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月競半年回顧:走勢“平穩”,售電公司持續承壓
5月29日,廣東6月份集中競價交易結束,成交電量42.68億千瓦時,統一出清價差-39.3厘/千瓦時。
價差變化延續之前的走勢,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路平穩,不管平穩與否,都會有人喜有人憂。
把2018年的上半年交易價差拉出來一看并沒有很多看點,所以把2017年的同期情況再拎出來對比,可以看得到比起2017年的各種跌宕起伏,2018年實在是……老廣,穩!
接下來的月份就將進入電網迎峰度夏的時間段了,廣東在5月份就已經負荷破億,這在去年是6月份才出現的劇情,電網負荷破億提前,反映在B類機組基數電量的比例上,也就是系數從過去的一點一幾,在6月份的通知中變成了1.53。
這種情況,長期研究市場的業內人士認為,基數電量增加,如果按照標桿電價來上網,這樣電廠收益就有所改善,如果是這樣,月度競價市場是否會有驚喜呢?
當然,這次的結果很明顯。至于之后的走勢,也沒有什么好說的,只是售電公司要繼續承壓了。
在搶市場導致的用戶胃口越來越大(降成本),月度市場波瀾不起的形勢下,大部分售電公司也只能默默承壓了。
但不是所有人都會等待黎明的到來,在這激烈競爭的市場中,我們能看到的中場花絮是有的資本在默默撤退。
廣東有售電公司撤離不驚訝,因為始終沒有業務開展,但是像江蘇、山東,同屬航凱電力旗下的售電公司撤離就耐人尋味了,畢竟手握有用戶,有交易。
不過轉念一想,目前的售電市場早已經不是進來就有一杯羹可分的時代了,在激烈競爭的情況下,收益難以確保,成本就會變成頭痛的問題。就像航凱電力發布的公告所言,調整業務結構、降低管理成本、提高運營效率,出于公司戰略發展的需要,注銷南京和山東的子公司。
沒有了過多的資本喧囂,未來的售電市場會怎樣發展呢?
月度交易像是2018年和2019年長協交易的中場,這場戰事過后,有多少售電公司能熬下來呢?

責任編輯:仁德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