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生不逢時的電廠,我是如何挑戰極限的
我是一個老兵。這是我第三次玩電力現貨市場模擬交易。
早在系統還是EXCEL的階段,我就作為售電公司在三節點的電網模型中巧立名目、巧舌如簧、巧取豪奪,競得三位電力用戶,占全系統近50%的用電量,一日之內,狂卷300余萬,發家致富。
第二次,作為發電廠,我輕輕松松競得全網第二(6號選手),穩賺不賠。
直到陰差陽錯,命運在第三局讓我為二號電廠操盤。
蒼天啊,大地啊,作為一個600MW火電機組,居然跟核電站生在了同一個節點!這究竟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生活是如此的不公,歷史到底跟我開了一個怎樣的玩笑?
當本節點到達當日用電高峰時,核電可以已極低的邊際成本保證滿發,處在增城節點的大火電機組也有能力低價滿發。同核電一起,通過輸電線路滿足我所在節點的全部需求。
這個市場,并沒有給我留下多少生路。
我只能委曲求全,忍辱負重,期望在核電滿發滿足本節點的全部需求時,通過輸電網路向北郊節點輸電,同北郊節點的兩個小型火電競爭。
作為一個老兵,這樣的委曲求全我不能接受!
我需要一個機會去證明我的存在,打破這個市場由邊際成本建立的穩定的“階級關系”。
我看到了一個機會。在當日的用電高峰時刻(9時)我成為了系統中的一個關鍵供應商 ,我擁有了國王的權杖——邊際出清的定價權。
模擬系統的總裝機容量為4190MW,把我操盤的3號機組排除的話,全網裝機容量僅有3590 MW,而當日用電高峰為3600 MW。
常年飽受同節點核電的擠壓,我終于看到了一個機會號令全場。我想這就是我,作為一個老兵的閃耀一刻了。歌聲起: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我在報價系統報出了我的價格50000元/ MWh,企圖依靠10 MWh的電量一次翻本。
競價結果如我所愿。
我僅在當天用電高峰時間博得了開機機會,出力10MWh。
但是我萬萬沒想到,我撞到了市場的天花板,尖峰時段的最終成交價格為10000元/ MWh,模擬系統內設的價格上限(price cap)導致我損失了我當日80%的計劃收入。
上圖就是經過10,000元/MWh漫天要價后的結果,售電公司毫無還手之力,只能認栽。與此同時,其他幾家電廠都賺得盆滿缽滿。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售電公司老板該何去何從?我建議他們帶著XYZ跑路好了。
除非,這里存在一種方法,叫市場力緩解機制,可以給他們續上一命。并且還能有效打擊一下沒有任何成交量的售電公司——八號選手,你還想通過“無為”而得第一么?
這個市場力緩解機制是怎么運行的呢? 首先,在上午9時的二號電廠會被判定為是關鍵供應商,赤裸裸的關鍵供應商,沒得跑的那種。這時候他那10,000元/MWh的報價就會被無情地減到參考水平(reference level)。這個參考水平是由獨立的市場監測者制定的,制定的根據有好多種,通常會考慮過往的節點最低價,節點內電廠所報的最低價,或者電廠的邊際成本。電廠覺得這個參考水平太低?嗯嗯,好,如果在PJM和加州,可以再在此水平上加一個10%的加成(adder)。
緩解風暴一過,上午9時的出清價格就會掉到一個合理范圍,心機如斯的二號電廠將虧到渣渣都不剩,其他幾家電廠也沒了那么多油水,售電公司老板也可以不跑路了。

責任編輯:仁德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