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英國電力改革走在世界前面?
一、英美供給側改革創造歷史 近期,供給側改革正在成為市場上的一個熱門話題。就在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強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李克強總理在主持
一、英美供給側改革創造歷史
近期,“供給側改革”正在成為市場上的一個熱門話題。就在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強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李克強總理在主持召開“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會議時再次強調,要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
這使得“供給側改革”迅速成為熱門概念,甚至有機構提出“供給革命”的說法。在中國經濟持續下行,新舊增長動力青黃不接之際,“供給側改革”給了未來經濟新常態無限的想像空間,也使我們在展望2016年之際可以從新的視角來探討政策走向和資產組織的前景。
供給學派是20世紀70年代在英美興起的一個經濟學流派,與盛行多年的凱恩斯主義強調需求不同,該學派強調經濟的供給方面,“供給側”與“需求側”是相對應的。在20世紀30年代之前,供給學派占據主流地位,各國的經濟政策也更關注生產。但大蕭條時期出現了產能過剩的局面,這是供給學派難以解釋的。
需求側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三駕馬車”決定短期經濟增長率。而供給側則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創新“四大要素”,“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條件下所實現的增長率即中長期潛在經濟增長率。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
供給學派認為需求會自動適應供給的變化,市場能夠自動出清,且需求總是等于供給,不需要去刺激需求。因此,供給學派認為經濟增長的關鍵在于通過技術進步、制度紅利、人力資本深化等提高A,也就是全要素生產率來促進經濟增長。
供給學派之所以能在英美取代凱恩斯主義,很重要的背景在于凱恩斯主義在相當程度上造就了70年代的滯漲,且無力擺脫滯漲,急需經濟理論的創新。
當下中國經濟與美英在實施改革前有許多相似的地方,比如總需求刺激已漸漸失靈、經濟減速、行政干預過多、國有部門低效而腐敗、僵尸企業大量出現、政府支出沉重、市場競爭機制不足等,但也存在一些較為明顯的區別,如中國目前不存在高通脹高失業,也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高福利體系。
從海外的歷史經驗看,最典型的案例是美國里根政府時期和英國撒切爾夫人時期的經濟政策。這兩個經濟政策都幫助兩國經濟走出了衰退的泥淖。對照英美為代表的供給側改革可以發現,其當時有以下幾個突出共同點:1)大規模減稅,2)大幅削減社會福利,3)收緊貨幣政策,4)減少政府對經濟的管制和干預。
二、供給側改革將顛覆售電產業
1981年里根就任美國總統后,開始奉行供給學派和貨幣主義的主張,提出“經濟復興計劃”,主推減稅,同時減少政府干預,縮減政府開支,緊縮貨幣供給。經濟回歸繁榮,“大穩健”時代來臨。里根經濟學大獲成功,美國經濟迎來“大穩健”時代,里根經濟學為美國長期經濟增長打下了堅實基礎。
當前,售電側市場正在創造一個新供給。能源互聯網時代的“供給側”改革,不再是簡單的增加生產能力,而是增加用電端的創新供給,使得新供給創造新需求,新需求推動新消費,新消費倒逼新產業的產生和變革。
中國目前已經處在經濟拐點和人口拐點疊加的轉型期,經濟增長的潛在增速下降,傳統的“三駕馬車”的需求端管理已經不適應新形勢的發展。在電力過剩已經呈現的現狀下,簡單的售電側改革已經不能滿足社會需求。目前來看,不僅包括國企在內的大型企業需要改革優化,無數小微企業更面臨生存和發展的問題,要鼓勵創新,必然要采用減稅、降低成本等措施減輕企業壓力,從售電側幫助他們更好地進入市場。
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意味著未來的經濟政策將把主要精力放在通過改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供給側改革”將對傳統電力產業的產供銷模式提出新的挑戰——銷售平臺的互聯網化,采購的比價平臺,客戶的瞬間響應,24小時不間斷售后服務平臺,諸如此類的種種創新,將令未來售電市場和售電公司應接不暇。
當然,最為要緊的是研發創新,利用互聯網征集全球潛在客戶對創新開發的想象性描述,在開發初期便將研發與市場需求相匹配,將成為售電公司應對“供給側改革”的制勝法寶。
對于從事服務業的售電公司而言,“供給側改革”可謂是為服務業大發展提供了嶄新空間。盡管國內服務業總產值已經占到國內經濟產值的半壁江山,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差距甚大。下一個五年,中國經濟的穩增長,更大的希望寄托在了服務業全面趕超國際水平,售電公司在這方面,絕對是大有用武之地。
目前“供給側改革”已迅速成為主流資金關注的焦點,有可能成為新的投資邏輯。供給側管理的手段主要包括以下二點:
一,改革提高效率(核心問題)。通過改革促進要素生產率的提升,包括簡政放權、放松管制、大量改革、交易平臺、調度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等等,本質上都屬于這類。
二,調結構。調整電力價格和要素價格在不同部門間的相對價格,引導資本和勞動在不同部門間的重新配置。本質上說,調結構不屬于經濟增長問題,但從政策手段上看這也屬于供給側管理的一種方式。
售電產業等服務業是未來中國經濟和社會的雙重穩定器,淘汰落后產能意味著制造業部門就業承壓,而服務業則可吸納就業,因而創造條件、促成勞動力的跨部門流動,也將是未來勞動力要素改革的重要方向。
我國電力工業是國民基礎性行業,影響范圍廣,涉及層面高,牽扯主體多,通過售電側市場的逐步開放,構建多個售電主體,放開用戶選擇權,形成“多買方-多賣方”的市場格局,構筑“放開兩頭、監管中間”的行業結構,建立政府監管下的電力市場體系,進而提高效率和服務質量,最終實現增加全社會福利的目標。通俗來說,就是要逐步將售電市場的“蛋糕”做大,然后根據主體間的市場化公平競爭,合理的、科學的分配“蛋糕”。這其中,如何將“蛋糕”做大,如何保證市場主體間的公平競爭等問題是關鍵。
因此,售電公司的盈利模式應該是通過優質的服務,為電力用戶優化用電行為、提高用電能效、促進節能減排、降低社會綜合成本,從而獲取合理利潤的過程。其本身的業務都是競爭性的,企業也要肩負普遍服務、節能減排、提高能效、促進清潔能源使用等社會責任。
三、且看英國售電市場如何改革?
英國是倡導自由貿易的核心力量,市場開放程度極高,已經成為全球市場開放的代表。英國一直是全球電力改革的先行軍和標桿。
在上世紀70-80年代的英國同樣陷入了高通脹、低增長的“滯脹”泥淖,零售價格同比一度飆至25%,GDP增速出現負增長。同時英國也面臨工會力量龐大、國企過多、政府干預過度等結構性問題。撒切爾強推改革,國企私有化增效。撒切爾1979年上任首相后,首先采納了貨幣主義的觀點,緊縮貨幣以控制通脹。同時采用供給學派的觀點,加速推進國企私有化、減稅、廢除物價管制等改革措施,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經濟觸底反彈,長期穩健增長。經過改革,惡性通脹得到控制,英國經濟觸底反彈,各主要宏觀經濟指標波動率大幅減小。撒切爾的結構化改革被認為“挽救”了英國經濟。
早在1926年,英國就公布了第一個電價政策,明確由中央部門負責全國電壓輸送。1947年,英國中央政府將電力供應統一集中管理,成立12個區域性組織,負責全國的電力供應。
英國從1987年開始醞釀研究電力體制改革問題,核心是私有化。
當時執政的以撒切爾為首的保守黨將電力視為可交易的商品,認為應當由市場力量決定電力價格及其供應。這次改革推進了英國電力公司的結構重組,把原中央發電局分成3個發電公司和1個輸電公司,將原有的12家地區供電局實行了私有化,成立了獨立的地區電力公司。
1988年11月,英國議會通過了《電力私營化法案》;1989年,頒布了新的《電力法》;1990年3月31日開始,按新《電力法》著手進行改革。1995年,英國建立了一個電力市場交易機構,名為電力聯合運營中心(稱為PowerPool或POOL),由國家電網公司負責運行。配電部分由新建立的12家地區電力公司(REC)取代原來的地區供電局,完全私有化,主要負責配電系統,并將電賣給終端用戶。部分地區性電力公司還有發電廠,具備發電能力。
2000年,引入了以雙邊合約交易為主,輔以不平衡電量交易的新電力交易制度,2005年4月,該模式又向蘇格蘭地區與全國推行,引入了英國電力貿易和傳輸機制,目的是要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統一的競爭電力市場,其中,由國家電網公司負責全國電力系統平衡,保障供電質量和系統安全運營。
2013年12月,正式頒布了《英國電力市場改革執行方案》,按照方案,現在已進入到容量市場化階段。自上世紀90年代起,英國就開始對電力工業進行結構重組,以私有化方式,引入競爭機制,執行交易庫模式,改革一直在延續。
英國形成了電力市場的強制型電力庫模式。電力庫由國家電網經營,負責分銷電力,每半小時會發布未來24小時的電力需求情況。根據電力需求情況,發電商之間會開始競價,國家電網則會將最高價格作為后半個小時的分銷電價。
所有的發電商就像批發商一樣,把電送到電力庫里,再通過12個區域組織將電力分配到各個地方。通過這種機制,發電商就可以根據需求情況預測和控制電價,十年間,英國的私營發電商就從1990年的6個增加到33個。
及至2001年,英國啟用了新的電力交易制度。英國電力改革十年后,進行調查總結,發現在發電領域競價上網、單一購買機制存在嚴重缺點,如電力庫是強制成員制,電力庫在定價過程中缺少用戶和需求側的參與,電力庫的價格制定缺乏有效競爭,上網價格被人為操縱等問題。而且認為這些問題不是小修小改所能奏效的。所以英國政府決定拋棄競價上網單一購買模式,從2001年初起采用新電力交易制度。
電力庫模式被新電力交易合約(NETA)取代。新的政策不規定所有發電商都參與集合競價,而是允許發電商與供電商直接簽訂合同。這樣一來,發電商可以準確地預測發電供應情況。由于發電商知道自己能發多少電,而用戶知道自己需要多少電,所以這樣的合同通常會是長期且穩定的。
不僅如此,NETA還鼓勵一家公司同時涉足發電和供電,實現電力的“縱向一體化”。
NETA的發展基礎是發電商、供電商、中間商和用戶自愿參與的雙邊交易市場。2005年,這一模式在被蘇格蘭電力公司與蘇格蘭南方能源公司兩大公司壟斷的蘇格蘭電力市場上得到推廣,并逐漸建立起統一的英國電力交易和輸電制度(BETTA),并于2005年4月正式實施。
國家電網會平衡供需。在需求的4小時前,發電商會告訴國家電網他們將用哪個工廠發電,而供電商則會告訴國家電網他們的需求量。
然而,盡管這樣的模式有利地支持了化石燃料發電和核電,卻制約了只能間歇性發電的可再生能源。不僅如此,碳的排放成本也沒有在市場價格和波動中反映出來。
鑒于如今英國的能源政策的目標是實現“安全、充裕、低碳能源”,BETTA模式難以適應能源的未來發展趨勢,當下,第三次改革——電力市場改革(EMR)正處于進行時。
據了解,電力市場改革計劃引入了容量市場和差價合同兩大主要機制。容量市場可以通過給予可靠容量以經濟支付,確保在電力供應緊張的時候市場擁有充足的容量從而保證電力供應的安全。差價合同的設計是為了給予所有的低碳電力(包括核電、可再生能源以及碳捕捉與儲存)最有效的長期支持。
目前,英國電力市場是世界上極少數私有化以及自由化程度較高的電力市場。目前英國的電力市場分為四個相對獨立的部分:發電、輸電、配售電和供電。
至今,英國電力零售市場已經完全開放,英國政府通過建立競爭性的電力零售市場打破原來地區電力局對電力零售業務的地區壟斷。
在電力零售市場上,配電商從電力批發市場批發電力,再零售給大小終端用戶。其引入競爭的方法是:首先電力大用戶有權選擇自己滿意的供電商,然后逐步縮小大用戶的標準,最終過渡到所有用戶都能選擇自己滿意的供電商。

責任編輯:大云網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11個試點項目!河北省2021年度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公示名單
2021-12-22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 -
能源服務的線上線下
2021-12-20能源服務 -
廣東:支持建設電、熱、冷、氣等多種能源協同互濟的綜合能源項目 培育綠色交易市場機制
2021-12-20多種能源協同
-
11個試點項目!河北省2021年度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公示名單
2021-12-22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試點項目 -
廣東:支持建設電、熱、冷、氣等多種能源協同互濟的綜合能源項目 培育綠色交易市場機制
2021-12-20多種能源協同 -
浙江“兜底”售電為何有人點贊有人不爽?
2021-12-20售電
-
分錢、分糧、分地盤…大秦電網招募售電合伙人
2021-01-28大秦售電,招募,貴州區域,合伙人,限50個,名額,月入上萬,不是夢 -
10月份用電量延續較快增長態勢 國民經濟持續恢復向好
2020-11-17全社會用電量,國家電網,產業用電量 -
能源市場“負價格”事件分析及啟示
2020-11-03電力現貨市場,電力交易,電改
-
國家發改委給14家單位回函了!完善落實增量配電業務改革政策的八條建議
2021-03-10國家發改委,增量配電,業務改革,政策,八條建議 -
2020年增量配電研究白皮書:河南、云南、山西、浙江、江蘇五省區改革推動成效顯著
2020-11-16增量配電,研究,白皮書 -
貴州電網關于支持務川電解鋁產能指標的建議
2020-11-10務川電解鋁產能指標
-
能源服務的線上線下
2021-12-20能源服務 -
【電改新思維】目錄電價“天花板”掀開后,對電力營銷系統的影響
2021-10-16全面,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 -
國家發改委答疑電價改革
2021-10-15國家發改委,答疑,電價改革
-
【電改新思維】目錄電價“天花板”掀開后,對電力營銷系統的影響
2021-10-16目錄電價,電力,營銷系統,影響,電改 -
電改里程碑文件——真的放開兩頭
2021-10-15全面,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 -
【電改新思維十七】目錄電價“天花板”被捅破,對市場化電費結算方式有何影響?
2021-05-20電改,電價,市場化電費,結算方式,大秦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