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革命的緣起目標與實現路徑(二)
二、能源需求
我國能源供給壓力大,歸根結底在于需求上升太快,中國是全球最大能源消費國,過去的幾十年里,能源消費總量經歷了快速的增長。然而,在總量變遷的過程中,能源消費中存在一些固化的特征,比如消費結構過“黑”、集中于工業部門等,下面將對這些內容展開討論。
(一)能源總需求快速增長
過去的三十多年里,在經濟體制轉型、經濟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共同作用下,中國經濟掙脫發展的束縛,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長,成為世界第2大經濟體。但經濟的增長,離不開能源消費,在我國經濟快速增長這一過程中,我國對能源也產生了巨大需求,能源消費總量增加了5倍以上,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費國。能源消費總量保持著較快的增長,尤其是2000年以后,平均能源消費增長率在7.9%。從1984年到2002年18年之間,中國能源消費總量翻了一番,而進入21世紀以后,2002年到2010年僅僅過了8年的時間就翻了一番,到2013年的時候已經達到37.5億噸標準煤。
電力既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本投入品,也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電力的高速增長是經濟增長和人民生活改善的前提。從1991年開始,我國的電力市場也步入了一個新臺階,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從1991年的0.7萬億度增加到2014年的5.5萬億度。平均而言,全社會用電量以9.6%的速度增長。其中,1992、1994-1996、2002-2003、2005-2006以及2010-2011年間的全社會用電增長率都超過了10%。另外,2000、2004、2007年的全社會用電年增長率甚至突破了15%的大關。
從能源消費總量的演化上看,世界能源消費總量趨勢還在不斷上升。但發達國家的能源消費已經呈現平穩的趨勢,美國的能源消費總量自1980年以來僅僅緩慢上升,從1980年的18.05億噸石油當量上升到了2007年的23.37億噸石油當量,年平均增長率僅僅為0.96%,并且在2007年之后呈現下降的趨勢,在2012年下降到21.40億噸石油當量。事實上,不單單是美國,很多西方發達國家的能源消費量,近幾年都已經呈現出跨過峰值,開始下降的態勢,而美國僅僅是其中一個代表。經合組織是一個富國俱樂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經濟水平較為發達的國家,從oecd國家整體的能源消費上來看,同樣在2008年能源消費總量達到高位55.49億噸石油當量,之后呈現下降趨勢,在2012年下降到52.50億噸石油當量。當然,發達國家能源消費量的下降,一定程度上和仍未結束的全球性經濟危機有關。因此,全球能源消費增加完全由發展中國家造成,作為最大發展中國家的中國首當其沖,致使中國在國際氣候、環境大會中處于被動。
從消費總量占全世界的比重上看,中國占全球能源消費的比重上升非常明顯。改革開放初期,作為全球人口第一大國,總能耗還不到全球的10%,考慮當年中國人口占世界比重為22.4%,中國的人均能源消費還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1980年以來中國能源消費占世界的比例不斷上升,2012年中國一次能源總消費量占到了全球能源消費量的21.7%,高于美國的能源消費占比16%。從趨勢上看,幾十年來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的能源消費比重不斷上升,而另一方面,以美國為首的較為發達的國家陣營所占比重卻在不斷下降。印度的增長速度和整體規模都遠遠不及中國,2012年,印度的能源消費量僅為中國的27%,經濟規模總量也僅僅是中國的22.8%。作為世界第二大發展中國家,印度與中國之間的整體規模差距還很大。
能源消費總量的增加,使得環境污染、氣候變暖、能源安全等問題更加棘手,對我們的能源發展、經濟轉型提出更嚴峻的挑戰。這些問題將在后面的章節中展開更詳細的討論。
(二)能源需求結構長期以煤為重
受“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稟賦限制,三十多年來,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占據著絕對的優勢,長期以來占比在70%左右。目前,天然氣的比重有所增加,從1980年的3.10%上升到2013年的5.8%;煤炭的比重為66%,石油的比重為18.4%,僅略微降低。
從能源結構的終端使用上看,煤炭消費從1980年的僅僅2億噸標煤上升到2012年的7.69億噸標煤,占比從40.8%降到32.7%。石油的上升非常明顯,從0.53億噸標煤上升到6.08億噸標煤,占比從10.8%上升到24.8%。天然氣的比重有所提高,但依然很小,從0.02億噸上升到1.16億噸標煤,比重從1.1%上升到5.8%。電力的上升也非常明顯,從3.0%上升到21.0%,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家電的普及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再生能源從2.2億噸標煤上升到3.09億噸標煤,增長很低,比重從44.9%降到12.9%。由于經濟發展,人們普遍能夠使用上商品性能源,薪柴、牛糞等傳統生物質能源逐漸告別我們的生活。
從能源的終端使用部門來看,1980年中國的工業用能比重高于發達國家和世界平均水平;在交通上的比重僅為5.01%,遠小于oecd國家的26.59%;同時期中國的普通商業和公共事業能源消費比重也極低,僅有1.26%。這絕不是因為當時中國人生活用能浪費無節制,恰恰相反,體現的是當時經濟活動低迷,經濟總量小,能源消費量極低的貧困畫面。事實上,1980年正是改革開放起步時期,中國國內經濟百廢待興,當時中國人均能耗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37.4%,oecd國家的14.7%。由于國家的政策導向,重工業優先發展,因此工業在能源消費構成中占據很大一塊,但限于當時的社會工業總資本存量低,總體用能規模并不大。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我國能源終端消費總量和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工業部門終端用能增幅最大,從2.7億噸標煤上升到11.6億噸標煤,增長了四倍以上。交通方面終端用能從0.35億噸標煤增長到3.44億噸標煤,幾乎翻了十倍。居民用能僅從3.4億噸標煤上升到5.3億噸標煤,增長幅度最小。商用和公共服務用能從0.09億噸標煤上漲到0.88億噸標煤,漲幅接近十倍。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經濟騰飛,依靠廉價的勞動力、原料優勢成為“世界工廠”。在終端用能中,工業用能達到47.45%,遠遠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的28.3%和oecd國家的平均水平22.1%。和1980年相比,發達國家的工業用能比重是下降的,由于國際分工和貿易結構的變化,發展中國家成為發達國家的高耗能產業遷移對象,所消耗的能源中有很大一部分屬于貿易品種的消耗,被進口國的國民所享用,這部分能源稱為貿易隱含能,是導致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工業能耗比重提高的原因之一。交通方面,中國的終端用能比重僅有14%,仍遠低于發達國家的33.1%,這個比重在美國更高達41.7%。民用、商業和公共服務能耗比重仍然低于發達國家水平。雖然中國的居民用能比重略高于發達國家,但考慮到中國的人口基數,人均生活用能還是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生活用能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個國家的國民生活水平,中國和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印度作為全球第二大發展中國家,終端用能構成和中國具有相似性,但近幾十年來印度發展緩慢,工業化程度遠遠不及中國,整體發展水平差距還很大,這也是其工業用能水平遠低于中國的原因之一。
(三)能源需求預測:拐點在哪里?
自2003年的“電荒”以后,為避免季節性甚至全年性能源緊缺問題的再度重演,清楚了解能源供需形勢、搞好能源需求預測對保障我國經濟穩定有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一個經濟體進行能源預測通常會涉及該地區能源消費的歷史與現狀,通過對能源消費各因素的分析,考察能源需求與各因素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對未來能源需求總量及能源結構給出定量或定性分析。目前,主要的能源需求預測的方法見表1-1。
在對中國2020年能源消費的估計上,國內外能源機構通常利用情景分析的方法來研究能源需求總量與部門能源需求,2000年以前的研究大多認為2020年中國的能源總消費量在20-30億噸左右,這些研究結果沒有預見到2000年之后中國能源消費速度的快速增長和經濟規模的迅速膨脹。實際上,2010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已經超過30億噸。這可能是因為采用了針對發達國家所設定的能源需求模型進行估計,造成了對發展中國家能源需求預測產生偏差有關。事實證明,發展中國家并未完全遵循發達國家的發展軌跡。
國務院辦公廳近期印發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明確了2020年我國能源發展的總體目標、戰略方針和重點任務,部署推動能源創新發展、安全發展、科學發展。這是今后一段時期我國能源發展的行動綱領。文件中表示,要以開源、節流、減排為重點,確保能源安全供應,轉變能源發展方式,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創新能源體制機制,著力提高能源效率,嚴格控制能源消費過快增長,著力發展清潔能源,推進能源綠色發展,著力推動科技進步,切實提高能源產業核心競爭力,打造中國能源升級版,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其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8億噸標準煤左右。
近兩年,國內外主要智庫對中國2020年的能源需求預測多在50億噸左右。通過簡單利用外推法,假設2012年以后能源消費按照1990-2012年的平均增長率為6.15%增長,2020年中國總能耗量將為58.3億噸標煤。假設2012年以后能源消費以2002-2012年平均增長率8.38%增長,2020年總能耗將達到59.5億噸。假設2012年以后能源消費增長率保持在3.95%,那么2020年能源消費總量將達到50.9億噸。外推法的基本假設是能源消費結構和能源消費增長速度都保持不變,但是,隨著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能源強度下降,能源消費速度下降,能源消費總量并不會一直保持增加,可能出現拐點,呈現下降趨勢。
無論從能源消費絕對量,還是從我國能源消費量占世界的份額來看,我國無疑是世界能源消費大國。在考慮長期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終端消費結構,以及以工業部門為主的能源終端消費主體的情況下,2020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的目標有望實現,甚至可能出現拐點,呈現下降趨勢。

責任編輯:售電小陳
-
現貨模式下谷電用戶價值再評估
2020-10-10電力現貨市場,電力交易,電力用戶 -
PPT | 高校綜合能源服務有哪些解決方案?
2020-10-09綜合能源服務,清潔供熱,多能互補 -
深度文章 | “十三五”以來電力消費增長原因分析及中長期展望
2020-09-27電力需求,用電量,全社會用電量
-
PPT | 高校綜合能源服務有哪些解決方案?
2020-10-09綜合能源服務,清潔供熱,多能互補 -
深度文章 | “十三五”以來電力消費增長原因分析及中長期展望
2020-09-27電力需求,用電量,全社會用電量 -
我國電力改革涉及的電價問題
-
貴州職稱論文發表選擇泛亞,論文發表有保障
2019-02-20貴州職稱論文發表 -
《電力設備管理》雜志首屆全國電力工業 特約專家征文
2019-01-05電力設備管理雜志 -
國內首座蜂窩型集束煤倉管理創新與實踐
-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電線電纜制造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
-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變壓器互感器制造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
-
《低壓微電網并網一體化裝置技術規范》T/CEC 150
2019-01-02低壓微電網技術規范
-
現貨模式下谷電用戶價值再評估
2020-10-10電力現貨市場,電力交易,電力用戶 -
建議收藏 | 中國電價全景圖
2020-09-16電價,全景圖,電力 -
一張圖讀懂我國銷售電價附加
2020-03-05銷售電價附加
-
電氣工程學科排行榜發布!華北電力大學排名第二
-
國家電網61家單位招聘畢業生
2019-03-12國家電網招聘畢業生 -
《電力設備管理》雜志讀者俱樂部會員招募
2018-10-16電力設備管理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