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聚焦 | 何立峰 :鋼鐵、煤炭去產能和防范煤電過剩 為供給側改革提供了示范樣本
摘要: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在答記者問中提到:在電力方面,像煤電,去年淘汰了一批30萬千瓦以下的耗煤量比較大的煤電企業,根據整個電力的形勢
摘要: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在答記者問中提到:在電力方面,像煤電,去年淘汰了一批30萬千瓦以下的耗煤量比較大的煤電企業,根據整個電力的形勢,還停建緩建了一批,加在一起超過6500萬千瓦。鋼鐵、煤炭去產能和防范煤電過剩所采取的一些措施,為下一步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一個示范樣本,像平板玻璃、水泥、電解鋁等,一方面淘汰落后的產能,關停一批不適合未來發展需求的產能,另一方年大力發展一批新的產能,在潛移默化、波瀾不驚中實現華麗轉身,我相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會取得比較好的成績。
以下是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在答記者問主要內容
新華社記者:我想給何立峰主任提個問題。2017年,我國GDP增速超出預期,有觀點認為:我國經濟已經開始觸底反彈。請問,您是否認同這一觀點?剛剛出爐的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我國經濟增長預期目標仍然是6.5%左右,這和2017年的表述完全一樣。有人提出,今年無論是投資、消費,還是出口都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或許很難有去年那樣大的增幅,請問您又是怎么看的呢?
何立峰:謝謝。首先衷心感謝媒體記者朋友們長期以來對我們國家發展改革委各項工作的關心、理解、支持和幫助,也衷心期盼大家一如既往地給發展改革工作更多的關心、理解、支持和幫助。剛才這位記者朋友提到的問題,應該是對當前中國的經濟形勢怎么看?昨天上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對過去五年的工作,特別是經濟工作進行了全面的回顧,并且提煉出了很多的經驗,對當前的經濟形勢進行了全面深刻的分析,對2018年的經濟工作提出九大具體舉措,我這里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一點學習認識和體會。
何立峰:2017年中國經濟面臨的形勢非常錯綜復雜嚴峻,“黑天鵝”事件也不斷,“灰犀牛”事件也有。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我們通過認真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部署,一項一項抓落實,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比較好的成就。最后年終算帳的結果,我們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82.7萬億人民幣。按照去年12月31日的匯率計算,相當于12.2多萬億美元,比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還差7萬多億美元,但是比排名第三的日本,我們也多了7萬多億美元。所以,我們還居于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是非常不容易的。特別是增長幅度達到了6.9%,增量達到了8.35萬億元人民幣,按照去年12月31日的匯率計算,相當于1.27萬億美元。這是什么概念?相當于人均GDP增量達到900美金左右。遙想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我們黨提出來到2000年的奮斗目標就是要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800美元,我們現在一年人均經濟增長就達到了900美元,這就借用現在熱播的紀錄電影名字,就是《厲害了,我的國》!
何立峰:我們回顧2017年的經濟形勢可圈可點之處很多,我個人認為最突出的有四個方面值得關注:一是平穩。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經濟增長速度都是6.9%,非常平穩,而且與之相關的各項實物量指標,包括發電量、運輸量,包括還有財政收入和貨幣供應量等,這些匹配的指標發展都是非常的平穩,這表明中國經濟協同性、整體性良好。
何立峰:二是去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非常之大,前所未有,但是波瀾不驚,在結構調整上表現出來新興產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速度非常快,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8.8%,這就使第三產業在三產當中的比重達到51.6%。同時,其他的各項指標增長速度也都比較好,結構性調整有非常大的進展。另外,“三去一降一補”是去年供給側結構改革的重點任務,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化解過剩產能達到了5500萬噸,連同2016年的6500萬噸加在一起,兩年化解了鋼鐵過剩產能1.2億噸,而且全部取締了地條鋼,這非常了不起,使鋼鐵行業的結構發生大的變化,優勢產能得到更好地發揮。比如煤炭去年化解2.5億噸,連同2016年化解了2.9億噸,總共實現了5.4億噸,南方年產9萬噸以下的小煤礦和北方年產15萬噸以下的小煤礦正在加快退出,這就保證了環保條件比較好的、單位產出比較高的優質大型煤礦產能得到了很好的發揮。電力也是如此,像煤電,去年淘汰了一批30萬千瓦以下的耗煤量比較大的煤電企業,根據整個電力的形勢,還停建緩建了一批,加在一起超過6500萬千瓦。鋼鐵、煤炭去產能和防范煤電過剩所采取的一些措施,為下一步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一個示范樣本,像平板玻璃、水泥、電解鋁等,一方面淘汰落后的產能,關停一批不適合未來發展需求的產能,另一方年大力發展一批新的產能,在潛移默化、波瀾不驚中實現華麗轉身,我相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會取得比較好的成績。
何立峰:三是綠色發展去年也取得很大的進展。單位GDP能耗下降了3.7%,同時,其他領域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工作力度也是空前的,但同樣是波瀾不驚,非常平穩地進行。所以,我們的天更藍了、水更綠了、山更清了,環境質量逐漸向好的方面穩步發展。四是在這些因素和各方面工作共同作用的結果下,我們去年又超過了“兩個一千萬”,這是很重要的觀察中國經濟的指標。一個是城鎮新增就業實現了1351萬人,這在中國歷史上也還是第一次,是過去五年當中最高的,主要是通過大力實施創新驅動,通過創新創業產生了許多新的適合不同文化層次,甚至不同年齡段的就業崗位。就業是民生之本,非常不容易。
何立峰:另一個是,1289萬貧困人口脫貧。這1289萬貧困人口相對于過去來說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實現在現行標準下脫貧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何立峰:所以,綜合作用的結果使去年中國的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也充分說明中國的經濟有活力、有潛力、有后勁,而且有非常大的韌勁。韌勁很重要,中國現在有近14億人口,迅速成長的中等收入群體,不完全統計有4億多人口,現在是按國別來算,位居世界第一,而且還在迅速增長中。這就為中國培育自己的市場創造了越來越好的環境和條件。當前,中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世界經濟,世界經濟客觀上也在深度融入中國正在迅速發展的消費市場。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8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6.5%左右,我們認為符合預期,也符合需求,客觀上經過努力也是可以實現的。盡管目前中國經濟發展過程當中,還面臨許多困難問題、矛盾,在昨天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指出了客觀存在的七大問題矛盾,我們算了一下大概有20多條,這些都要在今年認真加以研究,按照問題導向一個一個加以解決,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何立峰:我們相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和《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來的具體要求,我們一項一項抓落實:消費方面,能夠保持消費繼續穩步增長。估計隨著今年各種新興產業的發展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有可能還會接近甚至超過60%。投資方面,現在抓緊出臺和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促進實體經濟投資。從現在的經濟活躍度和其他方面指標綜合分析,我們預計今年各方面補短板的投資,包括民營企業、社會資本在這方面的投資還會加大力度,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還會保持在三分之一左右。外貿進出口方面,中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合到世界經濟當中,只要世界經濟能夠走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陰影,保持平穩增長,中國對外貿易進出口應該還是可以保持穩定的增長,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還會保持8%到9%左右。今年11月份,我們要在上海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既彰顯了中國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決心,將實行更加開放的政策,中國的開放大門會越打越開,同時也表明我們有決心也有信心繼續提高中國的中等收入群體的消費水平,消費規模會有新的擴大,我們打好三大攻堅戰之后,貧困人口也會逐步向中等收入邁進。所以,中國未來消費市場的前景非常可期,我們對今年經濟增長實現6.5%左右的目標充滿信心。謝謝。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杜祥琬:創新觀念,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
2020-09-28能源,創新,觀點
-
PPT丨王繼業:電力系統儲能發展與挑戰
2020-10-14儲能,電力儲能,儲能應用 -
奮斗姿態書寫人生底色 銀隆儲能“小哥哥”的職場進擊姿勢
2020-10-12銀隆新能源,儲能,新能源汽車 -
鄒驥:通過發展清潔能源 提高中國公信力
2020-06-28鄒驥,清潔能源,綠色低碳能源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重磅 | 發改委發文7月起電價降5%
2020-06-29國家發改委,企業,用電成本,電費 -
李克強:放寬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 推動建立市場決定能源價格機制
2019-10-12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