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信息化更要文化化
過去數十年的電力信息化建設,使人們對信息化作為手段和工具的認識基本成熟,而如何在信息化中植入本土文化卻往往被忽略,或者說國產軟件創新勢弱也不一定。《硅谷奇才》里Jobs有句臺詞“讓他進來吧。我們有文化,他們沒有。”年復一年,隨著大型國企本著引進國際先進管理思想的初衷,越來越多的國外大型套裝軟件被實施。他們的文化借助信息化滲透進來了,傾銷進來了,我們的信息化卻像追星族一樣在跟風在模仿在復制,中國式管理仿佛被西方文化綁架了。電力信息化即將進入下一輪更新換代之際,信息技術的成熟與先進與否,或許并不重要了。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每一項信息化應用不再是單純的信息體系架構下軟硬件集合,而應當成為文化架構下管理者思想、觀念以及各種制度的熔爐,也就不能不包含具有行業特點的語言、文字、習慣、思想,不能不體現行業價值觀。如果在流行的業務一體化中,“他們”文化的烙印越來越顯眼,如果連國外套裝系統里那些詞不達意的提示都必須被接受并忍受,很難說這樣的信息化能夠承載我們的文化。
誠然,相比于文化的核心信息來自歷史傳統,信息化更是對傳統的揚棄乃至革命,它所具有的內在結構或層面亦有自身的規律。在一體化大趨勢下,信息化也應反映行業各環節各資源相互間關系的整體趨勢。在壟斷意識下一刀切式的信息化建設,無從談及這些。相似的架構,雷同的平臺,同質化的功能,似乎都是別人而非自己的風格,一定時間內都在證實著他人而非自己的存在方式。信息化文化或將成為未來多元文化中的一員,成為下一代哲學思想的表現形式,也必然會受到時代和地域性束縛形成不同風格。所以盡管有些企業通過信息化固化了某些共有的概念、價值觀和行為準則,以及在某種程度上像文化一樣使個人行為能力為集體所接受的共同標準,但問題在于這些意識或認知或表述方式是否屬于“我們的”或“我們”發自肺腑認同的,而非被“他們”宣稱的先進理念所強加的。
1994年起,蘋果開始對自己產品名稱首字母小寫,而今更以簡化人形的“i”打頭,成為一種時尚。作為一種模式被模仿,無數制造商照貓畫虎般在自己的產品名稱前慣以小寫的“i”或“e”或別的字母,沒準哪天電力也會變稱為“iPower”,ERP進化為“iERP”。要信息化,更要做蘊含文化的信息化,大可稱之為“i文化”。這任重而道遠的歷史責任,似乎“別人”幫不上忙。而像中國廣東核電集團的“引進、消化、吸收、創新”之路,或許能給國內信息化軟件、咨詢、服務供應商們一些啟迪。
經過文化化洗禮的信息化,代表著信息化的未來。

責任編輯:何健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杜祥琬:創新觀念,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
2020-09-28能源,創新,觀點
-
PPT丨王繼業:電力系統儲能發展與挑戰
2020-10-14儲能,電力儲能,儲能應用 -
奮斗姿態書寫人生底色 銀隆儲能“小哥哥”的職場進擊姿勢
2020-10-12銀隆新能源,儲能,新能源汽車 -
鄒驥:通過發展清潔能源 提高中國公信力
2020-06-28鄒驥,清潔能源,綠色低碳能源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重磅 | 發改委發文7月起電價降5%
2020-06-29國家發改委,企業,用電成本,電費 -
李克強:放寬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 推動建立市場決定能源價格機制
2019-10-12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