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了在價差泥潭的廝殺!首次風電跨省交易成就多贏局面
【編者按】關于跨省跨區電力交易市場化的深入推進,跨區新能源風電交易也逐步有了新的突破。晶見請來多次參與可再生能源采購交易的資深人士
【編者按】關于跨省跨區電力交易市場化的深入推進,跨區新能源風電交易也逐步有了新的突破。晶見請來多次參與可再生能源采購交易的資深人士,剛剛完成國內首宗跨省區風電雙邊交易的某企業中之親歷者,暢談該類型交易的要點及注意之處,希望對有志進行該類交易的市場主體有所啟發。
“跨省跨區電力雙邊交易”是跨省跨區電力交易的一種方式,是指跨越發電調度控制區的電力雙邊協商交易。即,由不在一個發電調度控制區范圍內的送端發電廠和受端電力用戶(或售電公司),以雙邊協商方式確定買賣關系并按照協商價格進行交易的市場化電力交易行為。
在對跨省區雙邊交易長期而深入的跟蹤基礎上,近日我們選擇參加了錫盟送山東的1月份補充交易,并順利通過安全校核,1月將為山東的一家金屬制品用戶(通過售電公司代理)的用電量中注入一定比例的跨區新能源風電。通過此次交易,我們不僅實現了全國第一筆跨省跨區風電市場化雙邊交易的突破,收獲了巨大的示范意義,同時也實現了包括電力用戶、發電企業、售電公司、國家電網及政府的多方共贏。
企業采購可再生能源電力的新路徑
當前,以一批外資企業為代表的電力用戶已經表現出大規模購買非水可再生能源電力的需求。而現階段國家對于風電等非水可再生能源依舊采取保障性收購政策,除少數西北部地區省份外,允許非水可再生能源進入電力批發市場的省份很少,交易品種的開放程度也不足,導致企業很難通過電力交易來滿足自身綠電需求,更多的是通過自建分布式光伏、合資集中式風電、光伏,或采取綠證等方式變相滿足。但不論是上述何種手段,要么無法實現100%的綠電覆蓋,要么會將大量資金沉淀在自己的非主營業務中,要么會大幅提高自己的電力成本,其需求均不能得到很好的滿足。
錫盟-山東風電跨區雙邊交易的實現,使得這家山東用戶僅僅通過市場化交易手段便采購到了非水可再生能源,既滿足了一定的綠色電力比例,同時又享受到了市場化交易帶來的電力成本下浮,采購到了比本省火電還要便宜的省外風電。中國企業大規模采購可再生能源又多了一個理想的路徑。
新能源企業價格和價值的雙贏
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后,通常會在其基數電量(保障小時數內電量)之外增加一部分發電量(增發電量)。為保障合理收益,國網、南網一般都會組織可再生能源企業參加集中式交易(掛牌、競價交易)并采取統一出清方式確定交易電量電價。但采取這種方式對于可再生能源來說,有三個弊端:1、不能提前鎖定交易價格,不利于規避收益風險;2、不能提前確定交易對象,不利于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3、不能明確其電力的綠色屬性,滿足購電側部分電力用戶對于綠色電力的特殊需求。而雙邊形式的跨區交易則有效彌補了集中式交易的弊端。
成功的跨區雙邊交易,既需要對送端省份的電力市場化交易規則、歷史交易情況和未來預期有精準的判斷,同時也需要對受端省份的相關電力交易規則、省級電力運行情況、電力用戶特性等進行熟悉了解。除此以外,對跨區輸電通道潮流阻塞狀況、預判交易可能組織的時間窗口和規模大小等因素也需要進行針對性的研究和預判。因此,越早參與跨區交易的新能源企業,就越早能夠掌握交易組織的規律和特性,在電力同質化競爭過程中就會越有優勢。這也是部分業內領先的企業拓展新能源發電資產集中式運維管理的亮點和長遠價值所在。
售電公司的核心能力體現
能夠組織用戶、發電企業順利參與跨區交易,且取得較高比例電量成交和較低的交易價格,本身就已經是激烈競爭的售電領域內少部分集資源、技術、營銷與運營多方面優勢于一身的售電公司的“高端玩法”。
上文提到的對于電力用戶、發電企業共同面臨的購售電不同省份交易規則的理解、電網輸配通道的掌握、購售雙方在跨區交易中的信息不對等和動態心理預期變化等因素,都是售電公司存在的意義以及核心綜合能力的展現。相比于省內交易來說,參與跨省交易在獲取更高的交易價差帶來的吸引力同時,也存在著電網通道安全校核導致的買不到電或部分電量成交、電價波動范圍大、電量偏差和較高的成交價差掛鉤等多重風險。因此,這也是今后更多售電公司需要提升自己內在實力的一個重要方向。
交易的風險和推廣難度
跨區新能源電力雙邊交易推廣難度
隨著新一輪電改的逐步深入,我國跨省跨區電力交易正在快速發展。根據北京電力交易中心統計(負責國網區域內跨省跨區交易),截至2017年10月,國網區域跨省跨區交易電量累計完成7224億千瓦時,其中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電量完成41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8.7%。
目前,跨省區輸送的電能中,主要包括:(1)國家指令性計劃電量;(2)政府間協議電量;(3)國網公司組織集中式交易電量這三種主要交易類型。由市場主體自主協商的跨省區雙邊交易并未在我國大范圍有效開展。實際上,當前“跨省區雙邊”交易推進緩慢,受端省份面對落地電價便宜的電能,因擠占了本身的發電市場,惡化了本省發電企業的生存環境而并不情愿接受;同時,送端省份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和市場承載能力,更愿意將價格“貴”的電力銷往區外,而把“便宜電”留在本省,用于扶持省內相關產業的發展。加上跨省區輸配電價機制不透明、政府創新突破風險等其他因素,“跨省區雙邊”面臨諸多問題有待解決。
盡管現在全國多個地區已經實現了跨區電力交易,也有部分特殊的交易可以由發電權置換、政府特批等方式形成綠色電力的直接交易,但這些個案要么還不具備可復制性,要么無法真正能體現交易雙方結算(雙邊交易)關系。由于購售兩端電力交易政策差異性大、供需協調難度大,電網交易和調度組織開展難度大等多重因素,真正實現跨區新能源電力市場化交易的還僅有銀東直流、錫盟-山東特高壓、祁韶直流等少數幾個交易品種。在這其中真正能體現交易雙方結算(雙邊交易)的還僅有錫盟-山東這一個交易類別。
交易風險
結合2018年錫盟送山東跨區交易文件、山西省2018年電力交易指導性文件可知,新能源電力是今年才真正可參與到錫盟送山東特高壓交易中的,而且其中的新能源發電企業還僅限于山西的風電場。根據我之前所寫2017年錫盟送山東交易情況分析可知,去年山西側能參與錫盟線交易的火電企業,均由于各種原因未能實際成交。
在參與本文開頭所述的1月份錫盟送山東補充交易時,不論是山西的風電企業,還是山東的電力用戶及代表其參與交易的售電公司,均對山西側的風電電量能否成交持有疑惑。如果風電交易電量無法成交,會出現用戶部分電力再去使用目錄電價及售電公司承擔價差補償等風險。
因此本次交易中我們選擇了風電場只拿出較少的交易電量來試水,以求摸索能否通過安全校核,同時取得一定量成交,實現此項交易的突破和示范意義。
總結
責任編輯:葉雨田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