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電力市場調整交易時序降低售電公司考核風險8月集中競價價差回升
為進一步完善江蘇電力市場機制,豐富交易品種,增加市場調節手段,提高市場活力,江蘇省電力交易中心7月17日印發《關于江蘇電力市場月度交易工作調整及2018年8月份月度交易時間安排的通知》,本次通知有兩大要點:一是增加了新的交易品種。二是優化了交易順序。
1、增加月內增量掛牌交易品種
為增加用戶側交易偏差控制手段,作為月度競價交易的補充,自2018年7月起,每月25日前后(遇節假日順延或提前)增加當月月內增量掛牌交易,一類用戶及售電公司如預計當月用電量超出市場合同電量時可向發電企業購買。同時開展購電側月內合同電量轉讓交易,一類用戶和售電公司如預計當月用電量小于市場合同電量時,可通過掛牌交易方式轉讓合同電量,且一類用戶與售電公司可相互進行合同電量轉讓。
2、月度交易組織順序優化
對月度交易組織時間順序進行調整優化:每月依次進行年度交易合同次月及后續月份分解計劃調整、次月平臺競價交易、發電側發電權及次月合同電量轉讓交易、月內增量掛牌交易、購電側月內合同電量轉讓交易。
解讀:月度交易次序不合理 用戶側暗藏偏差考核風險
一、 首次月度競價用戶側9億電量沒有成交
2018年1月份月度競價,售電公司和用戶申報電量總計36.95億千瓦時,發電企業申報電量68.56億千瓦時。在有效供需比達到1.855(廣東省目前的有效供需比在1.1~1.2左右)的情況下,最終成交27.79億千瓦時,用戶側有9.16億千瓦時電量沒有成交。
用戶側9億左右電量沒有成交在其他省份從未出現過,廣東省月度集中競價交易已經開展了一年多,用戶側偶爾會出現千萬千瓦時沒有成交。江蘇出現這種情況最主要的原因有三點:
作為江蘇省首次有售電參與的月度集中競價交易,發電側和用戶側首次在交易平臺正面交鋒,互相不知道對方底價在哪里。
大部分售電公司將年度雙邊協商價格作為月度競價參考。2017年12月19日進行了年度集中掛牌交易,12月22日公布了年度雙邊協商交易結果,26日即進行第一次月度競價,相隔幾天。部分售電公司以為發電企業還會繼續讓利2分左右。
最后是江蘇省用戶側暫時不用擔心偏差考核,報價采取主動出擊。長協電量在月度競價結束后可以調整,用戶側如果沒有成交,可以用長協電量代替,不會像廣東那樣直接進行考核。售電公司和電力用戶暫時沒有后顧之憂,報價很積極、大膽。
二、長協電量“拆了東墻補西墻”
本來是降低用戶和售電公司考核風險的良政,但是卻暗藏危機。目前江蘇省用戶側市場電量的50%——70%左右通過年度雙邊協商。用戶和售電公司可以暫時將后半年長協電量額度提前消耗一部分,拆了東墻補西墻,填補每月長協缺額窟窿,但是到了8月、9月、10月以后電量存在較大缺口。
2018年6月22日,江蘇省電力交易中心發布《關于關注年度合同電量完成進度的提示》,提示指出“請參與交易的相關電力用戶、售電公司關注各自年度交易合同電量完成進度,進度偏快的單位應及時通過月度交易增加合同電量,減少下半年偏差考核風險。”
如果規則不變,發電側會依舊強勢。用戶側長協電量一旦調無可調,售電公司面臨極大的考核風險,就會報地板價拼命保證絕對成交,也就是以上網電價報價,月度競價出現0價差也很有可能。
地板價成交,售電公司就要全部自掏腰包補上許諾給用戶的度電讓利,也即每度電自身補貼給用戶2分錢,這還不包括其他原因造成的偏差考核損失。
近來月度競價接連創新低,2018年7月份月度競價價差僅有0.8。2017年底,江蘇省電力市場部分售電公司為了搶奪用戶,甚至允諾了高于長協價差的保底收益,可以預見2018年將有很多售電公司因為債臺高筑而退市。
三、江蘇電力市場增加交易品種 調整交易時序降低售電公司考核風險
月度增量掛牌交易提供額外購買市場
年度長協可滾動調整,但目前長協調整的空間越來越小。當用戶側長協調無可調時,只有增加月競平臺購買量,如果月度競價還不夠,月內的增量掛牌交易可以作為補充。
交易次序調整:將先月度競價再調長協分月,變更為先調長協分月再月度競價
按照原有的模式,可能年底之前就用完所有長協電量,所有的電量都需要在月競和掛牌市場上購買,風險巨大。新改的模式有助于分攤風險,可減少大額偏差出現的可能性,同時增強了市場活力。
江蘇增加月度增量掛牌交易 8月集中競價價差回升到1分/千瓦時
一、月度競價價差回暖
2018年7月23日,江蘇電力交易中心公布了8月份月度集中競價結果,成交電量規模34.21億千瓦時,成交價格381元/兆瓦時,價差較上個月8厘上升2厘,回到1分錢/千瓦時。
二、月度增量掛牌交易拉高了價差
此次交易是江蘇省修改交易順序、增加月度增量掛牌交易品種后的首次交易。和前7個月相比較,售電公司月度競價申報電量明顯下降。這也是新交易規則在起作用,部分售電公司把少部分電量放到了25號進行的月度增量掛牌交易。
初步來看,8月份月度競價中供應方申報電量的減少,拉高了月度競價供需比(1.8),同時也擴大了價差。如果沒有月度增量掛牌交易,價差必然低于1分/千瓦時。
交易種類的進一步完善減小了用戶側市場主體風險。但目前還難以判斷,這種交易安排是否將持續起作用,不知發電企業是否也將做出相應戰略調整。
1、增加月內增量掛牌交易品種
為增加用戶側交易偏差控制手段,作為月度競價交易的補充,自2018年7月起,每月25日前后(遇節假日順延或提前)增加當月月內增量掛牌交易,一類用戶及售電公司如預計當月用電量超出市場合同電量時可向發電企業購買。同時開展購電側月內合同電量轉讓交易,一類用戶和售電公司如預計當月用電量小于市場合同電量時,可通過掛牌交易方式轉讓合同電量,且一類用戶與售電公司可相互進行合同電量轉讓。
2、月度交易組織順序優化
對月度交易組織時間順序進行調整優化:每月依次進行年度交易合同次月及后續月份分解計劃調整、次月平臺競價交易、發電側發電權及次月合同電量轉讓交易、月內增量掛牌交易、購電側月內合同電量轉讓交易。
三、市場主體呼喚多段式報價
部分市場主體建議,江蘇省月度競價也應該實行多段式報價,刺激市場活力。以廣東省為例,可以報三段電價,部分市場主體經常將20%電量(規則要求每一段至少20%)用來博取更高的收益,80%的電量報地板價保證絕對成交。
以下為此次江蘇電力交易月度競價結果公告

責任編輯:仁德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