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勤談云與大數據
談起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張亞勤,相信他的故事很多人都可以隨手拈來。他的頭上籠罩了太多的榮耀光環:12歲的中國最年輕大學生、寫出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的首篇滿分博士論文、美
談起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張亞勤,相信他的故事很多人都可以隨手拈來。他的頭上籠罩了太多的榮耀光環:12歲的中國最年輕大學生、寫出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的首篇滿分博士論文、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協會史上最年輕的科學家……

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張亞勤
2006年,張亞勤受命成立微軟中國研發集團,一年后,集團員工由600多人增至1300多人。中國研發集團已成為微軟美國之外規模最大的、發展速度最快、功能最齊全的研發機構。
迄今,已有100多項出自中國的技術成果被轉移到微軟核心產品中,張亞勤說:“在移動通訊、互聯網服務、數字娛樂、面向新興市場的技術產品服務等領域,我們有潛力在微軟做一個領導者的角色。”
2008年9月-2009年7月,張亞勤將其對云計算的現實與未來的思考總結寫成了《云計算三部曲》。那時,云計算對許多人來說還是新鮮和深奧的概念;而今,云已是觸手可及。
就和云計算一樣,現在大數據的重要性也越來越明顯,但它也不是一個從天而降的新概念,而是在三個主要因素的驅動下,逐步成長成熟的。
第一個驅動力,就是業界常說的大數據的三個V(Volume、Variety、Velocity),而這三個V可以有多種解讀。
第二個驅動力,是云計算的普及和成為主流。
第三個驅動力,是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數據挖掘等技術的迅速發展。
通俗的說,就是將信號轉化為數據,將數據分析為信息,將信息提煉為知識,以知識促成決策和行動。歸根到底,大數據的最終意義在于獲得洞察力和價值,這也正是大數據的第四個V(Value),這個V比前面的三個V都更重要。
云和大數據重塑科技和商業生態
張亞勤表示,云計算和大數據的結合,最先影響到的是科學研究界。
張亞勤說,科學家Jim Gray于2007年在計算機科學與電信委員會上的一次演講中描繪了“科學研究的第四范式”的圖景。所謂“第四范式”是指基于數據密集型計算的科學研究,在Jim Gray的設想中,數據密集型科學由三個基本活動組成:采集、管理和分析。數據的源頭是各種不同規模和屬性的國際科學聯盟、實驗室甚至于個人生活,需要創建一系列通用工具來支持從數據采集、驗證、管理到分析、存儲的整個流程,而數據分析則覆蓋整個工作流程的所有環節,包括建立數據庫、建模和分析、數據可視化等等。
在商業領域,大數據具備極大的想象空間。
對商業競爭的參與者們來說,大數據意味著激動人心的業務與服務創新機會。最近幾年,我們看到像Cloudera、Splunk、Klout和TellApart這樣的明星初創公司,人員規模只在數十人,但對某個行業擁有深厚知識,并能通過云和大數據的技術手段,快速解決該行業的共性需求和痛點。在未來,這樣的“小而精”、“快而準”企業會越來越多,并做出有可能改變世界的顛覆性產品。
最后,張亞勤表示云計算和大數據的結合,將對今后的政治、經濟、科技、民生產生難于估量的影響。無論是做硬件、做平臺,還是做應用、做服務,歸根結底都是以數據為核心、以數據為動力,來提升產品對用戶的引力、強化企業競爭力、創造新的商業機遇。數據已經被認為是寶貴資源,任何一家有雄心、渴望獲取洞察力的企業,都應及早制定大數據戰略和方案。否則,所有的機會將被“數據鴻溝”所延宕。(王旭東/整理 包研/責編)
中國云計算領域最大盛會——“第五屆中國云計算大會”將于2013年6月5-7日在北京國家議會中心舉行。與此同時,2013,中國云計算生態系統已初見雛形。

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張亞勤
2006年,張亞勤受命成立微軟中國研發集團,一年后,集團員工由600多人增至1300多人。中國研發集團已成為微軟美國之外規模最大的、發展速度最快、功能最齊全的研發機構。
迄今,已有100多項出自中國的技術成果被轉移到微軟核心產品中,張亞勤說:“在移動通訊、互聯網服務、數字娛樂、面向新興市場的技術產品服務等領域,我們有潛力在微軟做一個領導者的角色。”
2008年9月-2009年7月,張亞勤將其對云計算的現實與未來的思考總結寫成了《云計算三部曲》。那時,云計算對許多人來說還是新鮮和深奧的概念;而今,云已是觸手可及。
就和云計算一樣,現在大數據的重要性也越來越明顯,但它也不是一個從天而降的新概念,而是在三個主要因素的驅動下,逐步成長成熟的。
第一個驅動力,就是業界常說的大數據的三個V(Volume、Variety、Velocity),而這三個V可以有多種解讀。
第二個驅動力,是云計算的普及和成為主流。
第三個驅動力,是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數據挖掘等技術的迅速發展。
通俗的說,就是將信號轉化為數據,將數據分析為信息,將信息提煉為知識,以知識促成決策和行動。歸根到底,大數據的最終意義在于獲得洞察力和價值,這也正是大數據的第四個V(Value),這個V比前面的三個V都更重要。
云和大數據重塑科技和商業生態
張亞勤表示,云計算和大數據的結合,最先影響到的是科學研究界。
張亞勤說,科學家Jim Gray于2007年在計算機科學與電信委員會上的一次演講中描繪了“科學研究的第四范式”的圖景。所謂“第四范式”是指基于數據密集型計算的科學研究,在Jim Gray的設想中,數據密集型科學由三個基本活動組成:采集、管理和分析。數據的源頭是各種不同規模和屬性的國際科學聯盟、實驗室甚至于個人生活,需要創建一系列通用工具來支持從數據采集、驗證、管理到分析、存儲的整個流程,而數據分析則覆蓋整個工作流程的所有環節,包括建立數據庫、建模和分析、數據可視化等等。
在商業領域,大數據具備極大的想象空間。
對商業競爭的參與者們來說,大數據意味著激動人心的業務與服務創新機會。最近幾年,我們看到像Cloudera、Splunk、Klout和TellApart這樣的明星初創公司,人員規模只在數十人,但對某個行業擁有深厚知識,并能通過云和大數據的技術手段,快速解決該行業的共性需求和痛點。在未來,這樣的“小而精”、“快而準”企業會越來越多,并做出有可能改變世界的顛覆性產品。
最后,張亞勤表示云計算和大數據的結合,將對今后的政治、經濟、科技、民生產生難于估量的影響。無論是做硬件、做平臺,還是做應用、做服務,歸根結底都是以數據為核心、以數據為動力,來提升產品對用戶的引力、強化企業競爭力、創造新的商業機遇。數據已經被認為是寶貴資源,任何一家有雄心、渴望獲取洞察力的企業,都應及早制定大數據戰略和方案。否則,所有的機會將被“數據鴻溝”所延宕。(王旭東/整理 包研/責編)
中國云計算領域最大盛會——“第五屆中國云計算大會”將于2013年6月5-7日在北京國家議會中心舉行。與此同時,2013,中國云計算生態系統已初見雛形。

責任編輯:何健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杜祥琬:創新觀念,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
2020-09-28能源,創新,觀點
-
PPT丨王繼業:電力系統儲能發展與挑戰
2020-10-14儲能,電力儲能,儲能應用 -
奮斗姿態書寫人生底色 銀隆儲能“小哥哥”的職場進擊姿勢
2020-10-12銀隆新能源,儲能,新能源汽車 -
鄒驥:通過發展清潔能源 提高中國公信力
2020-06-28鄒驥,清潔能源,綠色低碳能源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重磅 | 發改委發文7月起電價降5%
2020-06-29國家發改委,企業,用電成本,電費 -
李克強:放寬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 推動建立市場決定能源價格機制
2019-10-12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