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市場概論》電力市場中的電價機制—銷售電價機制
第2節 銷售電價機制
銷售電價是指終端電力用戶使用電力應支付的價格。銷售電價有多種形式,包括總體基本平均銷售電價、峰谷電價、豐枯電價、兩部制電價、分類電價、累進制電價等。
2.1 總體基本平均銷售電價
用戶總體基本平均銷售電價的制定,必須能夠準確反映電力企業在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及科學技術條件下的真實生產成本,迫使電力企業加強管理,提高效率,控制成本,使電價在市場中處于自我約束狀態,同時,此售電價格的制定受市場的需求彈性、各類用戶的承受能力、電力與其他各類能源的競爭力等條件的約束。總體基本平均銷售電價是銷售電價社會化的表現。
基本平均銷售電價的計算按以下步驟進行:
基礎平均銷售電價的計算方法主要有三種:綜合成本法、長期邊際成本法和實時電價理論。
綜合成本法的優點是簡單易行,便于售電商的操作,缺點是定價周期K,不能正確反映電能的未來價格,不能對電力市場的供求變化做出適當的反應。
長期邊際成本法能正確反映未來的電能價值,缺點是計算繁雜,且購電成本和供電成本不受售電商控制,不易于售電商的實際操作;定價周期長,不能適應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因此,長期邊際成本法沒有實際應用。
實時電價理論能隨時反映供電成本和用電信息,使經濟效益達到最優,缺點是計算更加繁雜,同時由于現階段技術條件下用戶的計量裝置無法向售電商提供用戶的實時用電信息以及售電商每月定期抄表等實際條件的限制,使得售電商無法進行實際操作。實時電價理論直接用價格引導需求,引導用戶合理用電。同時正因為目前的配電自動化系統無法實現,在可預見的未來必然擁有龐大的市場空間。。
2.2峰谷電價
由于電能具有不能直接大量儲存的特點,電力的生產、流通和銷售必須同時進行、同時完成,因此,為保證用戶的正常用電,電力生產必須連續進行。但是,電力負荷是隨時都在不斷變化的,特別是由于人們的生產、生活習慣在晝夜不同時段的差異,必然會引起每日的電力負荷在不同時間出現較大波動,出現高峰和低谷的負荷差別。為丁最大限度地滿足尖峰時段的負荷要求,系統必須備有相應的發供電設備,高峰負荷越大,系統為滿足供電所需的發供電設備容量就越大,在高峰時段投入的調峰容量就越多,相應的高峰時段的單位負荷所應分攤的固定成本較低谷時段就要高出許多,甚至要成倍地高于低谷時段,引起不同時段的電網平均成本出現較大的差異。按照公平合理負擔電能成本的原則,并考慮到調整系統負荷的需要和調動用戶削峰填谷的積極性,在制定電價時必須考慮時間因素的影響,實行峰谷分時電價,使電價能充分體現出價格的杠桿調解作用,引導用戶削峰填谷,合理用電,充分利用電力設備,促使電力商品的價格向價值的回歸。峰谷電價其實就是一種實時電價的簡單化。
實行峰谷電價,對各市場成員都是有益的:對于用戶,尤其是用電量大的工商業用戶(比如重工業用戶),可以將負荷向谷荷時段轉移,以獲得更廉價的電力服務。對于電網公司,系統潮流穩定,運行方式簡單,推遲電網建設,并且避免在峰荷時段發電廠利用市場力惡性抬高市場價格。對于發電廠,可以提高機組利用率,減少啟停次數,降低調峰任務;推遲新建機組的時間,節約大量資金。對丁社會,降低了電力成本,擴大了電價下降的空間,增加了社會福利。
國外一些國家和地區已經通過采用用戶峰谷分時電價取得了非常大的效益。比如,在法國,70%以上的裝機容量是核電。我們知道核電的調峰能力較差,一般只承擔基荷。如果不實施分時電價,法國電力系統將不可能實現調峰。事實上,法國的峰谷電價比高達10:1,基本實現了削峰填谷,負荷利用率在90u/0以上。國內近年來也有很多省市采用了峰谷電價,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廣東中山市銷售側由于采用了峰谷電價,竟出現過峰變為谷,谷變為峰的情景。
2.3 豐枯電價
由于水力發電的變動成本要比火力發電的變動成本低得多,當水力發電與火力發電占總發電量的比重發生變化時,電網的平均發電成本就要發生明顯的變化,所以,對水電占一定比重的電網,為了充分利用水力資源,在制定電價時應考慮下面的季節變化的影響,按照公平合理的定價原則,并考慮到調整負荷的需要,制定李節豐枯電價。
1、豐水季節的“棄水期”,電網盡可能安排水電廠多發電,即讓水電帶基本負荷,而火電則作為補充容量進行調峰,這樣電網平均發電成本就會降低許多。
2、在枯水季節,電網應充分發揮水電機組的調峰作用,水電所帶的基本負荷應盡可能小。由于枯水季節電網主要依靠火電廠發電,因此電網的平均發電成本相應會增高許多。
我國部分地區目前現行的豐枯電價的一般規定是:豐水期電價比平水期基礎電價下浮10%,枯水期電價比平水期基礎電價上浮10%。
2.4兩部制電價
這里所說的兩部制電價,不同于上網電價機制中的兩部制電價,請讀者注意區分。
由于不同的用戶之間的用電性質不同,系統為相同用電容量的不同用戶之間準備的發電容量也就會有所不同,從而耗費的固定費用也不同。由于種種原因,不同用戶間最大需量或變壓器容量與實際用電量的比例千差萬別,在最大需量或變壓器容量相同的情況下,實際用電量越多,單位供電費用中固定費用的含量越少,用戶應承擔的單位固定費用也就越少,反之,則單位固定費用上升,所以,不能把所有用戶捆在一起按用電量平均計價,而必須對電價進行兩部制分解:一部分反映供電的固定費用,按用戶的最大需量或變壓器容量計收,與用戶每月實際用電量無關,稱為容量電價或基本電價;另一部分反映供電的變動費用,按用戶實際用電量計收,而與用戶的裝接容量或最大需量無關,稱為電量電價或電度電價。這種以合理分擔容量成本和電能成本為主要依據,并分別以基本電價和電度電價計算用戶電費的辦法就是兩部制電價。很多重型工業對電力的需求量特別大,往往建有自備電廠,電網供電為其備用。這類企業用電量少,但用電負荷卻很高,應收取容量電價。
實行兩部制電價,可充分發揮價格的經濟杠桿作用。促使用戶提高設備利用率,減少不必要的設備容量;促使用戶提高負荷率,降低電能損耗,壓低尖峰負荷。隨著用戶設備利用率和負荷率的提高,必然使電網負荷率隨之提高,提高電為系統的供電能力。
2.5分類電價
分類電價是非常常見的銷售側電價機制,有不同的分類方式。
一、按用戶的用電用途分類
我國目前的分類電價是按用戶的用電用途來劃分的,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目錄電價。這種定價方式是按消費者剩余來定價的,屬于一級價格歧視。
這種分類方式一般分為居民生活電價、非居民照明電價、商業電價、大工業電價、普通工業電價、非工業電價、農業生產電價、躉售電價和優待電價九種。因為各類電價不同,因此存在各行業之間的交叉補貼。
這種定價方式給予了電力公司定價權,操作不透明。
二、按容量對用戶進行分類
按容量對用戶進行分類可分為30KVA以下的小用戶、30KVA及以上的大用戶和躉售用戶這幾類。
三、根據用戶不同的用電性質分類
1、按供電電壓的不同進行分類
處于同一負荷中心的與電源點同距離的兩個用戶,由于供電電壓的不同,供電系統為之配備的供電設備會有所不同,低壓用戶要比高壓用戶使用更多的變電設備,供電的線路也會相應增長,相應的運行維護費用也會增加,從而造成低壓用戶比高壓用戶增加了供電的固定成本,也就是說,造成高低壓供電用戶之間存在電價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二者之間供電固定成本的不同。供電企業向用戶提供不同可靠性的電能,所支付的成本就會有所不同。電力系統在發、輸、變、配過程中,由于系統故障、計劃檢修、設備燃料的不足等原因,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對用戶的供電,而不同用戶由于用電特性的不同對可靠性的要求也不同,如醫院、煤礦、鋼、電視臺等用戶對供電可靠性的要求非常高,缺電可能會造成人員的傷亡、設備的重大損壞和社會的重大影響,而對于普通紡織、機械加工及居民生活用電,缺電不會造成較大的損失。
2 按供電可靠性的不同進行分類
不同用戶由于用電特性的不同對可靠性的要求也不同。如醫院、煤礦、鋼廠、電視臺等用戶對供電可靠性的要求非常高;而對于居民生活用電,缺電不會造成較大的損失。為了提高供電可靠性以適應不同用戶的要求,電力企業在加強電網建設、提高運行水平、增加備用容量的同時,還必須為有要求的用戶加裝安全自動裝置、提供雙電源或保安電力,不但加大了折舊費及運行維護費,增加了固定成本的支出,還增加了線路損失,因此供電可靠性要求越高,成本也就越高,可靠性要求高的用戶也就應該承擔較高的電能成本。
根據用戶的可靠性要求對電價進行分類可以采取以下兩種方式:
(1)根據停電會造成的損失大小或社會影響程度對用戶進行供電可靠性分類,對不同類型的用戶制定出不同的電價,用戶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選擇獲取較高供電可靠性而支付較高電費或選擇較低供電可靠性的供電而少支出電費。
這種方式的優點是能夠體現對用戶的公平性,增加了用戶選擇的余地,但缺點是無法準確確定用戶停電損失的大小與用戶由于可靠性要求而應承擔的不同電能成本之間的數量關系,容易造成相同可靠性要求的不同用戶由于單位停電損失不同而實際支付的電能成本不同,所以此種方式應謹慎使用。
(2)對這些要求高供電可靠性的用戶每月收取一定的固定費用。
為滿足用戶高供電可靠性的要求,供電企業會根據用戶的要求為用戶加裝安全自動裝置和提供雙電源供電或保安電力,當由于電力系統的原因影響到用戶用電時,供電企業必須通過備用電源或保安電源向用戶提供正常的供電或提供協議容量的保安電力,這就相當于系統隨時都要為用戶提供相同容量的備用容量,因此,應該根據用戶的設備容量或協議的保安電力容量向用戶收取與基本電價相同的備用容量費,這樣,既保證了電力企業合理的銷售收入,又保證了沒有提供此項服務的可靠性要求低的用戶的合法權益,體現了公平合理負擔電能成本的要求,同時計算簡單,理論依據明確,是一種比較可行的方式。
3、按用戶的負荷相關性分類
若用戶的負荷相關系數接近于1,說明兩條曲線在相同的時間內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即出現峰、谷的時段基本相同,造成系統的容量成本增加,用戶應承擔相應的固定成本;若用戶的負荷相關系數接近于-1,說明用戶負荷與系統負荷出現峰、谷的時段基本相反,有利于系統的削峰填谷,降低了系統的容量成本,應對用戶給予獎勵性電價,這就是用戶相關系數的不同造成電價存在差別的原因所在。
由于不同的用戶負荷相關系數對系統的影響不同,且各用戶之間的負荷相關系數相差很大,沒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因此難以按分類的方式來確定不同用戶的負荷相關性電價。為便于售電商操作,可按以下的方式來計收相關系數電價:
在確定的上述分類電價的基礎上,確定用戶相關系數最大(對應于相關系數為1)時的電價增量系數和相關系數最小(對應于相關系數為-1)時的電價增量系數,計算山最大和最小相關系數電價增加值(減少值),然后乘以各用戶每月的實際相關系數,求得該用戶每月應額外增加或降低的電價。
由于用戶的負荷曲線與系統負荷曲線完全重合時對系統的影響最明顯,因此可設電價增量系數最大值為系統尖峰負荷時生產總成本比平均成本增加的比值,最小值可設為系統基荷時生產總成本比平均成本降低的比值。
分類電價制定的依據是營銷學中日標市場的細分。
2.6累進制電價
電力工業市場化的本質是將電力生產和消費過程納入社會資源優化配置鏈中,用市場機制提高電力工業的整體效率。在缺電條件下,市場供給不足,價格就更應該起到傳遞供給緊張信息的作用,充分反映出產品的稀缺性,以增加需求側彈性。需求彈性化本質是需求方對供給價格上揚的一種有效抑制,當價格上揚時,部分需求將消逝,從而達到了供需的平衡,有效的緩解和解決電力供不應求矛盾,抑制市場力的行使。這一過程其實就是納什均衡點附近的負反饋。
在當前尚不具備完全開放需求側市場的條件下,實行價格聯動是引入需求彈性的有效方式。采用“累進制電量銷售定價方案”,通過建立合理的市場價格信號引導機制,用反映真實經濟規律的價格信號引導需求。
電網公司為滿足社會用電需求,從發電市場購買電力,需求越大,邊際購電費用越高,所需總購電費用也越高。如下圖所示,將市場總需求分為3段,基本負荷需求的采購費用叱較低,通常由低成本廉價機組承擔,而收購中等負荷需求段的平均價格要高,高負荷需求段則更高。
如果能夠清楚地界定各段負荷的使用情況,則以電網公司購買這部分負荷的價格為基礎,制定銷售電價,從而實現價格信息的傳遞,促使供給與需求在價格引導下達到均衡。
累進制電量銷售定價機制就是結合電力商品這些特點而提出的。累進制電價的基本思想是:在一段相對穩定的時間范圍內,按照電力需求性質劃分不同類型(工業,農業,居民,商業等等),并對丁每種類型,分別設定銷售電量的不同區間,不同區間部分按不同價格結算,并采用高電量區間價格遞增的累進制。
以一個典型居民用戶某月的用電價目表為例,該用戶用電量越多,其付費壓力越大,單位電價越高。使用300度電以內均以0.44元結算,300至400度之間以0.46元結算,依此類推。
累進制電費價目表
累進制電量銷售定價方案的優點在于:
1、可以保證電能供給的普遍服務原則,又可以通過價格反映電力資源的稀缺程度,不同負荷區間段的價格反映了采購對應區間段電力的成本。例如:居民用電累進制及滿足了居民最低的用電需求,又對用電較多,占用大量能源的奢侈消費用電給出合理定價。
2、采用累進制電量銷售定價機制,電力用戶接收到準確的價格信息并自行調整需求,真正使得供需平衡達到均衡。
3、大部分電力需求小的用戶按低電價支付電費,而少數電力需求大的用戶則按高電電價支付電費,承擔了電網購買高負荷需求費用,基本做到了“誰使用,誰付費”。
4、電網公司能更公平公正地執行和扮演“輸電服務提供者”的角色,有效規避了發電側單獨開放市場下,固定銷售電價導致的電網公司入不敷出的風險。
累進制電量銷售定價方案的經濟學意義是,真實地反映了電力供給的邊際成本,限制和減少了需求側的消費者剩余,有效地緩解缺電條件下的市場失靈,維持了市場的均衡。累進制電價在浙江省缺電時期已經開展,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
現貨模式下谷電用戶價值再評估
2020-10-10電力現貨市場,電力交易,電力用戶 -
PPT | 高校綜合能源服務有哪些解決方案?
2020-10-09綜合能源服務,清潔供熱,多能互補 -
深度文章 | “十三五”以來電力消費增長原因分析及中長期展望
2020-09-27電力需求,用電量,全社會用電量
-
PPT | 高校綜合能源服務有哪些解決方案?
2020-10-09綜合能源服務,清潔供熱,多能互補 -
深度文章 | “十三五”以來電力消費增長原因分析及中長期展望
2020-09-27電力需求,用電量,全社會用電量 -
我國電力改革涉及的電價問題
-
貴州職稱論文發表選擇泛亞,論文發表有保障
2019-02-20貴州職稱論文發表 -
《電力設備管理》雜志首屆全國電力工業 特約專家征文
2019-01-05電力設備管理雜志 -
國內首座蜂窩型集束煤倉管理創新與實踐
-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電線電纜制造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
-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變壓器互感器制造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
-
《低壓微電網并網一體化裝置技術規范》T/CEC 150
2019-01-02低壓微電網技術規范
-
現貨模式下谷電用戶價值再評估
2020-10-10電力現貨市場,電力交易,電力用戶 -
建議收藏 | 中國電價全景圖
2020-09-16電價,全景圖,電力 -
一張圖讀懂我國銷售電價附加
2020-03-05銷售電價附加
-
電氣工程學科排行榜發布!華北電力大學排名第二
-
國家電網61家單位招聘畢業生
2019-03-12國家電網招聘畢業生 -
《電力設備管理》雜志讀者俱樂部會員招募
2018-10-16電力設備管理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