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電站智能設備的集成技術
摘 要:本文根據國、內外變電站自動化技術發展及應用現狀,從實際工程應用的角度,闡述了變電站智能化設備的必要性以及智能設備的構成和特點,探討了從系統設計出發的集成思路,同時對變電站智能設備的進一步發展提出了一些設想。
關鍵詞:變電站自動化 數據通信 智能設備 系統集成 計算機網絡
0引言
近年來,計算機芯片及網絡等新技術的不斷采用,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變電站二次設備的基本面貌,全數字化的設備、以網絡構成的系統,輔以成熟的調度自動化系統,正在不斷地提高變電站運行的自動化程度和可靠性,從原來的分部分的變電站設備及運行狀態的監測發展到整個變電站設備監控的集成的自動化系統,已基本做到了自動化應能實現的功能,即不再是好看不好用的花架子,而是真正可以解決和滿足生產實際運行中出現的問題和需要,無人值班變電站及變電站自動化系統已基本被用戶接受并使用。
在實際應用中,國內、外不同的專業廠家分別推出了具有不同特點的系統,基本上都能滿足系統的運行要求,但在不同程度上,由于開發的背景、運行經驗及技術水平的限制,仍有相當一部分系統存在者功能重復設置,沒有做到信息資源共享,從而導致了現場接線復雜、系統的各部分接口的通信規約不一致,增加了投資并影響了系統的可靠性,這就大大影響了整個系統的開放性及可擴展性。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便是缺乏系統設計及在系統設計思路指導下的各組成部分(智能單元)的開發。由于以往變電站二次部分的開發是分保護、測量、監控等各專業獨立開發、功能相對獨立設置的,由此為滿足系統的功能配置要求而在“搭系統”,從而導致要么底層控制單元無法投入系統,信息傳送不上來,就是系統要求的功能底層控制設備單元不具備。針對上述問題,本文試圖從整體系統設計思想入手,討論對變電站內智能化設備的基本要求及其構成、系統集成的基本思想,以供同行討論參考。
1變電站自動化的特點及智能設備的構成
國內變電站二次產品早期開發過程是按保護、測量、控制和通信部分分類獨立開發,隨著技術的進步以及電力系統自動化的要求,變電站自動化工作的開展首先從遠動、自動化及通信專業開始,初期開展的工作只是對站內的部分狀態量及模擬量數據采集并處理的微機監視或監控系統,隨著調度自動化及微機保護的成熟及應用,變電站自動化及無人值班運行模式便成為實際的需要和急待解決的課題。變電站自動化近幾年的發展狀況大致存在集中式及分布式兩種系統結構,由于電力系統管理方式及二次產品開發的歷史原因,大多數系統仍采用的是按功能“拼湊”的方式開展,沒有按工程的實際需要及正確的系統設計指導思想進行,從而導致系統的性能指標下降以及出現許多無法解決的工程問題。
從對分布、開放性以及系統整體的發展趨勢來看,采用分布式測控、保護、自動裝置及計算機局域網的結構方式顯然比較優越。采用分布、開放性的網絡拓撲結構和計算機局域網技術的變電站自動化系統,各現場單元可完全脫離系統獨立運行,單個裝置的故障不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從而達到“分散布置、集中管理”的目的,加強了系統的可靠性和可擴充性。這種構成模式正越來越被我國電力系統所接受,其最大特點就是盡可能地充分利用軟、硬件資源,并盡可能地共享軟、硬件和系統資源,并且利用通信網絡代替大量的控制信號電纜,避免設備重復設置,多次投資。
根據IEC國際電工委員會電力系統控制與通信技術委員會的劃分以及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的特點,變電站內的設備可劃分為如下三個層次。
設備層:包括各種一次設備象開關、線路、變壓器、電容器、CT/PT等。
間隔層:是各種二次設備包括采集、測量、控制、保護、自動裝置、故障濾波等,它們大多能獨立完成某種功能,且具有與外部進行數據交換的能力。
變電站管理層:對整個變電站進行安全監視、控制、操作,并與變電站外部進行數據交換,如當地監控微機、與控制中心通信的網關等。
上圖標示了變電站內的三個層次和它們之間的數據交換。從對變電站電能傳輸、分配進行檢測、控制和管理的觀點出發,可以認為變電站由母線、變壓器、線路、電容器等基本元件組成;一個基本元件通過一個或多個間隔向二次系統提供數據,接收二次系統的控制命令。根據每一個基本元件自身的特性和檢測、控制要求,并按照基本元件內部數據采集及故障檢測和隔離由元件自身解決的原則,設計每一種基本元件對應一種硬件結構即智能電子設備(IED)。
從圖中還可以看出,在設備層和間隔層之間的數據交換量不大,主要是設備間向間隔層提供運行中的各種I/O信號,間隔層向設備發出控制信號等。
在間隔層和變電站管理層之間,存在大量的數據交換,一方面,間隔層內的各種智能設備需要把采集到的信息及時上傳至當地監控系統和通過通信處理機送到遠方控制中心,不僅數據量大,而且要求具有很高的實時性,象站內的事件順序記錄需達到毫秒級,測量值及信號的刷新時間需在3秒之內完成。另一方面,變電站層的系統時鐘、控制與調節命令、運行參數的整定命令,也要快速下發至各智能設備。
間隔層的各智能設備之間,也存在著部分數據交換,但這種交換量不大,對實時性要求也不高。而且由于保護設備大都是獨立的設備,故與其它裝置的數據交換很少。其它智能設備,也存在一定量的數據交換。
基于以上情況,設計中的變電站自動化系統考慮了在間隔層橫向按站內一次設備分布式的配置,有條件時,還可將間隔層設備安裝在開關柜上;各間隔設備相對獨立,僅通過站內通信網互聯,并同變電站層設備進行快速通訊。
在功能分配上,采用可以下放的功能盡量下放的原則。凡是可以在本間隔內就地完成的功能絕不依賴通訊網完成,這樣構成的系統同以往的集中式系統相比有著明顯的優點:可靠性提高、可擴展性和靈活性提高以及站內二次電纜簡化、節省投資。
2智能設備的集成
在變電站自動化中存在一些促使設備集成的動力。首先,變電站自動化要求采用較少的設備完成
變電站內智能電子設備的集成化設計策略采用了分布式功能配置的概念,因為分布式體系結構可使任何規模的變電站具有可擴充性。通過共享冗余得到了高可靠性、簡化的布線以及可選擇的性能升級能力。
在設計信息及數據通信的策略中,幾乎每一個制造商設計的IED都有以電氣工業協會(EIA)的RS-232或RS-485標準為基礎的物理層接口,并在數據鏈路層和應用層用軟件完成系統與任何一個IED設備的連接,但隨著計算機局部網絡(LAN)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制造商把注意力集中在LAN上。采用計算機局域網技術可實現數據高速、可靠傳輸,可將過去集中處理的功能分散到各個節點去處理,并可以傳送大批量的數據,如故障錄波數據和圖像數據等。在變電站自動化系統中,采用局域網技術,將變電站內的數據采集部分的各智能單元分別掛網運行,站內自動化系統通過變電站層控制中心與各IED進行數據通信,以取得對現場IED設備的控制權,如斷路器的分/合、自動重合閘的開/閉、繼電保護裝置的參數設置、故障診斷、遠程抄表等控制命令。這就要求IED設備滿足局域網標準,I/O設備作為局域網上的一個節點。在實際采用計算機局域網的標準上,一般存在著采用“工業以太網”和“現場總線”兩種不同的做法。
責任編輯:電力交易小郭
-
現貨模式下谷電用戶價值再評估
2020-10-10電力現貨市場,電力交易,電力用戶 -
PPT | 高校綜合能源服務有哪些解決方案?
2020-10-09綜合能源服務,清潔供熱,多能互補 -
深度文章 | “十三五”以來電力消費增長原因分析及中長期展望
2020-09-27電力需求,用電量,全社會用電量
-
PPT | 高校綜合能源服務有哪些解決方案?
2020-10-09綜合能源服務,清潔供熱,多能互補 -
深度文章 | “十三五”以來電力消費增長原因分析及中長期展望
2020-09-27電力需求,用電量,全社會用電量 -
我國電力改革涉及的電價問題
-
貴州職稱論文發表選擇泛亞,論文發表有保障
2019-02-20貴州職稱論文發表 -
《電力設備管理》雜志首屆全國電力工業 特約專家征文
2019-01-05電力設備管理雜志 -
國內首座蜂窩型集束煤倉管理創新與實踐
-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電線電纜制造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
-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變壓器互感器制造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
-
《低壓微電網并網一體化裝置技術規范》T/CEC 150
2019-01-02低壓微電網技術規范
-
現貨模式下谷電用戶價值再評估
2020-10-10電力現貨市場,電力交易,電力用戶 -
建議收藏 | 中國電價全景圖
2020-09-16電價,全景圖,電力 -
一張圖讀懂我國銷售電價附加
2020-03-05銷售電價附加
-
電氣工程學科排行榜發布!華北電力大學排名第二
-
國家電網61家單位招聘畢業生
2019-03-12國家電網招聘畢業生 -
《電力設備管理》雜志讀者俱樂部會員招募
2018-10-16電力設備管理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