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電代煤可持續發展機制 促進北方冬季清潔取暖
去年冬季,北京的打開方式格外不一樣。與以往一到供暖季“霾鎖京城”的狀況相比,藍天成了常態,霧霾天氣反而寥寥可數。
在公眾最為關注的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方面,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治霾力度成效顯著。2017年10月~12月,大氣污染的頻次明顯減少,污染的峰值也大幅下降,PM2.5濃度削減幅度較大。根據環保部披露的數據,今年1月1日至28日,北京PM2.5濃度僅有3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0.5%,創近年同期新低。
最直觀的感受以及翔實的數據背后,清潔取暖工作功不可沒。推進清潔取暖,既關系到北方地區廣大群眾能不能溫暖過冬,也關系到大氣污染的治理問題;更重要的是,清潔取暖的實質是能源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促進能源結構轉型有著非同小可的意義。
清潔取暖事關民生、民心
2016年12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提出,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關系北方地區廣大群眾溫暖過冬,關系霧霾天能不能減少,是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農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內容。
一年后的冬季,清潔取暖工作仍然茲茲在念、牽動人心。2017年12月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局、財政部、環境保護部等十部門聯合發布《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年)》(以下簡稱《規劃》),旨在提高北方地區取暖清潔化水平,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
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我國北方地區城鄉建筑取暖總面積約206億平方米。其中,燃煤是取暖用能的主要方式,燃煤取暖面積約占總取暖面積的83%,天然氣、電、地熱能、生物質能、太陽能、工業余熱等合計約占17%。
按照《規劃》,到2019年,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50%,替代散燒煤7400萬噸。到2021年,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70%,替代散燒煤1.5億噸。北方城鎮地區既有節能居住建筑占比達到80%。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實現霧霾嚴重城市化地區的散煤供暖清潔化,形成公平開放、多元經營、服務水平較高的清潔供暖市場。
《規劃》的發布,首次明確了項目清單、部署了具體任務、制定了時間節點,相當于為清潔取暖的推進按下了“快進鍵”。
因地制宜,多措并舉,全面升級
事實上,在2017年底召開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就曾有類似的表述,并且提到要探索核能供暖:“因地制宜發展可再生能源供暖、天然氣供暖、電供暖、工業余熱供暖、清潔燃煤供暖等清潔供暖方式,探索核能供暖,嚴控散煤供暖。”
1月24日,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副巡視員郭偉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清潔取暖并不是簡單的一刀切式的煤改電、煤改氣,而是對煤炭、天然氣、電、可再生能源等多種能源形式統籌謀劃,范圍也不僅僅局限于熱源側的單方面革新,而是整個供暖體系全面清潔高效升級。
另外,清潔取暖也不僅僅局限于熱源側的單方面革新,而是整個供暖體系全面清潔高效升級。不過毫無疑問,清潔供暖會增加一定的成本。對于成本究竟增加多少,目前沒有統一的說法。郭偉表示,國家能源局將采取多種途徑,降低取暖用氣、用電成本。“綜合采取完善峰谷價格機制,居民階梯價格政策,這兩項政策包括電和天然氣。擴大市場化交易,降低取暖用氣、用電的成本,支持清潔取暖。”
郭偉表示,清潔取暖工作必須突出一個“宜”字,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宜煤則煤,宜可再生則可再生,宜余熱則余熱,宜集中供暖則管網提效,宜建筑節能則保溫改造。即使農村偏遠山區等暫時不能通過清潔供暖替代散燒煤供暖的,也要重點利用“潔凈型煤+環保爐具”“生物質成型燃料+專用爐具”等模式替代散燒煤。
可以預見的是,新能源將在推進清潔取暖中發揮重要作用。在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在東北、華北等集中供暖地區,積極推進太陽能與常規能源融合,采取集中式與分布式結合的方式進行建筑供暖;在集中供暖未覆蓋地區,結合當地可再生能源資源,大力推動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鍋爐等小型可再生能源供熱。
兩會中的清潔取暖“聲音”
綠意盎然的3月,北方地區將陸續結束供暖。與此同時,在本月召開的全國兩會上,清潔取暖也是引人關注的話題之一。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記舒印彪表示,在2017年,國家電網公司全力以赴推進京津冀周邊地區“2+26”城市居民“煤改電”工作,今年北京周邊將有更多“小鍋爐”被替代。
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政協副主席盧曉光建議,建立電代煤可持續發展機制,促進北方冬季清潔取暖。他建議,研究出臺支持清潔取暖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現有可再生能源發展、大氣污染防治等資金渠道,加大對清潔取暖的支持力度,對電采暖配套電網、儲能蓄能等設施建設給予政策補貼;完善價格與市場化機制,出臺發電側峰谷電價政策,將清潔供暖用電納入市場化交易,降低電供暖成本;盡快出臺電力普遍服務補償機制,支持電網企業在偏遠地區做好電網建設和運行維護工作。
“北方地區燃煤取暖現狀亟待改變,加快推進清潔取暖意義重大。”全國政協委員任亞平在小組討論時提出建議。在提交的提案中,任亞平分析了發展清潔取暖存在的主要問題——利用背壓機組推進清潔燃煤集中供暖的政策扶持力度還需加大。他建議國家出臺支持背壓機組建設及電采暖項目建設的政策措施,由中央財政給予補貼。同時建議國家加大對《北方地區冬季清潔供暖規劃(2017~2021年)》提出的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的“2+26”個重點城市之外的其他地區的政策支持,適時擴大政策覆蓋面,在重點示范帶動的基礎上整體推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大學副校長張鳳寶建議,總結推廣京津冀“煤改電”經驗,合理進行技術經濟性分析,因地制宜選擇技術類型推廣,擴大散燒煤治理范圍;支持電采暖配套電網、儲能、蓄能等基礎設施建設,在規劃、審批等環節開啟“綠色通道”;以天津為試點,出臺“煤改電”相關的地方標準,明確電采暖設備、工程、溫度、環保、電價核算等要求,在積累一定的經驗后,盡早形成國家標準,確保持續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仁德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