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協前奏:高報價是敢死隊還是煙霧彈?
長協市場已經開始燃起硝煙,易電君近期陸續收到這些信息,有保守的4、5分,有稍激進的6、7分,更有甚者,傳出某知名獨立售電公司9分的報價。這些信息真真假假不得而知。
這些高報價難道市場又要重蹈覆轍?又回到2017年價格大戰?而且這次報價遠高于去年同期報價,難道這些售電公司想要成為是19年長協市場第一批敢死隊,或者只是放個煙霧彈而已?
去年9月份,市場以6分為底價開始叫囂,市場的價格也逐步攀升,甚至連用戶也認為售電公司可以給到1毛的價差。去年有些售電公司肆意哄抬價格,導致其他售電公司兩頭為難,跟也不是,不跟也不是。而市場上電力用戶被虛幻的價格信號所慣養,存在用戶出現多簽、隨意棄標等不良風氣。
其實到頭來,受傷的還是售電公司自己。
市場的無序競爭結果,就是今年售電公司微利甚至虧損 。今年廣東售電公司上半年盈利僅為1.4億元,平均每家售電公司月盈利為16.2萬元。就在今年微利甚至虧損的情況,售電公司能開出9分價格,確實令人費解。 若今年開頭如同去年般的高位,那估計今年又是一場“爾虞我詐”的價格戰爭。
提醒 19長協規模大,提前布局也需謹慎
從國家政策,以及廣東電力市場的推進速度上看,今年的2019年的交易規模有望突破2000億千瓦時以上。如果核電不進入市場,那么火電的計劃電量會進一步壓縮,在利潤空間進一步減少的情況下,售電公司這種高價行為明顯脫離發電側的實際情 況。
售電公司報價,更多的還是要基于對明年市場的走勢判斷,以及本身公司負荷預測能力,假設明年現貨市場正式運行,售電公司今年高價差獲得的用戶,恐怕明年要承擔一定的經濟風險。
對于目前售電公司能否盈利,取決每月電量偏差情況。其實很明顯:售電公司在今年簽長協的時候,給電量波動大企業的價格需謹慎,亦或是把偏差條款落實到這些企業身上。售電公司難以控制偏差時,降低價格亦或是明智之選。

責任編輯:仁德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