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解密國產軟件替代風暴
倪光南解密國產軟件替代風暴
倪光南在接受北青報記者專訪時表示,“Win8操作系統不利于我國國家信息安全。”
“國產操作系統最重要的優勢是安全,”倪光南院士說,“微軟的操作系統也是不斷從市場中收集反饋意見、修改完善,經過了一個長期的打補丁過程。國產操作系統也必然要經歷這一過程,希望國內用戶能夠在應用中幫助他們提高。”
倪光南院士1999年開始推廣以Linux為代表的國產開源軟件,至今已有15年。8月28日,75歲高齡的倪光南院士在其倡導籌劃下成立的中國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產業聯盟(下文簡稱產業聯盟)臨時接待處——海淀區五道口附近的一棟居民樓里接受了北京青年報記者的專訪。
15年前離開聯想投身Linux軟件
國產操作系統替代建議去年得到批示
“國產操作系統對Windows系統的替代對于我國信息安全意義重大。“如果不使用我國自主研發的操作系統,系統的后門鑰匙始終掌握在別人手里,那么我國的信息安全就沒有保障,客觀上也為‘棱鏡門’之類的監控計劃留下了機會。”倪光南院士告訴北青報記者。
1999年,倪光南離開聯想回到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下文簡稱計算所)后,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推廣以Linux為代表的開源軟件中,主張要建立自主完整的軟件產業體系,建議政府采購應傾向國產軟件。如今,倪光南仍在為國產操作系統而奔走,15年間,他的努力從未停止。
去年倪光南和多名院士聯合寫信向中央建議,要用國產操作系統替代Windows,中央領導同志做了相關批示:要抓緊策劃制定核心技術設備發展戰略并明確時間表,加大創新力度,并在政策、資源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Win8操作系統不利于我國國家信息安全。”倪光南認為。早在2006年微軟發布Vista版本時,專家評估確認其架構會使用戶電腦被微軟高度掌控,并向有關部門提出建議,其結果是“Vista”未列入政府采購目錄。“同架構的Win8安全風險遠超Vista,其不可控程度更高,當然更不應列入政府采購目錄之中。”倪光南說。
構建統一應用商店
“產業聯盟”將統一國產操作系統標準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去年四季度,倪光南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CETC)等產學研用多個單位共同協商,發起成立了中國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產業聯盟,提議由CETC的熊群力總經理擔任該聯盟的理事長,倪光南擔任該聯盟技術專家委員會主任。
“時間不等人,為了啟動快,我們沒有申請國家資金扶持,主要是引入社會資金,目前正在籌集產業資金。我們也希望有關部門適當時機給予支持,以提升聯盟的影響力。目前來看,民間資金比較積極。”倪光南院士說。
“這次吸取以往的經驗,不是十幾家企業各做各的版本,我們要統一操作系統的標準,構建以共用應用商店為核心的生態系統,管理上也可以做更好的安全審查,用戶的信息可以得到更好的保護。”倪光南院士向北青報記者透露。
“經過多年發展,國產廠商基本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都有,只需要統一標準和接口規范,引入應用商店,可以很快地構建起國產操作系統的生態系統,而應用商店的建立便于對微軟操作系統的替代。等國產桌面操作系統成功替代后,條件成熟將逐步推廣到移動終端。
目前聯盟正在大力推動在網銀系統支持國產操作系統,以彌補國產操作系統應用的一個明顯弱點。
Linux與Windows技術已無優劣之分
國產桌面操作系統10月有望面世
“微軟停止對XP系統的服務,中國政府又禁止采購‘Win8’,這對國產操作系統來說是很好的機遇,”倪光南院士說,“國產桌面操作系統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已經具備了逐步替換‘XP’的能力”。他甚至給出了具體時間表,10月份有望推出支持應用商店的桌面操作系統,將在一兩年內完成對Windows XP的替代,三到五年內從桌面電腦擴展到移動端。
對于倪光南院士公開的這份時間表,外界紛紛表示質疑,1999年開始研發的Linux系統,十幾年都未成功,怎么可能在一兩年內完成對Windows XP的替代。
殘酷的現實是,市場上雖然出現過諸如中標麒麟、中科紅旗、中科方德、凝思、拓林思等國產操作系統,但是市場份額不盡如人意,發展也舉步維艱。作為國產操作系統的代表,中科紅旗更是由于資金鏈斷裂,股東們今年2月宣布公司解散,員工勞動合同全部終止,公司進入清算程序。
“就技術而言,Linux操作系統與Windows操作系統本身相比并無優劣之分,”倪光南院士說,“例如,超圖開發的GIS軟件,在兩個平臺上都可以使用,在Linux操作系統上甚至跑得更快。兩個平臺誕生的時間差不多,都有20年以上歷史了,在技術上都是成熟的。”
“按照蘋果iOS和安卓的成功經驗,一個系統如果能夠站得住,一般也就是兩三年的時間,否則就沒了。”倪光南院士強調,現在時間很緊張,一旦錯過這個時機,今后Windows操作系統的壟斷會越來越穩固。
“Win8”被禁Linux接得住嗎
國產操作系統以前到底輸在哪兒
既然技術上沒問題,為什么Linux操作系統一直沒有推廣起來?倪光南稱,國產操作系統過去不成功的主要原因還在于生態環境的問題,例如沒有整合上下游產業鏈。
“比如office辦公軟件、瀏覽器、輸入法、郵件客戶端、媒體播放器等等,這是一條產業鏈,產業鏈不好,操作系統不好用。芯片和設備方面支持Linux操作系統的也比較少,比如打印機、照相機、投影儀等,很少有支持Linux的。此外,還有培訓教育體系方面的差距。”
舉個例子,在移動終端操作系統方面,安卓和蘋果手機有上百萬個應用,后進入的微軟Windows Phone手機的應用有幾十萬,但很少有人用。“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生態系統有多么重要,這是雞生蛋和蛋生雞的關系,為什么以前那么多人給微軟做開發,現在卻給安卓和蘋果手機開發新應用,就是因為安卓和蘋果的用戶多,能賺到錢,而應用越多,手機用戶會覺得這個系統更好用,這樣才能形成良性循環,到目前為止WP手機還沒有進入良性循環,因為應用還不夠多,用戶少,開發者的積極性不高。”
“老牌的操作系統企業換一個領域還如此,更不用說沒什么規模的國產操作系統,其實關鍵還是產業鏈不夠全面和完善,中國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產業聯盟就是要整合上下游產業鏈,建立統一的應用商店,運用各方面資源把國產操作系統的應用支持搞好。”倪光南院士告訴北青報記者,“最終目標是要營造一個能夠與谷歌、蘋果、微軟相抗衡的產業生態環境,這才是成功的關鍵。”
據介紹,產業聯盟中的智能終端包括桌面電腦、平板、手機、可穿戴設備、車載電腦、智能家居等設備。這些產品的特點是通過終端設備,接受云服務。倪光南表示,如今蘋果、谷歌和微軟這三大系統基本壟斷了操作系統領域,中國希望成為操作系統的全球“第四家”。
國產操作系統最大優勢是安全
將從政府部門開始最后過渡到普通用戶
“國產操作系統最重要的優勢是安全。”倪光南院士說。此外其價格方面也具有明顯優勢,一個微軟操作系統市場價格在2000多元,而Linux操作系統只收服務費,每年也就一二百元,用戶負擔小了。
“桌面操作系統每年可以帶來幾百億的收入,如果國產Linux系統可以順利替代,那么這些收入就會流入中國產業,用來發展壯大中國的軟件和服務產業體系。”倪光南院士如此估算。
他透露,在用戶群體方面,率先在政府部門推廣,再到央企,條件成熟后逐漸過渡到普通用戶。“用慣了Windows操作系統的消費者再用國產桌面系統首先感受到的肯定不是便宜,而是不方便。但如果開發者在用戶體驗改善上多下工夫,比如國外產品在漢字化方面總有一些問題,用起來不是那么得心應手,我們在這方面有天然優勢,多下工夫就有可能從微軟手中奪回本地市場。”
倪光南呼吁,國產操作系統亟須政府機關、國有企業和廣大消費者的大力支持,要給他們提供改進完善的機會。“微軟的操作系統也是不斷從市場中收集反饋意見、修改完善,經過了一個長期的打補丁過程。國產操作系統也必然要經歷這一過程,希望國內用戶能夠在應用中幫助他們提高。”倪光南相信,隨著用戶對隱私權的重視,會逐漸接受國產操作系統。
往事新談
和柳傳志的恩怨已成小事
采訪倪光南,很難繞開他和柳傳志的恩怨,這段持續了20多年的紛爭至今仍受關注。2000年初,一篇2萬多字的文章《柳傳志心中永遠的痛》把倪光南寫成了一個“忘恩負義的人”。但2004年歲末,經濟學家左大培為倪光南“叫冤”,“聯想股份制改革產生了一批億萬富翁、富婆,但作為對聯想創業貢獻僅次于柳傳志的倪光南,為什么一分錢都沒有分到。”
這段經歷曾讓倪光南陷入最艱難的境地,他曾回憶,“我最難的日子是1995-1999年期間,那時我沒有工作,被懸空了,但還在聯想,無法做別的事情。1999年,聯想把我掃地出門,對我反而是種解脫,我獲得了新生。”對于這段持續了20多年的恩怨,倪光南對北青報記者表示,“這完全是信息不對稱,大家并不清楚真相是什么。但這些現在都不重要了,相對于推廣國產操作系統替代Windows,這些都是小事。”
倪光南當年從聯想斗爭中出局,外界有過很多討論,有人說,柳傳志與倪光南之爭就是“貿工技”和“技工貿”策略之爭。那么倪光南心中的聯想應該是怎樣的?對此,倪光南說:“目前來看發展很好的高科技企業,都是科技人員主導的。”倪光南坦陳,“華為很令人欽佩,在世界同類企業中比思科還強,可以說是通信設備領域最強大的公司,將來有希望成為世界高科技公司的龍頭。”
倪光南平時最愛聽交響樂,但最近因為忙于產業聯盟的建立,已經很久沒有聽過音樂會。他最愛聽的是德沃夏克《來自新大陸》的第二樂章,幾年前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提到當年老師為這首曲配的詞:“黃金的年華虛度過,才知道從前鑄成大錯。蕭蕭兩鬢白徒喚奈何,瘦影已婆娑徒喚奈何?雄心壯志早消磨,斜陽景已不多。深悔蹉跎,深悔蹉跎。”
但這段詞被北青報記者在采訪中重新提起時,倪光南卻說:“身處于變革的時代當中,我也不得不加快腳步,向年輕人學習,而且很享受這樣的狀態。”
記者手記
盡管艱難,我們也要堅持
作為一名記者,需要從旁觀者的角度,來審視這個時代和時代中的人物。而倪光南院士是北青報記者一直想深入探索的人物,他大半輩子都在執著地追逐科技強國夢。
北青報記者與倪光南院士相識于2003年。“盡管艱難,我們也要堅持”,當時他為專門從事Linux操作系統研發和產業化的共創開源軟件做專家顧問,向媒體耐心普及發展國產桌面操作系統的重要意義讓人印象深刻,并就此和院士約定做一個“人物專訪”,但因某些原因,這個約定一直被擱置。11年后,約定終成真。國產操作系統也迎來了一次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再見倪光南院士,他與11年前并無太大變化,仍舊是格子襯衫、黑邊眼鏡、花白的頭發、儒雅的風度。不同的是,這次一見面,他說:“與當年相比,現在環境好太多了,國家大力支持,我們只要把產業鏈完善了,國產操作系統替代Windows系統,沒太大問題。”
倪光南院士一刻不得閑,手機里的日程表排得滿滿的,天天想著如何打通國產桌面系統的上下產業鏈,與產業界打成一片。由于總出差,今年75歲高齡的倪光南航空APP用得超溜。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他致力籌建的國產操作系統產業聯盟日常費用還要自理。“您這么多年堅持圖的是什么?”但這么沉重的話題在倪光南口中就是簡單的兩個字:“興趣。”
1939年出生的倪光南說,他趕上了日本入侵中國的年代,懵懂的年紀就理解“強國”背后的真正含義,“國家富強起來才能不受人家欺負。而這在如今又有了全新的定義——從我專注的領域來說,只有國人使用國產操作系統,才能不受制于人,才能保障國家信息安全。”
本版文/本報記者 吳琳琳
攝影/本報記者 郁驍
人物簡介
首批工程院院士倪光南
倪光南,1939年生,浙江鎮海人。現為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文信息學會第五、第六屆理事長。
1961年于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無線電系畢業,后到中科院計算所工作,曾參與研制我國自行設計的第一臺電子管計算機(119機),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展漢字處理和字符識別研究,首創在漢字輸入中應用聯想功能。
1984年底中科院計算所為轉化科技成果,創辦了計算所公司(聯想集團前身),其出任總工,主持開發了聯想式漢字系統,于1988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計算所公司也于1989年11月改名為聯想集團公司。此后擔任公司董事兼總工,主持開發了聯想系列微機,確立了公司的主營業務,于1992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4年被遴選為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9年,開始推廣以Linux為代表的國產開源軟件。
2013年,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CETC)等多個單位共同籌劃,成立了中國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產業聯盟,為被Windows系統壓制多年的國產開源軟件打造全產業鏈。

責任編輯:葉雨田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杜祥琬:創新觀念,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
2020-09-28能源,創新,觀點
-
PPT丨王繼業:電力系統儲能發展與挑戰
2020-10-14儲能,電力儲能,儲能應用 -
奮斗姿態書寫人生底色 銀隆儲能“小哥哥”的職場進擊姿勢
2020-10-12銀隆新能源,儲能,新能源汽車 -
鄒驥:通過發展清潔能源 提高中國公信力
2020-06-28鄒驥,清潔能源,綠色低碳能源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重磅 | 發改委發文7月起電價降5%
2020-06-29國家發改委,企業,用電成本,電費 -
李克強:放寬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 推動建立市場決定能源價格機制
2019-10-12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