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廠“超賣”電量究竟是怎么回事兒?
大云網訊:今年下半年陜西直供電售電市場一度出現“對峙”局面,華電集團旗下瑤池電廠與幾家售電公司之間的糾紛頗顯“業余”,違約的背后是刻意而為之,還是另有他因呢,電力市場秩序這潭深水是否會因此被攪渾呢?
據大云網sgcio.com了解到,電廠與售電公司在前期合作中并無什么矛盾激化,略顯風平浪靜。雙方共贏,各取所需,電廠以市場較低價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另一方的售電公司則購得低電價。為了防止在陜西省電力供過于求的形勢下,發電側為了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而惡意競爭,致使價格波動不平的悲劇時有發生,陜西省發改委直接在其交易過程中發文縮減了電廠交易的電量范圍,白紙黑字上所簽約的交易量整整超出了所限額度的10倍。對于該電廠和該售電公司來說,這才是上演了一場突如其來、防不勝防的災難片。
不歡卻不散,爭執不斷升級
5月份,一家售電公司與華電旗下瑤池電廠簽訂了超過20億度的購售電意向性協議。
6月29日,雙方所簽協議交至陜西省發改委相關部門。
8月5日,瑤池電廠相關工作人員在未經任何協商的情況下,向售電公司發送說明函要求單方終止上述協議。電廠給其原因是簽訂的協議降價幅度太大,想要提高交易電價。
8月6日,瑤池電廠發函的第二天,吳風所在公司給瑤池電廠發去律師函,要求繼續履行協議。同時,也向陜西省發改委反映這種終止協議的行為屬于“毀約嚴重影響市場秩序”。如果不能夠按照約定的價格賣電,售電公司有可能遭受嚴重損失。
然而,據大云網sgcio.com從中分析得出,這其實只是雙方的一個意向性協議,很多人認為簽字畫押了協議就即刻生效,其實這是一個不完全準確的表述。既然已經寫明了生效條件,那么只有生效條件滿足以后,才真正具有法律效力;反之不得予認可。意向協議生效具備條件:首先,必須經過陜西省發改委組織的安全校核等環節在網站上公布以后,才具備法律效力;其次,電量要以電網公司的校核數為準。
防止惡意競爭 交易須明規則
6月14日,陜西省發改委在其官網上發布的《陜西省2018年下半年電力直接交易有關事項的公告》,已經明確了有關上浮30%與售電公司或電力用戶簽約的規則。
6月29日,陜西省發改委收到各市場主體遞交的意向性協議。經統計后,發現瑤池電廠遞交的已簽約意向性協議電量超過130%限額,違反本次交易公告的規定。
因此,陜西省發改委要求瑤池電廠將超出的電量退出。隨后,瑤池電廠給陜西省發改委書面報送退出電量涉及的用戶清單。
最終,在9月11日,陜西省發改委在官網發布了今年下半年第一次交易的成交結果。
陜西省發改委表示,對發電企業簽約電量設置上限,是充分考慮了陜西電網網架結構、電源支撐、系統調峰需要等實際情況。經與西北能源監管局、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陜西電力交易中心多次協商后制定的規則。
經過此事糾紛,有關監管部門表示,交易中心逐步完善交易技術支持系統,通過技術支持系統過濾超簽電量,進一步促進交易規范有序開展。然而作為電力市場主體一員,更應熟悉電力市場交易的流程與規則,這樣就不會因急功近利,以致在“價格戰”中弄得個得不償失的下場了。
(大云網售電商學院:曹 淼)

責任編輯:仁德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