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亞:攜手構建全球能源網
當前,有批評者認為全球化已經落伍,自由貿易會帶來不平等,國際合作妨礙本國發展,封閉經濟體優于開放經濟體。
這些言論具有誤導性。我認為解決現實問題的關鍵不在于就業、勞動生產率或者是GDP,而在于更簡單、更根本的能源、信息和交通系統的創新發展。
這三大系統支撐著所有的人造網絡,這些系統的價值在單一國家背景下無法充分體現,并且這三大系統正在趨同融合的邊緣,同在一個地球村,我們應當共同迎接和開創這一事業。
首先我們應該意識到:現有的系統不可持續;互聯互通具有巨大優勢;需要制定統一的方案并在全球推廣。
近年來,信息和交通系統已在集成整合。這得益于電氣化、光纖、數據分析、自動化和物聯網等方面的進步,這些早已超越了工業時代的邊界。而能源基礎設施則落后很多,電力生產和傳輸仍然局限在20世紀形成的就地消納的傳統模式。地理限制和經驗知識將產業綁架,阻礙了創新和生產力提升的步伐,而這種創新和提升在信息和交通領域卻早已取得巨大的進步。
這種不平衡的發展是不可持續的。能源、信息、交通系統需要協調發展,就像我們身體的血液系統、神經系統和肌肉系統一樣,必須要協調。目前的情況就像是,身體的神經元和肌肉纖維已經變得更加強大,但是血管系統正受到“不良飲食”和“老化”的困擾。
到2050年,世界人口預計將達到97億。未來的能源需求將是天文數字,能源需求的規模和范圍是我們今天所無法想象的,而且主要是清潔能源。目前能夠支撐這些需求的基礎設施還不存在。但是,隨著高壓輸電、智能電網、清潔能源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我們已經找到了能源可持續供應的解決辦法,那就是構建能源互聯網,更進一步促進清潔能源的高效開發利用,并逐步替代化石能源。
全球的能源、信息與交通可以進一步實現“三網融合”發展,電力網、光纖網和地面交通網在跨洲范圍實現融合。這樣的融合將使生產力和效率實現指數級增長,最大限度降低社會發展成本,并推動世界經濟轉型。這在中國已經有了很好的例證,截至2016年年底,中國已建成9.3萬個充電樁,安裝了4.3億只智能電表,太陽能、風力和水能發電裝機分別達到0.8、1.5、3.3億千瓦,均居世界第一。
當前的關鍵任務是加快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以支持可再生能源在更大范圍、更大規模地開發使用。特別是先進的特高壓輸電和智能電網技術的突破,使得將赤道的太陽能發電和北極的風電遠距離輸送到高負荷地區成為可能,與當地的各種電源相協調,實現電力的清潔可靠供應。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條件已經具備,預計到2050年它將成為現實,實現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
能源網、信息網和交通網的融合發展符合全人類的利益。從短期和長期來看,它都有助于提高生產力和效能,減少浪費和污染。
孤立的嘗試將無法實現這些目標。各國政府、能源供應商、各行各業必須共同行動。正如未來是我們共同的命運,“三網融合”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和使命。
(來源:國家電網報)

責任編輯:大云網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杜祥琬:創新觀念,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
2020-09-28能源,創新,觀點
-
PPT丨王繼業:電力系統儲能發展與挑戰
2020-10-14儲能,電力儲能,儲能應用 -
奮斗姿態書寫人生底色 銀隆儲能“小哥哥”的職場進擊姿勢
2020-10-12銀隆新能源,儲能,新能源汽車 -
鄒驥:通過發展清潔能源 提高中國公信力
2020-06-28鄒驥,清潔能源,綠色低碳能源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重磅 | 發改委發文7月起電價降5%
2020-06-29國家發改委,企業,用電成本,電費 -
李克強:放寬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 推動建立市場決定能源價格機制
2019-10-12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