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集團有實力建設世界最先進核工業
標志著這個工程將會全面進入設備的安裝階段。我國正在建設的國內第二個華龍一號機組位于福清核電基地,是這個核電基地的六號核電機組。
央視新聞[朝聞天下]:國產新一代鈾濃縮離心機商用示范工程即將建成達世界先進水平
中國核網微信公號:中核集團董事長王壽君:核電發展前景利好中國核電應加快走出去
全國政協委員、中核集團董事長王壽君近日在兩會期間接受了多家媒體的專訪,從中核、中核建重組,到核電規?;l展、核電“賤賣”,從核電發展瓶頸和短板,到核電“走出去”以及核電相比其他清潔能源的優勢,他都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中國核電技術發展迅速,華龍一號作為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核電技術,已在世界嶄露頭角,競爭優勢日益凸顯。并且,中國連續30多年來不間斷地建設核電項目,積累了豐富經驗,這是此前其他國家難以做到的。
中國青年網:中核集團舉行“兩會”代表委員記者見面會中國核電事業已處世界先進水平
3月11日,中核集團舉行“兩會”代表委員記者見面會。這也是中核集團和中國核建集團合并后,中核集團高層首次公開和媒體見面。中核集團總經理余劍鋒這樣表示,“中國核電事業已經處于世界先進水平。尤其是中國第三代核電,已經領跑世界。中國第三代核電,不會出現類似日本福島事件。”余劍鋒做了這樣一個形象的對比,“我們把日本福島事故中遇到所有場景,在我們中國第三代核電中進行現場再現試驗,不會出現類似日本福島泄漏的現象。”
《中國改革報》:從國家戰略高度加快推進原子能法出臺
“核能是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產業,是軍民融合的重要領域。目前,有關我國核能事業發展的基本方針、基本政策、管理體制、國際合作等重要問題都還沒有應有的法律依據。隨著我國法律體系的建立完善,制定一部在核能開發利用活動中起基礎作用的原子能法,顯得尤為重要。”3月11日,在中核集團兩會代表委員記者見面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核建集團總經理、黨組副書記顧軍在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表示,進入新時代,核工業面臨著新的挑戰和問題,怎樣更好地給核工業這個特殊行業更加有效地在法律方面進行規范,有制定原子能法的立法需求。
顧軍表示,經過多年的發展,核工業經歷了軍用、軍轉民,現在進入了從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邁進的第三個階段。但是,核事故的危害,尤其是3˙11福島事故的沖擊,給公眾帶來了恐核心理,給核工業的發展也帶來了嚴峻挑戰。因此,必須要從法律角度對核工業的長遠發展,在基本政策、基本方向上作出比較明確的指導。尤其是新的廠址選擇等方面問題都需要專門的法律法規作出規范。
據了解,作為核電領域的另一部大法——《核安全法》已于去年9月出臺,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對此,曾是中國大陸首座核電站首批操縱員的顧軍,對原子能法有著特別的理解。“《核安全法》主要還是針對電力和核安全設施的設計建造、運行當中怎么更好地保證安全,從業主層面、從施工層面等這些方面來進行規范的。而原子能法覆蓋的范圍比核安全法更為廣泛。”
今年兩會,顧軍提出議案,建議將原子能法納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規劃第一類項目,從國家戰略高度加快推動原子能法出臺。提及此話題,顧軍表示,中國核工業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創新驅動發展核工業不可缺位,依法治核成為促進和保護我國核能事業健康發展的基本要求。我國現有核法律體系已不適應新時代下中國核能事業發展需求。這就必然要求不斷加強、完善核能領域立法工作,特別是要通過原子能法明確產業發展政策、軍民融合等基本原則,確保安全、合理、有效地開發和利用核能,支持核能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領域的應用。
隨著中國核工業“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加快原子能法制定工作十分必要。在顧軍看來,加快原子能法制定,是新時代樹立核大國形象的需要。“國際上用法律手段促進規范核能事業發展,是核大國和開展核能和平利用國家的普遍做法。另外,在與國際社會接軌中,有法可依才能確保對外合作各方的基本利益。”
中國新聞網:中國核電運行建設水平國際領先已超越美國
中核集團12日透露,在中國核電運行方面,秦山一期30萬千瓦機組和秦山二期1號、2號、3號機組的WANO(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綜合指數為100分,排名世界第一。中國核電的運行和建設水平國際領先,可以說是超越美國。
中核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國國家能源局提出今年將核準6至8臺核電機組,這符合中國核電發展意愿,同時也符合中國核電發展預期。核電發展一直以來是國家戰略,“中國制造2025”需要核電拉動國家制造業的發展;國家打響“藍天保衛戰”、解決環境污染等問題需要核電發展。核電的可持續發展是確保中國核大國地位、搶占核領域制高點的重要一環,發展核電符合國際發展規律。
中核集團強調,對華龍一號“走出去”充滿信心。中核集團海內外共在建4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是全球唯一按照進度計劃建設的三代壓水堆核電項目。
從國際核電市場需求看,共有72個國家已經或正在計劃發展核電。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統計,到2030年前全球將新建機組約300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周邊國家將占到新建機組數的約80%。中國核電已經成為中國“走出去”的靚麗名片。
據介紹,完整核工業產業鏈是中核集團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的最大優勢。2017年,中核集團與沙特阿拉伯地質調查局(沙特地調局)合作開展沙特鈾釷資源評價項目,項目進展順利。2018年1月29日,該項目在1.7片區開鉆第一鉆,拉開鉆探工作序幕。中沙兩國在核領域有著廣闊合作空間,可實施產業對接。中核集團希望與沙特繼續開展鈾釷資源項目二期合作,加強核電領域合作。
《科技日報》:李子穎委員:設立國家放射性廢物處置執行機構
因為潛在危害可持續幾百年乃至數萬年,放射性廢物處置備受關注。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核集團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院長李子穎建議完善我國放射性廢物處置組織機構體系。
經過30多年發展,在體制機制建設、法規標準制定和技術研發等方面,我國放射性廢物處置工作取得一定進展。但隨著核能快速發展,各類放射性廢物產生量持續增加,低放廢物處置能力嚴重不足、中放廢物處置尚未開展研發、高放廢物處置研發力量不足等問題愈顯突出。
“主要原因是對放射性廢物處置工作認識不到位、重視程度不夠、缺少統一的執行機構。”李子穎舉例說,設立執行機構負責國家放射性廢物處置,是國際上核電大國的通行做法。我國高放廢物地質處置研發工作已開展30多年,至今尚未明確執行機構。中放廢物處置技術路線剛剛明確,尚未設立執行機構?,F有低放廢物處置執行機構為核電集團下屬企業,層級低、人員力量分散,選址工作推進困難。
李子穎建議,設立國家放射性廢物處置執行機構,該機構作為業主單位,組織實施廢物處置設施的研發、選址、建造、運營和關閉工作。
此外,他建議進一步增強國務院核工業行業主管部門放射性廢物處置管理能力,加強對國家放射性廢物處置執行機構的管理;增強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放射性廢物處置監管能力,對國家放射性廢物處置執行機構和處置設施實施監管,對省級地方政府處置履職情況進行督查。
“如果國家規劃在某省級行政區不建設低放廢物處置場,該省級政府應與建設處置場的省級政府簽訂廢物送交處置的協議,并向其提供生態補償費。”李子穎同時建議落實省級地方政府放射性廢物處置責任,破解低放廢物處置場選址困局。
國家原子能機構官網:段旭如:建議加強基礎研究掌握領先核心技術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新時期要將我國建設成為核工業強國,必須有自己的領先核心技術,需要依靠核物理基礎與核技術應用基礎領域原創性成果的重大突破。
為此,首次當選全國政協委員的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副院長段旭如在今年“兩會”遞交了“關于加強核物理與核技術基礎研究的建議”的提案。
統籌協調集中優勢力量資源突破技術瓶頸
目前,我國在核物理及核技術基礎研究方面還存在對研究資源、科研投入的統籌協調不夠,基礎性、前瞻性的研究難以取得重大突破等問題,難以滿足核能利用、核燃料循環、核技術應用等三大產業發展的需要,制約著核科技體系的創新和可持續發展。
段旭如表示,加

責任編輯:龍小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