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肖亞慶:積極推動煤電去產能 推動電力企業戰略性重組
近日,國務院國資委發布了肖亞慶主任在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上的講話全文。肖亞慶指出,2018年要著力抓好效益穩定增長加強市值管
近日,國務院國資委發布了肖亞慶主任在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上的講話全文。
肖亞慶指出,2018年要著力抓好效益穩定增長加強市值管理增加股東回報,堅持以提升內在價值為核心的市值管理理念,依托上市公司平臺整合優質資產。
同時,要進一步推動重點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穩步推進裝備制造、煤炭、電力、通信、化工等領域企業戰略性重組。
具體而言,要以擁有優勢主業的企業為主導,發揮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專業平臺作用,持續推動煤炭、鋼鐵、海工裝備、環保等領域資源整合,減少重復建設。結合國家重大專項、行業體制改革等,圍繞重點領域整合現有優質資源,適時培育孵化新的產業集團公司。
肖亞慶還指出,2018年要著力抓好改革舉措落實落地,進一步推動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性進展。加快改革試點拓展深化,深入推進“十項改革試點”,加強改革經驗總結交流,形成模式、復制推廣。實施“雙百行動”,選取百戶中央企業子企業和百家地方國有骨干企業,深入推進綜合改革,打造一批改革尖兵。推進股權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選擇具備條件的中央企業推進集團層面股權多元化,積極探索有別于國有獨資公司的治理機制和監管模式。積極推進主業處于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進一步推動重點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健全混合所有制企業治理機制,探索優先股、特殊管理股制度。系統總結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試點經驗,擴大試點范圍,建立激勵約束長效機制。進一步擴大兩類公司試點范圍,推進綜合性改革,著力提高國有資本運作效率和水平。
肖亞慶表示,2018年國企國資生產經營的主要目標任務是:國有企業效益實現穩定增長,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回報率進一步提升,企業流動資產周轉率進一步提高,資產負債率進一步下降。
文/肖亞慶

2017年,各級國資委和中央企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高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扎扎實實、埋頭苦干,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取得了明顯成效。
2017年國企國資發展成就突出
(一)收入利潤持續快速增長,創歷史最好水平。2017年,國資監管系統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50.0萬億元,同比增長14.7%;實現增加值11.5萬億元,同比增長13.0%;實現利潤總額2.9萬億元,同比增長23.5%;上交稅費總額3.7萬億元,同比增長11.5%。其中,中央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26.4萬億元,同比增長13.3%;實現增加值6.6萬億元,同比增長7.8%;實現利潤總額1.4萬億元,同比增長15.2%;上交稅費總額2.2萬億元,同比增長5.5%。
(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企業持續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各級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深入開展“三去一降一補”,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
(三)企業改革不斷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明顯進展。各級國資委和中央企業持續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改革深入推進、層層落地,整體性、協同性不斷提升。
(四)國資監管不斷改進加強,監管效能持續提高。各級國資委按照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的要求,持續完善監管體制機制,監管質量和效率不斷提升。
(五)黨的建設全面加強,有力促進和保障了企業改革發展。各級國資委黨委和中央企業黨委(黨組)始終把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把提高企業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作為黨組織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緊緊圍繞生產經營抓好黨建。中央企業黨委(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進一步發揮,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融合更加緊密。
2018年要抓好八項重點工作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2018年生產經營主要目標任務是:國有企業效益實現穩定增長,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回報率進一步提升,企業流動資產周轉率進一步提高,資產負債率進一步下降。
2018年要著力抓好八個方面重點工作:
(一)著力抓好效益穩定增長,進一步鞏固企業發展良好態勢。我們必須深刻認識,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牢固樹立穩是主基調、是大局的戰略思想,做到政策要穩、運行要穩,保持企業運行在合理區間,保證發展大局穩定。一要加強形勢研判搶抓市場機遇。要準確把握新形勢對企業生產經營提出的新要求,敏銳捕捉市場變化帶來的新機遇,鞏固傳統市場、開發新興市場、深挖細分市場。要密切關注大宗商品價格變化,及時調整應對舉措,全力確保經濟平穩運行、穩中有進。二要明確目標任務分解落實責任。科學制定全年計劃和預算安排,確保全年目標任務實現。制定可量化、可操作的工作方案,層層分解目標、層層落實責任。完善考核分配機制,充分調動和發揮廣大干部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各地國資委要結合地方實際,按照地方黨委、政府要求,制定積極向上的目標任務。三要深挖內部潛力降低成本費用。確保實現中央企業平均百元收入負擔的成本費用同比下降,營業成本增幅低于營業收入增幅。加大重點行業企業成本壓控力度。加大資金集中管控力度,加快內部資金融通,2018年中央企業資金集中度要力爭提高到80%。抓好采購管理對標提升,著力打造集中統一、高效透明、共享共贏的供應鏈體系,有效降低采購成本和庫存。進一步加大“兩金”壓降力度,確保“兩金”增幅低于收入增幅,力爭實現重點行業“兩金”規模零增長。四要強化協同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深入推進行業內資源共建共享和產業鏈上下游互助合作。中央企業與地方國有企業要進一步加強溝通、相互支持,積極探索開展交叉持股、戰略聯盟等多種方式合作,努力實現共贏發展。五要加強市值管理增加股東回報。堅持以提升內在價值為核心的市值管理理念,依托上市公司平臺整合優質資產,不斷提升價值創造能力。強化信息披露,加強與投資者的溝通交流,堅持規范運作,爭做優秀的上市公司。六要對標一流企業夯實基礎管理。
(二)著力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提高實業發展質量。實業是國有企業的安身立命之本和職責使命所在,必須一心一意做強做優實業,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緊圍繞主業做好發展這篇大文章。一要扎實推進瘦身健體。大力化解過剩產能,2018年中央企業要完成化解煤炭過剩產能1265萬噸、整合煤炭產能8000萬噸目標任務,積極推動煤電去產能,做好有色金屬、船舶制造、煉化、建材等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工作。深入推進“壓減”工作,力爭年底前累計減少法人戶數18%以上,壓縮管理層級至5級以內,為2019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壓減”總目標打好基礎。持續推進“處僵治困”,認真抓好全年800戶“僵尸企業”、特困企業處置治理工作,努力實現年底前“僵尸企業”基本出清和特困企業整體盈利。開展中央企業虧損子企業全面排查摸底,做好重點企業改革脫困工作。二要加快制造業優化升級。以智能制造為著力點,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落實好國務院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和新一輪技術改造升級工程,積極培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深入實施“互聯網+”行動,推動制造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三要將資源更多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人工智能領域布局,引領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努力形成新的增長點。強化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加快軍民互動,實現相互支撐、有效轉化。四要厚植企業發展質量優勢。大力提高企業運行質量,加快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不斷提高投入產出效率,推動企業理念、目標、制度、經營全方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
(三)著力抓好創新驅動,進一步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必須牢牢把握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加大創新投入力度,提高創新能力和水平,促進新舊動能加快轉換。一要積極承擔國家重大戰略科研任務,努力牽頭承擔更多重要關鍵共性技術攻關任務,充分發揮中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引領帶動作用。不斷增強原始創新和自主創新能力,盡快攻克更多前瞻性、原創性、顛覆性的關鍵核心技術。二要充分發揮創新要素合力。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形成企業與科研機構、大學、國家實驗室等功能互補、良性互動的協同創新新格局。完善產業創新鏈,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主動牽頭或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工程,把握全球科技競爭先機。三要著力打造“雙創”升級版。繼續辦好中央企業熠星創新創意大賽,積極推進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建設,搭建更多創新資源開放共享平臺。研究探索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新模式,完善多層級創新發展基金系,探索資源共享、資本扶持、團隊合作等多種方式,孵化培育“特尖專精”的創新型小微企業。四要持續激發創新活力。鼓勵中央企業實施股權、期權、分紅等激勵措施,充分調動各類人才積極性和創造性。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風尚。
(四)著力抓好布局結構優化調整,進一步提高國有資本配置效率。優化國有經濟布局結構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的重要舉措,必須聚焦國家戰略領域,堅持市場化導向,加快推進橫向聯合、縱向整合和專業化重組,扎實推動國有資本優化配置。一要突出戰略規劃引領。引導優勢企業牽頭發起主業方向的產業投資基金,創新企業投融資模式,以增量優化促進存量調整,有效發揮引領帶動作用。二要扎實推進戰略性重組,穩步推進裝備制造、煤炭、電力、通信、化工等領域中央企業戰略性重組。以重組整合為契機,深化企業內部改革和機制創新,放大重組效能。三要積極推進專業化整合。以擁有優勢主業的企業為主導,發揮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專業平臺作用,持續推動煤炭、鋼鐵、海工裝備、環保等領域資源整合,減少重復建設。結合國家重大專項、行業體制改革等,圍繞重點領域整合現有優質資源,適時培育孵化新的產業集團公司。四要穩步開展國際化經營。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抓好重點項目實施,著力獲取先進技術、優化全球布局、打造國際品牌。創新對外投資方式,打造深化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新平臺,加快形成面向全球的資源配置和生產服務網絡,積極培育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
(五)著力抓好改革舉措落實落地,進一步推動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性進展。深化改革是推動國有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要按照“1+N”系列改革文件的部署要求,緊緊圍繞增強活力、提高效率,堅決破除束縛企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構建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一要加快改革試點拓展深化。深入推進“十項改革試點”,加強改革經驗總結交流,形成模式、復制推廣。實施“雙百行動”,選取百戶中央企業子企業和百家地方國有骨干企業,深入推進綜合改革,打造一批改革尖兵。建立改革舉措實施效果后評價機制,促進改革舉措落地見效。二要加強和改進董事會建設。推動中央企業集團層面全面建立規范董事會,制定完善中央企業外部董事選聘和管理的規范性文件,建立健全外部董事履職支撐和服務體系。統籌推進落實董事會職權、推行經理層成員契約化管理、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實施差異化薪酬分配等試點工作,探索建立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的有效方式,不斷健全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三要推進股權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選擇具備條件的中央企業推進集團層面股權多元化,積極探索有別于國有獨資公司的治理機制和監管模式。積極推進主業處于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進一步推動重點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健全混合所有制企業治理機制,探索優先股、特殊管理股制度。系統總結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試點經驗,擴大試點范圍,建立激勵約束長效機制。
(六)著力抓好重點領域風險防控,進一步筑牢不發生重大風險底線。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是國有企業打贏三大攻堅戰的重中之重,要堅持底線思維,采取過硬措施,及時防范、有效化解各類重大風險。一要全面梳理排查風險隱患。各級國資委和中央企業要堅持問題導向、增強憂患意識,認真梳理、全面排查各類風險點,密切關注形勢變化可能帶來的新風險、新隱患,切實做到預案在先。企業集團層面要擔負起防范風險主體責任,著力將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重要情況及時報告。二要嚴控各類債務風險。力爭中央企業帶息負債占負債總額比例進一步降低、平均資產負債率穩中有降。持續提升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積極穩妥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持續加強債券兌付風險管控,強化中央企業債券發行比例管理和履約情況監測。各地國資委也要督促監管企業做好融資、債務情況分析研究,進一步降低負債率。三要嚴控投資風險。制定《中央企業投資監督管理辦法》和《中央企業境外投資監督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細化投資事前、事中、事后監管要求。嚴控非主業領域PPP項目投資,嚴禁開展單純追求做大規模、不具備經濟性的PPP項目,穩妥處置存量PPP項目風險。
(七)著力抓好監管體制機制完善,進一步提高國資監管水平。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是各級國資監管機構的重要職責,必須堅持以管資本為主,進一步轉變監管職能、增強監管效能。一要出臺權力和責任清單。進一步梳理國資監管機構職能和各項規章制度,明確出資人監管職責邊界,確保職能定位更加準確清晰、監督管理更加規范高效。二要持續改進監管方式。深入推進分類監管,按照分類改革、分類發展、分類考核的要求,強化目標導向,突出監管重點。持續推進國務院國資委機關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啟動中央企業大額資金使用實時跟蹤試點,探索建立和完善國資監管信息化工作平臺,健全中央企業產權、投資、財務等監管信息系統,推進信息化與監管業務深度融合。全面梳理優化監管流程,建立系統科學有效的監管標準和制度體系。深化國資監管法治機構建設,推動重點領域立法,推進依法行權履職。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三要強化監督和責任追究。加強業務監督,進一步加強對投資、產權、財務、考核分配、選人用人等重點環節監督管理。繼續擴大委派總會計師試點范圍,加強派后管理,落實總會計師責任。
(八)著力抓好管黨治黨責任落實,進一步加強黨的領導黨的建設。按照黨章和十九大提出的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結合貫徹落實全國國企黨建會精神,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推動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向縱深發展。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深入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建立健全考核評價機制,確保責任落實到位。充分發揮企業黨委(黨組)領導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確保中央各項決策部署得到堅決貫徹。堅持黨管干部原則,突出政治標準,從嚴選拔管理企業領導人員,全心全意依靠職工辦企業,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干部職工隊伍。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馳而不息糾正“四風”,鞏固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
(根據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在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上的講話內容整理,刊發于《國資報告》雜志2018年第二期)
原標題:國企改革 | 肖亞慶:推動電力企業戰略性重組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杜祥琬:創新觀念,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
2020-09-28能源,創新,觀點
-
PPT丨王繼業:電力系統儲能發展與挑戰
2020-10-14儲能,電力儲能,儲能應用 -
奮斗姿態書寫人生底色 銀隆儲能“小哥哥”的職場進擊姿勢
2020-10-12銀隆新能源,儲能,新能源汽車 -
鄒驥:通過發展清潔能源 提高中國公信力
2020-06-28鄒驥,清潔能源,綠色低碳能源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重磅 | 發改委發文7月起電價降5%
2020-06-29國家發改委,企業,用電成本,電費 -
李克強:放寬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 推動建立市場決定能源價格機制
2019-10-12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