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寶:堅定信心發展核電
中國能源報:此次我們采訪您,相距去年兩會期間的采訪已近一年時間。這一年日核危機和中東北非局勢讓能源界十分不平靜,而您也因為在日核危機后力挺核電,受到爭議。您之后有沒有對當時的看法有所調整?
中國能源報:此次我們采訪您,相距去年兩會期間的采訪已近一年時間。這一年日核危機和中東北非局勢讓能源界十分不平靜,而您也因為在日核危機后力挺核電,受到爭議。您之后有沒有對當時的看法有所調整?
張國寶:我在參加由清華大學——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低碳能源大學聯盟主辦的“2011低碳能源與應對氣候變化國際會議”上所作演講中觸及到了核電話題。我演講的題目是“人類可持續生存和發展能源問題的科學責任”。其實我當時對講話的用詞造句還是斟酌過的,我的原話是“在人類認識自然、探索自然的過程中,都付出過犧牲和代價,在失敗中人類沒有停止腳步,而是吸取經驗和教訓,不斷完善和改進,才取得了人類的進步。人類為實現飛上天的夢想,發生了無數次空難,美國航天飛機也發生過爆炸,但人類在這些災害中不斷總結經驗,改進技術,使我們的飛機越來越安全和完善,航空才成為全球旅游的主要方式。人類在探索海洋中更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歷史上的沉船事故不勝枚舉,但總有勇敢的探索者不畏風險,勇敢前行,是他們推動了歷史的進步。”我認為我們不能因日本福島的老舊機組出問題在發展核電上因噎廢食。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后,我們應該認真吸取日本核事故的經驗教訓,更加重視核安全,但世界依然需要核電,而作為一個人口眾多,能源問題十分突出的的大國,中國更不可能放棄核電,這是我的觀點。不僅在這次演講會上,在其他場合我也這樣講。但有一家當時并不在場的媒體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批評我把核事故和空難混為一談。國務院新聞辦和有關領導曾把當時網上輿情轉給我,我回了一封信,明確表示這是我的觀點,至今我仍這樣認為。
截止2010年12月31日,全世界共有441個在運行的反應堆,總裝機容量3.75億千瓦,今天核電年發電量相當于1960年全球發電量的總和,提供了全球15%的電力需求。還有66個機組在建,相當于現有核電機組的17%。30個擁有核電的國家已有1.4萬堆年的運行經驗。那些想完全廢除核電的想法只是理想主義的愿望,就像人類不可能退回原始生活方式一樣。
中國能源報:您剛才說到,中國更不可能放棄核電,能具體談談嗎?
張國寶:2010年,我國原煤產量達到32億噸,原油產量突破2億噸,進口2.4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到了54%,并且還在逐年擴大。2011年進口2.6億噸,對外依存度進一步提高到56.5% ,化石能源產量受到資源儲量、安全生產、運輸能力等硬制約,價格也在不斷上漲。利比亞戰事迅速推高了國際油價,去年每桶油價比2010年平均上漲了30美元,僅此一項去年我國就要多付約600億美元,加大了我國石油輸入型通脹壓力,這些都再次敲響了我國能源安全的警鐘。現在又發生了伊朗危機,走勢尚難預料,但不論是否開戰,都必然成為推高油價的因素。所以我曾建議要重視石油替代戰略,把石油用在非用不可的領域。哪些是非用石油的領域?按目前科學技術,飛機,包括軍用戰機、戰艦、坦克等,還只能用油。動車組可替代內燃機車,地鐵作為最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繼續淘汰燃油機組和鍋爐,這些領域都可以用電代替石油。那么電從哪里來?光靠化石能源是不行的,所以要發展核電。
另一方面,我國現有能源結構高度依賴煤炭,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達到68%,煤電占全國發電總裝機容量的比重達到76.8%,占總發電量的83%,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6個百分點。現在,我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是98億噸,在氣候變化談判中的壓力將日益增加。因此,從化石能源逐步枯竭和昂貴的趨勢看,從氣候與環境的承載力看,我國在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時,發展核電是不可替代的選擇。
中國能源報:的確,能源總量的控制還是比較有難度的,這次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也把保障供應工作提至首位,同時提出要有“憂患意識”。
張國寶: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十二五”規劃中未出現煤炭消耗總量指標。2010年,我國煤炭消費量約32億噸,假設消費量增速不再提高,按照“十一五”期間每年增加1.6億噸的平均值計算,“十二五”末,我國煤炭消費量將突破40億噸,占世界煤炭消費總量將超過50%,這個比重是驚人的。如果按照41億噸推算,我國能源消費量的年平均增速將不超過5%,用不超過5%的能源增長率來保障8%的GDP增長,這個任務也不輕松。所以一方面,要調整經濟結構中農業、工業、服務業的比重,不斷提高工業產品的技術含量;另一方面,要構建多元的能源新格局,在控制化石能源用量的同時保障能源供應。
中國能源報:近期,國務院已經批示盡快將核安全檢查報告結果報國務院,恢復核電建設,核電“解凍”基調已定。這意味著什么?國務院的積極態度是否意味著已經上報2年、亟待發布的核電中長期規劃將確定一個比較大的裝機規模?
張國寶:盡管德國宣布了要放棄核電,但福島事故后世界各核電大國發展核電的態勢并沒有根本改變,核電在今后能源結構中的定位已經清晰。溫家寶總理在國務院的電視電話會上再次重申了我國“十二五”確定的方針是安全高效發展核電。國務院在福島核事故后確定的四項任務已基本完成,國務院領導批示要盡快把核電安全檢查報告報國務院審議。能源局會同核安全局就調整核電中長期規劃做了大量工作,我也期待著這一重要規劃能早日批準。
中國能源報:“3·11”事故至今,我國沒有批準新的核電站,已經批準而尚未開工的4個項目6臺機組也處于停頓狀態。我們最新了解到的消息是,已經批準而尚未開工的4個項目將視同已經批準的機組,您能為我們介紹一下這些項目嗎?
張國寶:這你需要向能源局核實。在福島核事故發生前,陽江的4、5、6號機、福清的4號機、山東威海石島灣核電項目(高溫氣冷堆)確實已核準過,但未及正式開工就發生了福島核事故,因此停了下來等待核安全檢查。我想在正式開工前還需要國務院確認。
中國能源報:能源部老部長黃毅誠曾指出,核電的成本加成定價法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產業的技術進步,對此您怎么看?
張國寶:我不清楚黃部長怎么說的。在核電發展初期由于投入大,當時煤也便宜,核電價格高于煤電。現在南方煤價一噸高于1000元,廣東火電標桿電價0.48元/千瓦時,而新投產的嶺澳二期核電上網電價是0.43元/千瓦時,核電價格已比火電有競爭力。我不知道你是否問的是這方面的問題?
中國能源報:由于福島核電站事故機組采用二代技術,事故后技術路線之爭一度甚囂塵上,一年過去,我們對二代技術有沒有形成科學認識?
張國寶:我們在引進三代核電技術時,二代、三代的關系已經講清楚了。福島一期建成于40年前的1971年,本已到壽命期,采用的是早期的沸水堆技術,現在看已經很陳舊了。我國在運行的都是改進了的先進壓水堆技術。現在全世界在運行的都稱為二代技術,三代的一個也還沒建成。福島事故后美國也對在運的104個核電反應堆作了安全檢查,檢查結果認為都是安全的。不能認為二代技術就是不安全的。三代主要是采用非能動等安全技術,降低了堆芯融化概率。但三代建成和考驗還需時日。
中國能源報:您為我國的核電發展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正是在您任內,結束了我國連續3年沒有新的核電機組投運的狀況。您認為我們應該如何重建信心,逐步回到穩健、有序發展的軌道上?
張國寶:我們要扎實做好幾方面工作。首先,發展核電始終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全方位做好安全保障工作。未來四年,我國在建核電機組將陸續投產,企業將承擔更繁重的運營工作,核安全保障任務繁重、責任重大,必須切實做好安全工作,并系統推進核電技術、管理和法規的完善與提升,全方位協同確保核安全。第二,系統開展福島核事故的經驗反饋和改進。對福島事故的跟蹤和反饋將是一筆寶貴的經驗教訓,我們要通過與國際相關機構的溝通合作與信息共享,全方位吸取事故經驗與教訓,結合國家核安全大檢查中的問題,在核電設計、工程和運營等環節優化改進。第三,進一步培育我國核電自主創新和核心裝備制造能力。以自主化和國產化為目標,全面統籌推進核電技術研發,著力打造自主、先進核電技術品牌;集中力量,加強合作,以科學務實的作風,加快對以AP1000為主導的三代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同時,加快三代核電關鍵設備的國產化進程。
我想強調的是,一個產業的發展,“信心”至關重要。應該看到,福島事故后世界各核電大國發展核電的態勢并沒有根本性改變,特別是美國未來五年能源規劃中對核能的定位值得我們思考。美國能源規劃中明確了要研發新的艦船動力堆和小型堆。無獨有偶,去年能源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也建議我國研發艦船用核動力堆,我認為這個建議應當得到重視。
張國寶:我在參加由清華大學——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低碳能源大學聯盟主辦的“2011低碳能源與應對氣候變化國際會議”上所作演講中觸及到了核電話題。我演講的題目是“人類可持續生存和發展能源問題的科學責任”。其實我當時對講話的用詞造句還是斟酌過的,我的原話是“在人類認識自然、探索自然的過程中,都付出過犧牲和代價,在失敗中人類沒有停止腳步,而是吸取經驗和教訓,不斷完善和改進,才取得了人類的進步。人類為實現飛上天的夢想,發生了無數次空難,美國航天飛機也發生過爆炸,但人類在這些災害中不斷總結經驗,改進技術,使我們的飛機越來越安全和完善,航空才成為全球旅游的主要方式。人類在探索海洋中更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歷史上的沉船事故不勝枚舉,但總有勇敢的探索者不畏風險,勇敢前行,是他們推動了歷史的進步。”我認為我們不能因日本福島的老舊機組出問題在發展核電上因噎廢食。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后,我們應該認真吸取日本核事故的經驗教訓,更加重視核安全,但世界依然需要核電,而作為一個人口眾多,能源問題十分突出的的大國,中國更不可能放棄核電,這是我的觀點。不僅在這次演講會上,在其他場合我也這樣講。但有一家當時并不在場的媒體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批評我把核事故和空難混為一談。國務院新聞辦和有關領導曾把當時網上輿情轉給我,我回了一封信,明確表示這是我的觀點,至今我仍這樣認為。
截止2010年12月31日,全世界共有441個在運行的反應堆,總裝機容量3.75億千瓦,今天核電年發電量相當于1960年全球發電量的總和,提供了全球15%的電力需求。還有66個機組在建,相當于現有核電機組的17%。30個擁有核電的國家已有1.4萬堆年的運行經驗。那些想完全廢除核電的想法只是理想主義的愿望,就像人類不可能退回原始生活方式一樣。
中國能源報:您剛才說到,中國更不可能放棄核電,能具體談談嗎?
張國寶:2010年,我國原煤產量達到32億噸,原油產量突破2億噸,進口2.4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到了54%,并且還在逐年擴大。2011年進口2.6億噸,對外依存度進一步提高到56.5% ,化石能源產量受到資源儲量、安全生產、運輸能力等硬制約,價格也在不斷上漲。利比亞戰事迅速推高了國際油價,去年每桶油價比2010年平均上漲了30美元,僅此一項去年我國就要多付約600億美元,加大了我國石油輸入型通脹壓力,這些都再次敲響了我國能源安全的警鐘。現在又發生了伊朗危機,走勢尚難預料,但不論是否開戰,都必然成為推高油價的因素。所以我曾建議要重視石油替代戰略,把石油用在非用不可的領域。哪些是非用石油的領域?按目前科學技術,飛機,包括軍用戰機、戰艦、坦克等,還只能用油。動車組可替代內燃機車,地鐵作為最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繼續淘汰燃油機組和鍋爐,這些領域都可以用電代替石油。那么電從哪里來?光靠化石能源是不行的,所以要發展核電。
另一方面,我國現有能源結構高度依賴煤炭,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達到68%,煤電占全國發電總裝機容量的比重達到76.8%,占總發電量的83%,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6個百分點。現在,我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是98億噸,在氣候變化談判中的壓力將日益增加。因此,從化石能源逐步枯竭和昂貴的趨勢看,從氣候與環境的承載力看,我國在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時,發展核電是不可替代的選擇。
中國能源報:的確,能源總量的控制還是比較有難度的,這次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也把保障供應工作提至首位,同時提出要有“憂患意識”。
張國寶: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十二五”規劃中未出現煤炭消耗總量指標。2010年,我國煤炭消費量約32億噸,假設消費量增速不再提高,按照“十一五”期間每年增加1.6億噸的平均值計算,“十二五”末,我國煤炭消費量將突破40億噸,占世界煤炭消費總量將超過50%,這個比重是驚人的。如果按照41億噸推算,我國能源消費量的年平均增速將不超過5%,用不超過5%的能源增長率來保障8%的GDP增長,這個任務也不輕松。所以一方面,要調整經濟結構中農業、工業、服務業的比重,不斷提高工業產品的技術含量;另一方面,要構建多元的能源新格局,在控制化石能源用量的同時保障能源供應。
中國能源報:近期,國務院已經批示盡快將核安全檢查報告結果報國務院,恢復核電建設,核電“解凍”基調已定。這意味著什么?國務院的積極態度是否意味著已經上報2年、亟待發布的核電中長期規劃將確定一個比較大的裝機規模?
張國寶:盡管德國宣布了要放棄核電,但福島事故后世界各核電大國發展核電的態勢并沒有根本改變,核電在今后能源結構中的定位已經清晰。溫家寶總理在國務院的電視電話會上再次重申了我國“十二五”確定的方針是安全高效發展核電。國務院在福島核事故后確定的四項任務已基本完成,國務院領導批示要盡快把核電安全檢查報告報國務院審議。能源局會同核安全局就調整核電中長期規劃做了大量工作,我也期待著這一重要規劃能早日批準。
中國能源報:“3·11”事故至今,我國沒有批準新的核電站,已經批準而尚未開工的4個項目6臺機組也處于停頓狀態。我們最新了解到的消息是,已經批準而尚未開工的4個項目將視同已經批準的機組,您能為我們介紹一下這些項目嗎?
張國寶:這你需要向能源局核實。在福島核事故發生前,陽江的4、5、6號機、福清的4號機、山東威海石島灣核電項目(高溫氣冷堆)確實已核準過,但未及正式開工就發生了福島核事故,因此停了下來等待核安全檢查。我想在正式開工前還需要國務院確認。
中國能源報:能源部老部長黃毅誠曾指出,核電的成本加成定價法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產業的技術進步,對此您怎么看?
張國寶:我不清楚黃部長怎么說的。在核電發展初期由于投入大,當時煤也便宜,核電價格高于煤電。現在南方煤價一噸高于1000元,廣東火電標桿電價0.48元/千瓦時,而新投產的嶺澳二期核電上網電價是0.43元/千瓦時,核電價格已比火電有競爭力。我不知道你是否問的是這方面的問題?
中國能源報:由于福島核電站事故機組采用二代技術,事故后技術路線之爭一度甚囂塵上,一年過去,我們對二代技術有沒有形成科學認識?
張國寶:我們在引進三代核電技術時,二代、三代的關系已經講清楚了。福島一期建成于40年前的1971年,本已到壽命期,采用的是早期的沸水堆技術,現在看已經很陳舊了。我國在運行的都是改進了的先進壓水堆技術。現在全世界在運行的都稱為二代技術,三代的一個也還沒建成。福島事故后美國也對在運的104個核電反應堆作了安全檢查,檢查結果認為都是安全的。不能認為二代技術就是不安全的。三代主要是采用非能動等安全技術,降低了堆芯融化概率。但三代建成和考驗還需時日。
中國能源報:您為我國的核電發展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正是在您任內,結束了我國連續3年沒有新的核電機組投運的狀況。您認為我們應該如何重建信心,逐步回到穩健、有序發展的軌道上?
張國寶:我們要扎實做好幾方面工作。首先,發展核電始終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全方位做好安全保障工作。未來四年,我國在建核電機組將陸續投產,企業將承擔更繁重的運營工作,核安全保障任務繁重、責任重大,必須切實做好安全工作,并系統推進核電技術、管理和法規的完善與提升,全方位協同確保核安全。第二,系統開展福島核事故的經驗反饋和改進。對福島事故的跟蹤和反饋將是一筆寶貴的經驗教訓,我們要通過與國際相關機構的溝通合作與信息共享,全方位吸取事故經驗與教訓,結合國家核安全大檢查中的問題,在核電設計、工程和運營等環節優化改進。第三,進一步培育我國核電自主創新和核心裝備制造能力。以自主化和國產化為目標,全面統籌推進核電技術研發,著力打造自主、先進核電技術品牌;集中力量,加強合作,以科學務實的作風,加快對以AP1000為主導的三代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同時,加快三代核電關鍵設備的國產化進程。
我想強調的是,一個產業的發展,“信心”至關重要。應該看到,福島事故后世界各核電大國發展核電的態勢并沒有根本性改變,特別是美國未來五年能源規劃中對核能的定位值得我們思考。美國能源規劃中明確了要研發新的艦船動力堆和小型堆。無獨有偶,去年能源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也建議我國研發艦船用核動力堆,我認為這個建議應當得到重視。

責任編輯:何健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杜祥琬:創新觀念,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
2020-09-28能源,創新,觀點
-
PPT丨王繼業:電力系統儲能發展與挑戰
2020-10-14儲能,電力儲能,儲能應用 -
奮斗姿態書寫人生底色 銀隆儲能“小哥哥”的職場進擊姿勢
2020-10-12銀隆新能源,儲能,新能源汽車 -
鄒驥:通過發展清潔能源 提高中國公信力
2020-06-28鄒驥,清潔能源,綠色低碳能源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重磅 | 發改委發文7月起電價降5%
2020-06-29國家發改委,企業,用電成本,電費 -
李克強:放寬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 推動建立市場決定能源價格機制
2019-10-12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