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企業應如何應對全國碳市場啟動后的新形勢
2017年12月19日,國家發改委召開全國電視電話工作會議,就落實《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以下簡稱方案)的工作進行部
2017年12月19日,國家發改委召開全國電視電話工作會議,就落實《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以下簡稱“方案”)的工作進行部署,標志著籌劃已久的全國碳市場正式啟動。
全國碳市場建設背景
碳排放權交易機制是在設定強制性的碳排放總量控制目標并允許進行碳排放配額交易的前提下,通過市場機制優化配置碳排放空間資源,為排放實體碳減排提供經濟激勵,是基于市場機制的溫室氣體減排措施。與行政指令、經濟補貼等減排手段相比,碳排放權交易機制是低成本、可持續的碳減排政策工具。目前全球已有21個國家和23個地區開展了碳交易,有42個國家和25個地區實行了“碳定價”政策,控制溫室氣體總量排放,應對氣候變化,實現低碳發展是世界發展的主流方向。
碳排放權交易機制是以市場機制應對氣候變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重大體制機制創新,是我國實現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控制和峰值目標的重要手段。同時,有助于引導技術和資金向低碳發展領域,倒逼企業淘汰落后產能、轉型升級。
全國碳市場建設情況
交易主體已明確。全國碳市場前期以發電行業為主,后期逐步納入高耗能行業。目前,年度排放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綜合能源消費量約1萬噸標準煤)及以上企業或其他經濟組織為重點排放單位;或年度排放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及以上的其他行業的自備電廠視同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為交易主體。按照這個門檻,我國發電行業納入的企業達到1700多家,排放量超過30億噸。
進度安排已確定。按照《方案》,碳市場建設工作分三階段推進:第一階段為基礎建設期,時間為一年左右;第二階段為模擬運行期,用一年左右開展發電行業配額模擬交易;第三階段為深化完善期,在發電行業交易主體間開展配額現貨交易。對發電行業而言,這意味著在2020年左右才會有正式的碳配額交易。
配套方法機制未明確。目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總量和配額分配方案已通過國務院審批,但尚未正式公布。作為碳市場重要補充機制的CCER具體管理辦法及應用時間尚未確定。
企業可開展的準備工作
碳市場的推行,勢必會對企業的內部管理、經營決策和投資方向產生深刻的影響。因此,企業應盡早開展準備工作,應對全國碳市場啟動帶來的新形勢、新局面。
積極參與,深入了解碳市場運行機制。從碳市場是低成本減碳政策屬性來看,高耗能行業特別是電力企業積極響應碳市場建設是必然的。作為碳市場的交易主體,面對一個復雜的新機制僅靠片面理解和被動等待是不行的,必須及時跟蹤、認真研究政策,梳理各個環節和措施,明確各項政策對企業可能造成的潛在影響。特別是在碳市場基礎建設和模擬運營時期,企業應更加積極、深入地參與到碳市場準備和建設工作中,便于在碳市場正式運行時發揮先發優勢。
實事求是,準確掌握排放數據和核算方法。在碳交易試點時期,出現個別企業對碳核查工作抵觸、不配合的情況,或在核算、上報碳排放數據時希望能適當調高或報低數據。企業應端正態度,建立實事求是的準則,充分認識到科學準確的數據對企業碳資產管理的重要性。另外,企業要長期跟蹤整理行業低碳轉型帶來的新情況和新變化,從技術上不斷探索獲得準確數據的方法,以保證企業最終分配配額科學合理。
深度挖掘,充分做好減排技術儲備。無論從哪個角度來分析,低碳發展還是要依靠科技進步達到二氧化碳減排,碳市場的作用也是通過增加碳排放成本來促使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來提高碳減排水平,進一步挖掘減排潛力。在碳市場中,能夠獲得更高收益的必定是技術或管理更加先進低碳的企業。
加強培訓,有效提升企業碳資產管理能力。碳市場對于企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碳市場為企業提供了新的優化升級技術和經營管理能力的動力,也對于企業運行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無論是企業碳盤查、企業碳管理體系建立、企業碳資產管理體系還是減排項目開發,對于企業來說都是新的管理體系升級和重要的發展方向。因此企業應加強培訓,開展碳相關的能力建設,提升企業碳管理能力。
原標題:企業應如何應對全國碳市場啟動后的新形勢
責任編輯:李鑫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