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啟鑫:補貼機制與電力市場秩序
本篇為專家清華大學陳啟鑫教授為廣東電力市場設計專題研討會準備的PPT材料“補貼機制與電力市場秩序”。
現場討論
專家C:關于天然氣在市場交易中給補貼的問題,我的觀點不是很認同采用這種補貼方案,應該還原其商品價值。目前廣東天然氣的成本和電價主要分三類,一類是大鵬一期天然氣,25年照付不議合同,成本最低且上網電價低;二類是國內的荔灣海氣和西二線來氣,成本較低;三類是國際采購的天然氣,全球東南亞區域的價格最貴,三種不同氣源不同的成本如何補貼是個大問題。此外,廣東電力負荷特性是每天的峰谷差超過4000萬千瓦,天然氣給補貼意味著削弱了市場的價格信號,也難以讓價格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換句話說,政府所擔心的價格會上漲,煤機會搭氣電順風車的問題,我們要解剖一下,廣東每天的峰平谷時段分為7:8:9,峰段可能是氣電作為邊際定價機組,但更多的平段和谷段還是煤機為邊際定價機組,在當前電力供需形勢下,全天平均下來的價格還是穩定或低過標桿價格的。這樣的價格信號即保障了氣電作為頂峰機組的生態價值,引導了氣電的投資方向,又給市場一個明確的削峰填谷信號,也引導了廣大用戶的用電習慣。所以,關鍵問題是我們敢不敢突破和嘗試,敢不敢擔當和邁出關鍵一步。
關于新能源進入市場的問題。先不說政府還有沒有錢來補的問題,從目前情況看,補貼政策一年一變,光伏的投資開發立馬歇菜,海上風電如火如荼,如果沒有八毛多錢的上網電價,估計也一個大坑,風險極大。所以靠補貼解決不了新能源進入市場的問題。我個人的想法是,為支持新能源的發展,一是要根據新能源技術的發展、財務成本和折舊水平的下降,逐步降低上網電價標準,直至與煤機的標桿同價,但有一個明確的5-8年緩沖期;二是限定口糧,超過設計或一定標準的年利用小時數,或過了緩沖期后就應該無補貼全電量進入市場。
責任編輯:仁德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