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信息化咨詢委員楊海成:新一輪信息革命帶來工業新思維
進入21世紀以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其中,以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為標志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被視為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核心與龍頭。無論是產業界還是理論界,一直都在
進入21世紀以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其中,以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為標志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被視為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核心與龍頭。
無論是產業界還是理論界,一直都在努力探求:作為這一輪科技與產業革命的龍頭,信息技術引發產業變革的本質原理到底在哪里;作為集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成果大成的互聯網,給我國產業發展尤其是工業帶來的最深刻的影響究竟是什么。就此,人民郵電報《信息化》周刊專訪了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總工程師、我國制造業信息化領域著名專家楊海成。
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的本質:
開啟人類智慧的大生產模式
楊海成開宗明義地告訴記者:“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為人類開辟了新的活動空間,并使得知識與智慧的生產擺脫人力的自然束縛,得以實現工業化大生產。”
知識與智慧的工業化大生產,這個提法新鮮得發燙。楊海成進一步解釋道:知識與智慧的生產是人的機能工業化的最后一塊處女地。打個比方,與徒步相比,高速公路、高鐵、飛機等交通工具就是人的腳力的解放和工業化。與記憶相比,錄音帶、CD、磁盤等記錄儀就是人的記憶力的延伸和工業化。而人的知識、智慧歷來是依靠口口相傳以及個體的學習或集中的教育等來積累與開發的。當人類知識實現數字化并聯網后,人類對自然、事物的了解通過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實現全方位感知、存儲與處理的時候,人類最本質的生產活動—智慧生產也開始走上工業化發展的道路。
過去幾百年來的數次科技和產業革命,其共同特點是對物質生產活動的工業化,從蒸汽機時代到電氣化時代,其效率遠遠超過了農業時代的人力、畜力等自然力。在信息技術沒有誕生以前,人的腦力活動的成果,只能被有限地記錄,而不能被聯合、被放大。人類始終在以有限的腦力活動控制著物理世界。而計算機尤其是互聯網的誕生,使得以數字化、網絡化手段處理信息、知識成為可能。而隨著信息技術一波又一波的躍遷與變革,更讓人類對知識、智慧的生產與運用實現了高度工業化。
在楊海成看來,與前幾次科技或產業革命相比,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根本驅動力來自智慧的大生產。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基于信息網絡這一嶄新的非物理空間,人類腦力生產的規模呈幾何級數增長,其重要性也急劇上升,并被用于指導基于現實物理空間的活動。人類通過駕馭信息網絡空間獲得了遠超于前代人的更新更優的生產力。
當傳統的規模化大生產經濟模式在資源、能源等剛性約束下,因為需求的飛速變化而遭遇一系列瓶頸時,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帶來了新的解決方案。德國的工業4.0戰略提出,利用CPS(信息物理系統),可以跨越單個工廠、企業的界限,連接并高效利用全社會的設計資源、制造資源,實現智慧化生產。美國等國家的顛覆式醫療的前沿實踐表明,網絡化醫療的高級階段就是全社會所有執業醫師的知識與智慧的共享。這些前沿的思潮與案例帶給人們最大的啟示就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變革,其本質指向是知識與智慧生產方式的革命。這一次革命要比前幾次科技與產業革命深刻得多。
高度重視網絡新空間:
技術經濟價值
2013年以來,斯諾登事件的持續發酵和美國“棱鏡”等計劃的曝光,深刻地提醒全世界:網絡信息系統已經成為各國的基礎平臺和神經中樞,是國家的一種“新邊疆”。楊海成認為,下一個10年的全球競爭,最重要的戰場就在網絡空間。
互聯網技術誕生超過半個世紀,中國正式接入互聯網也已20年。目前,我國擁有世界最多的網民尤其是手機網民,網站訪問量也僅次于美國。可以說,網絡空間正成為人們生產生活新的主流空間。離開網絡空間,人們各種生產生活雖然還可以延續,卻是以低效率和邊緣化為代價的。
作為制造業信息化領域的著名專家,楊海成認為,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空間還在迅速演進,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趨勢,就是網絡空間本身不再完全虛擬化,而是日益融合現實物理空間的“虛實結合、虛實相生”的新空間。而我國學術界、工業界對此的認識和洞察遠遠沒有到位。
在制造業生產中,產品本身通過傳感器以及嵌入電子芯片進行信息的感知處理。而新的趨勢是,越來越多的產品、設備開始進入網絡空間,“萬物聯網”不再只是鏡花水月。
2006年美國科學家Helen Gill提出了信息物理融合系統(CPS)的概念。CPS使物理系統具有計算、通信、精確控制、遠程協作和自治功能。CPS連接了虛擬空間與物理現實世界,使智能物體通信以及相互作用,創造一個真正的網絡世界。2008年,IBM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旨在將地球上所存在的物體裝上傳感器,通過信息化平臺感知、管理與控制。這進一步推動了物理世界與網絡世界的連接。2013年,德國工業4.0的提出進一步加劇了這一趨勢。利用CPS技術,不僅產品聯網,所有的裝備都聯網,形成一臺“超級機器”。這從根本上改變了未來的制造模式,也將會開發出創造價值的新方法和新的服務模式。智能產品在全生命周期內被識別、被定位、被控制。這其中所蘊含的生產力最本質的進步,就是即使產品只生產一次,也能通過頗具收益的方式制造出來。在“工業4.0”中,動態業務和工程流程能幫助供應商根據生產需要最終做出相應改變,并靈活應對生產中斷和故障。
對此,也有人認為是概念的炒作,反響并不強烈。強調中國大部分制造企業的信息化程度較低,即使信息化水平較高的企業,裝備聯網也僅僅限制在廠區等局部范圍之內。楊海成認為,網絡把萬物連接起來形成新的信息物理空間,網絡把智能化的機器連接起來形成新的制造空間,這將從根本上改變制造模式。沒有對信息物理空間的深刻認識與高度重視,就很難跟上全球科技和工業變革的最新步伐。
互聯網思維給工業模式創新:
帶來重大機遇
近來,以小米、樂視等崛起為標志,互聯網思維開始闖入傳統產業,引起了全社會激烈的思維碰撞。王健林與馬云,雷軍與董明珠的兩次“對賭”,深刻體現了傳統產業與信息產業對互聯網認識的分歧。
工業能否學習借鑒互聯網思維,工業與互聯網結合能否實現創新發展?答案不言而喻。2014年8月12日,中國互聯網協會在北京成立了互聯網工業應用委員會,首批申請加入的企業機構就涵蓋裝備制造、電子、家電、軟件等領域諸多企業,以及三大運營商和大型互聯網企業和有關行業協會組織。
楊海成認為,將互聯網看做是一種顛覆式創新的新載體,這是互聯網思維最本質的要義。當前社會熱議的互聯網思維,還主要基于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針對消費者一側的服務。而在生產者一側,尤其是工業領域,互聯網思維用武之地越來越大了。
不同行業背景的人士對互聯網的魔力和潛力有著截然不同的認識。不少人認為,繼續將互聯網當做一種單純的應用技術,扎扎實實推動各行業自己的技術創新,完全可以延續工業時代的成功模式,這也是王健林、董明珠們的基本觀點。但短短一年多時間,王健林對互聯網的態度就發生極大轉變,大連萬達最近提出要用50億元砸向電商。
在傳統的制造領域,海爾、格力這樣的巨頭型公司收入已躍上千億元級,繼續沿著傳統的制造模式,海爾、格力們要向萬億級的公司發展,面臨極大的瓶頸。楊海成指出,在互聯網創造的新的空間里,海爾完全可以向全球家居設備運營服務商發展,新的家電、家居設備甚至可以不用直接銷售給用戶,而是按時間或使用量收費。如同電信運營商送手機收月租費和套餐使用費。
楊海成舉例說,工業化思維下的冰箱,是一件孤立的產品,除了售后服務的環節,在賣給用戶后與制造企業的關系基本中止。互聯網思維下的冰箱,卻是包括制造企業在內的各類企業提供創新服務的開始。研究表明,現在的冰箱使用過程中有三分之一的存儲食品是因為變質被浪費。未來的冰箱將通過互聯網、物聯網和CPS等,與制造企業、服務企業、食品企業甚至物流企業實現多維連接,以獲得自動化、智能化的控制,防止變質并獲取及時的供應。
記者札記
與楊海成總工的一席交談給記者留下深深的思考:互聯網帶來的不僅僅是手段的變化、效率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空間的轉換、智慧的躍升。當前我國工業界乃至信息通信業對互聯網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價值潛力應該說還沒有充分認識。按照楊海成的觀點,傳統工業化是主要在現實物理空間完成的生產活動,新型工業化則主要是在全新的信息物理空間完成的生產活動。廣義的互聯網(包括人的聯網、機器的聯網、物的聯網)通過實現智慧的工業化生產,改造了生產生活的流程與模型。對于每一個傳統行業,每一個經濟活動中的主體或要素,盡早獲取這種規模化的智慧,盡快將之用于傳統業務和商業模式的改造,就能在互聯網開辟的新的商業空間里占得先機,煥發新的生命力。
責任編輯:葉雨田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杜祥琬:創新觀念,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
2020-09-28能源,創新,觀點
-
PPT丨王繼業:電力系統儲能發展與挑戰
2020-10-14儲能,電力儲能,儲能應用 -
奮斗姿態書寫人生底色 銀隆儲能“小哥哥”的職場進擊姿勢
2020-10-12銀隆新能源,儲能,新能源汽車 -
鄒驥:通過發展清潔能源 提高中國公信力
2020-06-28鄒驥,清潔能源,綠色低碳能源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重磅 | 發改委發文7月起電價降5%
2020-06-29國家發改委,企業,用電成本,電費 -
李克強:放寬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 推動建立市場決定能源價格機制
2019-10-12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