,旨在推進電力交易機構股份制改造。通知要求,按照“多元制衡的原則”,對現有各電力交易中心進行股份制改造,為市場主體搭建公開透明、功能完善的電力交易平臺。通知規定電力交易機構應體現多方代表性,股東應來自各類交易主體,非電網企業資本股比應不低于20%,鼓勵按照非電網企業資本占股50%左右完善股權結構。
未來,交易金融電力的期貨平臺,也應該具備透明、多元化、相互制衡的現代交易所治理結構,真正實現交易所監管、所有權、經營團隊的市場化分離。這是電力期貨市場服務電力行業實體經濟的重要前提。
當下,中國的金融市場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對外開放;未來兩三年,像高盛、花旗、UBS、JPMorgan這樣的華爾街投行和期貨公司都可以在中國開設獨資的分公司。中國國內的原油期貨、鐵礦石期貨和PTA期貨,也開始了國際化交易的進程。在這樣新的國內和國際環境下,中國未來的電力期貨、碳排放期貨交易所平臺的治理結構,應該以“去行政化”、國際標準為導向,強化交易所之間的競爭機制。
最后,對于發電企業,在現貨市場到來之際,筆者給出四個小建議:(a)搭建電力交易的內控(前臺、中臺和后臺)軟件體系;(b)確立首席風險官責任制;(c)落實財政部最新版本的“對沖會計”規范,在新的財務制度下,將企業的電力現貨貿易和金融電力對沖,有機的聯成一個體系; (d)首先探索用規范的場外交易框架,通過每一筆雙邊交易的逐步積累,在各類規范的市場主體和金融機構的參與下,一步一步搭建各區域市場的電力遠期曲線,確立透明的遠期價格基準。
上述這些先決條件都具備了,幾年之后,場內多邊的電力期貨合約上市,自然水到渠成。
責任編輯:仁德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