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價加速下降的四大主因
自春節過后北方港口煤價快速下降,每周以30-40元/噸的幅度下跌,盡管這樣,北方港口貿易商也大多持觀望態度,成交寥寥無幾。縮量降價表明市場看跌預期依然濃厚,分析認為以下因素是促使煤炭價格加速下降的主要原因:
首先,環渤海港口存煤及沿海主要電廠庫存高位運行,煤炭供需情況相對寬松。據CCTD中國煤炭市場網數據顯示,截至3月9日,環渤海港口煤炭庫存合計1789萬噸,創2017年1月6日以來新高;近期在經濟狀況較好及工業、企業復工率增加帶動下,沿海主要電廠日耗出現明顯上漲,已經達到66萬噸左右,較春節期間上漲近20萬噸。雖然日耗出現上漲,但隨著供暖季的結束以及水電預期發力等市場利空因素存在,日耗很難再次達到去年四季度的高位,近期電力企業依然處于庫存修復階段,反映出煤炭供應在覆蓋日耗后仍有余量,目前沿海主要電廠存煤量在1300萬噸以上,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上下游充裕的庫存與“買漲不買跌”心理使得需求方觀望態度明顯,僅以長協煤兌現為主,對市場煤采購較少。截至3月9日,環渤海錨地船舶更是降至121艘低位,需求采購的實際情況,為煤價下行提供了現實基礎。
其次,保供政策持續顯效,鐵路運力充足,促成煤價下行。2017年四季度以來,涉煤調控政策重心偏向保供應,經過充分消化后,政策效果正在加速顯現,產地煤炭供應能力與積極性都較前期有所加強。另外,主要煤運鐵路也在力保煤炭周轉,以煤運主通道大秦線而言,非施工日運量均保持在130萬噸左右,顯著高于近5年水平,基本追平歷史同期最高值,有效保障了沿海市場供需格局的演化。此外,就當前形勢看,雖然3月份兩會正在召開,但上游環保安全檢查較往年更為平穩有序,促成產地生產情況穩定,復產情況好于去年,煤炭供應也相對寬松。
其三,進口動力煤的有效補充,有效緩解供需緊張態勢。海關總署發布數據顯示,2018年2月份全國煤及褐煤進口量為2090.6萬噸,同比增加322.6萬噸,增長18.2%。1-2月,中國累計煤炭進口4871.4萬噸,同比增加611.4萬噸,增長14.4%。進口煤的增加,有效緩解了國內電煤需求緊張態勢,對快速上漲的煤價產生了明確的抑制作用。截至3月9日,沿海主要接卸港庫存已經被推漲至1918萬噸,高于去年同期500多萬噸,也對煤價下行形成了一定支撐。
其四,除供需格局變化的影響外,市場結構與定價機制也在本輪煤價下行過程中表現出了助推作用。目前沿海動力煤市場主要分為長協合同兌現與現貨煤炭貿易,長協合同采用月度定價模式,價格由基準價格與指數共同決定;現貨煤炭貿易隨時議價,價格多瞄準高頻指數進行升貼水。在煤價快速波動過程中,長協合同穩定市場的作用快速凸顯,市場份額快速提升。長協基準價格與指數月均價格均在平抑價格波動,從基本的數學原理看,他們能更快地緩解供需格局短期扭轉對市場的沖擊。而現貨煤炭交易在價格下行過程中的作用機制正好相反,由于貿易商普遍停止操作,現貨市場份額急劇下降,實盤成交下水極為稀少。在這樣的背景下,高頻煤價指數的意向成分大幅提升,市場代表性下降,但現貨企業繼續錨定報價,最終導致指數與現貨報價循環下降,由于高頻指數難以支撐樣本剔除機制,其對短期沖擊的消化期要更長,甚至造成煤價短期跌幅被放大,在完成“休克式”重啟前,煤價走穩都會面臨阻力。

責任編輯:滄海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