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禹:從“蒸汽機+”到“互聯網+”——工業經濟與信息經濟的異同
摘要 從技術的進步到經濟和社會的變革,歷史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如果說今天的互聯網+展示了信息經濟和信息社會的曙光的話,那么,工業時代的進步軌跡也完全可以用蒸汽機+來給出形象化的描述。對比這兩個時代
摘要
從技術的進步到經濟和社會的變革,歷史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如果說今天的“互聯網+”展示了信息經濟和信息社會的曙光的話,那么,工業時代的進步軌跡也完全可以用“蒸汽機+”來給出形象化的描述。對比這兩個時代的異同,能夠給我們帶來不少啟示。相通和類似的現象,可以在我們面前展示出歷史發展的方向、規律和軌跡。而厘清這兩個不同時代的差別,則對于我們突破傳統的思維框架,開拓創新和拓展事業的廣闊天地,具有重要的意義。這兩個方面,對于青年學生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
陳禹:信息社會50人論壇成員,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教授
感謝車宏安老師給我提供這樣一個機會,和各位年輕朋友交流。車老師給我出的題目是一個當前的熱門話題——“互聯網+”。從網上查一下,關于這個議題的論述與討論可以說是鋪天蓋地,觀察的視角也是各種各樣,從技術到經濟、社會、哲學,各種見解和意見大家都已經讀到了許多。那么,今天這一個半小時的時間里,和大家分享的視角和觀點是什么?簡單地說,我想說三句話,或者說三個觀點。
第一點:“互聯網+”的涌現,是人類社會深刻變革進程中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第二點:目前的經濟學的理念,大大落后于社會進步的步伐,急需更新和反思。
第三點:青年朋友們面對這場變革,如何思考和應對?關于從何入手的一點建議。
一、信息經濟是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
我們所說的信息經濟,是相對于工業經濟而言的。目前,對于社會和經濟系統的發展歷程,一般的提法是:農業時代和農業經濟、工業時代和工業經濟、信息時代和信息經濟。前兩個階段,在名稱和特點上大概沒有什么爭議。但是,對于工業時代以后的這個階段,可就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了。從最籠統的后工業時代,到最技術的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時代,人們可以列舉出幾十個不同的說法和概念。社會的范圍比經濟更大,我們這里不展開討論。就經濟系統而言,我們的觀點是:信息經濟的提法比較合適。我在這里不打算詳細比較這些不同的提法,而只是想強調“全新”的經濟形態這一個觀點。
之所以想談這一點,是因為2015年里經濟學界的一些爭論。一些學者明確地主張:亞當﹒斯密已經把經濟學的基本道理講清楚了,新古典經濟學的理念和體系不需要進行根本性地重構和更新。更有甚者,還有否定“互聯網思維”的說法,認為只要“獨立思維”就夠了!在這些觀點背后的是這樣一個理念:人類社會并沒有什么根本性的變化,“天不變、道亦不變”。所以,我在這里要明確地表示反對。所以需要花一點時間,重復一些基本的事實。
從上個世紀的后半葉開始,人類社會發生了一系列深刻的變革。這些變革是從技術開始的,但是其引發的變革浪潮,迅速地超出了技術的領域,從經濟、文化、社會、法律、政治直到人們的思濰方式和日常生活,沒有一個領域、沒有一個國家、沒有一個行業能夠置身事外。無可爭辯的、客觀的實際情況是:人類社會正在經歷著一場全面的、深刻的巨變。這是我們對于當今時代的一個基本的判斷。
這半個世紀的變化,再一次清楚地表明了技術與經濟、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如果說,我們今天可以把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普及形象化地稱為“互聯網+”的話,那么,近三百年前的工業革命同樣可以被稱為“蒸汽機+”。新技術與各種傳統行業的融合,生產力的飛速發展,新的業態的不斷涌現,分工合作的格局變化與范圍擴大,所有這些似曾相識的社會現象,展示了人類社會進步的規律和方向。區別在于,處理能源的技術換成了處理信息的技術,蒸汽機換成了互聯網。
150年前,美國著名詩人惠特曼,在歡呼美國東西海岸鐵路通車時,曾寫出了如下的著名詩句:
地球必須聯成一體,用鐵路網聯成一體,
種族之間、比鄰之間必須彼此嫁娶,
必須橫渡海洋,使千里變為咫尺,
各國國土都必須連在一起,
沃爾特﹒惠特曼 《走向印度》
我們不妨對比一下“蒸汽機+”和“互聯網+”,歷史真是驚人地相似。蒸汽機(當然還有電動機,這里只是作為一個代表)和計算機芯片(同樣還有光纖和微波通信)在剛出現的時候,只是一些新技術。引起人們關注的,只不過是多帶動了幾臺紡紗機,或者方便了求微分方程的數值解而已。然而,人們很快發現它們的意義遠非止于此。關鍵在于最基本的社會經濟的資源——能量和信息,得到了全新的處理手段。由此釋放出來的精靈(也許是魔鬼)在幾乎所有領域都能夠施展其無窮的能力,創造豐富的財富。于是遠洋輪船、跨州鐵路帶來了工業文明,互聯網和手機帶來了信息時代的曙光。先是企業內部的動力和信息的管理,然后是跨企業、跨行業、跨國家的全新的能源市場和經濟格局。先是經濟活動,然后是相應的法規的出現,然后是政治和社會的變革、人們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的變革,最后是思維方法和哲學觀念的更新。多么相似??!
當然,既然是全新的經濟與社會形態,就會具有一系列根本性的區別和變化。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和信息社會50人論壇,近年來對于這些異同(即普遍規律和特殊性)進行了多視角的研究和討論,已經先后出版了一些書可以參考,這里只列出幾個要點,不再詳細重復。
相關的詳細討論可以參看以下書籍:
陳禹、方美琪:《復雜性研究視角中的經濟系統》商務印書館, 2015.6.
中國信息經濟學會:《中國經濟向何處去》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2.12
信息社會50人論壇:《邊緣革命2.0》上海遠東出版社, 2014.11
信息社會50人論壇:《未來已來》上海遠東出版社, 2016.1
信息經濟和工業經濟的區別,最主要的是以下幾點:
首先,經濟活動所依據的核心資源和相對應的處理技術不同。工業經濟靠的是能源和蒸汽機、電動機;信息經濟靠的是信息和現代信息技術。由此而來,人類利用這些資源的能力大大加強,生產財富的本事大大加強。用我們習慣的用語來說,就是生產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其次,由此而來的分工合作的模式和格局不同,從而形成的經濟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不一樣了,經濟活動的規模和范圍也大大擴展了。特別是在社會各層次上,個體和整體的相互關系,發生了質的變化。(從個人和企業,企業和行業,地區和國家直到國家和全球經濟。)用我們習慣的用語來說,就是生產關系發生了質的變化。
由于上面的原因,經濟系統的復雜程度大大增加。系統效應,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地表現出來。馬太效應、路徑依賴、狀態鎖定等復雜系統的行為特點,使得經濟運行的規律變得與以前大不相同。與簡單系統的均衡狀態相比,不確定性大大增加。
在這種變化中,信息和心理的影響力量大大提升。道德風險、逆向選擇、劣幣驅逐良幣等現象,充分表明,堅持“信息完全假設”的傳統經濟學的理念,已經不合時宜。股市的起伏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與此相關,把經濟現象與文化和社會心理完全割裂開的“純經濟研究”也已經走到了頭。
總之,我們要再強調一遍,信息經濟和信息社會是全新的經濟和社會。
二、當今的經濟學研究和教學大大落后于實際
在座的朋友大概都學過經濟學的不少課程。大家不妨回顧一下,我們在大學課堂上所學的經濟管理的課程究竟教給了我們什么樣的理念?這些理念和我們今天的現實有多大距離?或者我們把話題再擴大一點:經濟學在社會經濟的管理者的培養中,究竟應當發揮怎樣的作用?究竟應當傳播和培養什么樣的理念?
在社會和經濟系統發生根本性的變革的時候,出現種種動蕩和不穩是必然的。當今社會的種種沖突和矛盾,從根本上說正是新的生產力和傳統的生產關系的矛盾所導致的。這并不是中國的特殊現象,縱觀世界各國,今天幾乎都處在類似的不穩和動蕩之中。這充分表明了人類已經走到了新時代的門檻前。
在這種情況下,在世界各地人們都在急于尋找擺脫困境的藥方。問題在于,向哪里去找?歐美的情況大家都看得到。以美國為例,幾十年來,在凱恩斯主義和貨幣主義之間來回搖擺,“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結果是長期陷于惡性循環之中。在我國,更是意見紛紜,眾說紛紜。有人主張“回到某某”,有人推崇“某某模式”。其實,既然是一種全新的經濟與社會形態,怎么可能在祖先那里找到現成的藥方呢?至于向外看,也是不現實的。且不說西方自己已經焦頭爛額,就說面對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具有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的中國,世界上有哪個國家可以提供現成的模式呢?
縱觀今天的中國經濟學界,無論是在新古典主義的框架內修修補補,還是僅僅把問題歸結為執行者的錯誤,都無法滿足實際工作的燃眉之急。最近的“熔斷機制”事件就是一個明顯的案例。實際情況已經清楚地表明,在現行的理論框架中,在經濟學的現成武庫中尋找藥方,是找錯了地方?,F在需要的是突破傳統的經濟學的思維定式,根據新的情況,重新審視我們對于經濟這個復雜系統的理解和認識。簡單地說,信息時代和信息經濟需要新的經濟學的思維。
不少人認為,西方經濟學的基本理念沒有問題,只是執行者的私利和失誤。我們實在不敢茍同。從邏輯上講,既然信息經濟是全新的經濟形態,怎么能夠要求250年前的亞當﹒斯密替我們今天的人們準備好完整的解決方案呢?作為工業時代的產物,古典經濟學在具有當時當地的合理性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有時代的烙印和局限性。
在這里,我們不可能展開對于古典經濟學的詳細剖析。我們只是簡單地列舉其最基本的理念中,三個最關鍵的偏頗。
首先,對于分工合作認識的偏頗。沒有合作的分工是不能創造財富的。古典經濟學把分工合作中的個體利益與整體利益的對立統一,簡單化為絕對的對立,從而栽下了社會沖突的禍根。無論是成為“階級斗爭為綱”的經濟基礎的、絕對化的勞動價值論,還是導致“剝削有理”的“一切向錢看”,都是從這里引申出來的。
其次,在價值概念和計量方法上的偏頗。由于閉眼不看經濟系統中多主體、多層次的復雜情況,傳統的經濟理念用抽象的一般等價物——“錢”作為無所不能、無處不在的評價標準。這種“一切用錢算”的理論,必然地導致“一切向錢看”的社會風氣。當這種把貨幣神化的理念成為人們思考問題的出發點的時候,資本無限制擴張的趨勢就必然一發不可收拾,于是金融危機、房地產泡沫、龐氏騙局就是必然出現的后果了。
第三,在供應和需求問題上的偏頗。傳統的經濟理論把只適用于物質產品的、局部的供需規律不加限制地擴大到一切產品、一切領域。于是,收視率第一、審丑鬧劇、炒作成名、代考槍手、論文作假等種種奇談怪論和丑惡現象,紛紛以“市場規律”的名義,堂而皇之地大行其道。各種黃色的、黑色的利益鏈陸續形成,而我們的管理部門對此不僅軟弱無力、束手無策,而且似乎還有點“理虧”。
我們無意把這些問題簡單地都歸咎于經濟學家。但是作為“經世濟民”的科學,經濟學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是什么?我們的經濟學界應該給社會一個明確的、科學的回答。看看我們今天的經濟學狀況,從政策制定、報刊上的文章到大學課堂里的教科書,實在是無法令人滿意。我們總不能在大力解決七千萬人口的貧困問題的同時,默認不斷加劇的收入差距是“合理的”;也不應該在大力提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同時,聽任“一切向錢看”和“厚黑學”的泛濫。2008年金融危機后英國女王曾對經濟學家提出的問題:“為什么經濟學沒有能夠預料到?”,大家都知道,皇家科學院經過認真研究給出的回答是坦率地承認:經濟學的理論和實際距離太遠??扑故攀狼霸辉倥u“黑板經濟學”。最近“熔斷機制”的事情,再一次給出了最新的案例。這樣的情況難道還需要解釋和證明嗎?
三、頂天立地、迎接未來
在座的各位比我們這一代人幸運,趕上了這個歷史大變革的機遇?;仡櫸覀冞@幾十年走過的曲折的認識道路,我想給各位的建議就是:頂天立地、解放思想、積極應對、擁抱未來。
“讓思想沖破牢籠”,這是我們首先要強調的。我堅決反對那種向老祖宗要現成藥方的、無所作為的態度。從孔夫子到馬克思,從亞當﹒斯密到凱恩斯,他們的所有貢獻和真知灼見都是需要我們認真學習和領會的。但是,他們沒有看到互聯網,沒有用過手機,沒有跨洋旅游的體驗,怎么能夠要求他們告訴我們如何制定滴滴打車的管理辦法呢?維納寫了一本非常好的書:《人有人的用處》,我們不妨再向前走一步: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用處。五四運動是思想解放,改革開放是思想解放,今天仍然需要思想解放?;谶@樣的認識,我們對于“回到某某”、“某某模式”的思維方式在原則上是反對的。全新的社會經濟環境呼喚全新的經濟學理念!
頂天立地包括兩個方面的意思。首先是要從歷史長河的尺度、從全球一體化的視野看待我們身邊正在發生的種種事情。為此,我們需要重新認真地閱讀亞當﹒斯密 、馬克思、米瑟斯、哈耶克、凱恩斯,看明白他們的貢獻是什么,局限在哪里,哪些問題沒有變化,哪些問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哪些問題是他們提出了但是沒有解決,哪些問題是當時所沒有的、現在新出現的,如此等等。同樣,我們要關心歐盟的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印度發展中面對的問題和中國的異同?非洲的發展道路有何特點?所有這些事情中普遍規律是什么、特殊性又在哪里?
立地則是我們要從身邊的事情入手。我們有幸身處改革開放的中國,世界最大的市場。不斷發展的經濟和社會為我們的思考,提供了取之不盡的源頭活水——鮮活的案例和海量的數據。隨著數據的開放,我們今天已經面臨著馮﹒諾依曼70年前所希望的局面。
馮﹒諾依曼在1944年曾經講過:
“我們對于經濟學中有關事實的認識太少了,根本無法與完成物理學的數學化時人們所掌握的物理學知識相比。事實上,17世紀的物理學,尤其是力學,之所以會出現決定性的轉折,是由于此前天文學的發展。而天文學的這種發展,是以幾千年系統、科學的天文觀察為基礎的。到了才華超群絕倫的天文觀測者第谷時,這種天文觀測達到了頂峰。在經濟科學中,沒有任何類似事件發生。在物理學中,設想沒有第谷而出現開普勒和牛頓是荒唐的——我們沒有理由希望經濟學的發展會比物理學的發展更容易。”
引自《數學在科學和社會中的作用》 P58
在同一處,他還指出了腳踏實地、研究具體問題的重要意義。他說:
“在每一門科學中,當通過研究那些與終極目標相比頗為樸實的問題,發展出一些可以不斷加以推廣的方法時,這門學科就得到了巨大的進展。”
《數學在科學和社會中的作用》 P62
“我們相信,盡可能多地了解個體行為以及交換的最簡單的形式是必要的。......經濟學家們常常致力于一些更大的、更“熱”的問題,并且把妨礙他們做出關于這些問題的結論的任何東西都掃除一清。比較先進的科學如物理學的經驗告訴我們,這種性急的做法只會延誤對包括那些“熱點”問題的研究在內的科學研究的進展。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假定在科學研究中存在捷徑。”
《數學在科學和社會中的作用》 P63
所以,我們今天完全可以做到前人所無法達到的科學高度。前景是樂觀的,悲觀的、無所做為的觀點是沒有道理的。
我們相信,人類的前途、中國的前途是光明的,目前的種種迷茫和混沌,都只是新時代到來之前的暫時現象,是 “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前的“山窮水盡疑無路”。在新時代到來的時候,積極的態度將是我們的最重要的準備。
2016.1.18 于 北京到上海的高鐵列車上
以下根據陳禹在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學術講座上的發言整理:

責任編輯:大云網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杜祥琬:創新觀念,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
2020-09-28能源,創新,觀點
-
PPT丨王繼業:電力系統儲能發展與挑戰
2020-10-14儲能,電力儲能,儲能應用 -
奮斗姿態書寫人生底色 銀隆儲能“小哥哥”的職場進擊姿勢
2020-10-12銀隆新能源,儲能,新能源汽車 -
鄒驥:通過發展清潔能源 提高中國公信力
2020-06-28鄒驥,清潔能源,綠色低碳能源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重磅 | 發改委發文7月起電價降5%
2020-06-29國家發改委,企業,用電成本,電費 -
李克強:放寬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 推動建立市場決定能源價格機制
2019-10-12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