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冰:未來屬于平臺 治理走向多元
我們正處在一個需要被重新定義的世界,一個快速變革的世界,一個“原子/比特”雙重結構的世界。新技術、新應用、新理念、新模式不斷出現,昭示商業和管理的巨變。
以平臺經濟為代表的互聯網經濟以生態化和復雜網絡的形式呈現,打破了以往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及所屬行業劃分的界限,互聯網對商業模式重構、與傳統經濟制度沖突的一幕幕正不斷上演。
伴隨著商業邏輯的重大變革,“大平臺+小前端+富生態”的組織形態開始大量出現。新的分工體系被建立起來,它不再是孤立的、僅限于企業內部的協作體系,而是大規模社會化的協同。
互聯網治理,不能再簡單地理解為單邊形式的管理,特別是不能簡單理解成政府機構的管理。在從原子世界向比特世界遷移過程中,在新場景、新技術、新生態驅動下,我們相信未來互聯網治理一定是生態化的、多方協同的治理。
平臺經濟與全球互聯網治理
高紅冰:信息社會50人論壇成員,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研究院院長
我們正處在一個需要被重新定義的世界,一個快速變革的世界,一個“原子/比特”雙重結構的世界。新技術、新應用、新理念、新模式不斷出現,昭示商業和管理的巨變。
今天很多人談及“互聯網+”,仍是把自己置于工業革命的場景下。思考邏輯囿于原來封閉體系,無法看到信息革命帶來的創新和變化。當他們沉浸于原有封閉體系,把逐漸逝去的工業革命輝煌描繪得越精彩、越有高度的時候,往往也是對錯失洞察未來的時候。因此,在討論平臺經濟與全球互聯網治理的話題之前,讓我們先看看世界到底在發生什么。
世界正在改變
新人口紅利即網民紅利正在形成。根據CNNIC《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中國人口總數達到13.96億,其中網民人數6.68億,約占總人口數的一半。移動互聯網用戶5.94億。網民平均每人每天在線時間3.57個小時。
英國牛津大學最近做過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用互聯網網民數量作為面積標準來繪制一張新的世界地圖。我理解為這就是一張世界互聯網地圖。在這張地圖里,中國的面積最大,因為我們有6.68億網民,而俄羅斯的面積則大幅縮小,同法國、德國一般大小。這張通過數據可視化技術繪制的世界地圖,一定程度展示了新時代的全球現代化進程,中國一種全新的人口紅利即網民紅利正在形成。
更進一步分析,中國6.68億網民里,29歲以下的網民約占60%。十年后,這些成長在工業經濟+信息經濟土壤之上的年輕人將成為中國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的思考邏輯、知識結構、生活方式跟上一代人將有很大的不同,他們主導的未來中國也不可能不發生巨大的變化。
二是原子世界正向原子/比特的世界過渡。當前,我們處于一個由原子世界向原子/比特雙重結構世界過渡的時代。在原子世界里,美國每天100萬人住宿酒店、100萬人乘坐飛機,上海每天100萬人打出租車,這些以百萬數量級計的場景是我們熟悉且既往管理經驗所能覆蓋的;而在比特世界里,網絡搜索每天10億次請求,電子郵件每天10億封,中國人每天發出手機短信10億條,數量級以十億數量級計,已經超出我們既有經驗或者智力范圍。互聯網技術和經濟的交匯,帶來量級的指數式遞升,倒逼我們從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上創新。
工業時代福特制為代表的管理模式,主要特點是等級分明、層層服從、部門間少橫向聯系、流水線式的線性管理。今天,我們面臨的是一個網狀的社會,社會結構立體而多維,傳統的線性管理已越來越難以適應。網絡互聯、大規模協作,以及每一個管理單元的自我管理、自我驅動、自我組織變得極其重要。這樣的管理力量從哪來,管理邏輯從哪來,對我們而言都是全新的話題。
三是從互聯網工具到互聯網經濟體。互聯網的發明,源自二戰結束以后,美蘇間的大國博弈和核競賽。美國在研究如何防范蘇聯的第一次核打擊時,提出分布式的指揮系統建設的想法,導致了最早四個節點的TCP/ICP的出現。互聯網后續的演進均源自這樣一個分布式計算規則的產生,源自這樣一個技術體系底層的建立。今天,我們討論所謂的去中心化,所謂的對等互聯,所謂的開放,所謂的不分層級和分散控制的管理,核心仍是基于這個規則。
早期的時候,大家把互聯網當作工具看待,主要利用網絡收發郵件、BBS聊天等;隨著3W化、Web化,大家認識到它還可以作為內容和傳播渠道,門戶和搜索引擎開始興起;認識進一步升級以后,大家發現互聯網還是一種基礎設施;而當3G、4G、WIFI、APP、智能硬件等大量擴展并滲透到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由此催生出云計算和大數據產業的時候,互聯網經濟體開始逐步形成。
平臺經濟崛起
美國哈佛大學托馬斯·艾絲曼教授的一項研究表明,全球市值最大的100家互聯網公司中,有60家主要收入來自平臺商業模式;而排在前15位的公司(其中4家為中國公司,其余11家為美國公司),無一例外都是平臺模式。平臺,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社會現象、經濟現象和組織現象。
以淘寶網為例,從電子商務的視角來討論平臺經濟。2014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包括B2B和網絡零售)16.39萬億元,其中網絡零售2.79萬億元,占社會零售總額的10.6%。未來,這個占比很可能會達到20%~30%,甚至50%。再看淘寶的數字,每天1億人次登錄淘寶網,8億件商品在大淘寶(淘寶+天貓)平臺銷售,此外,還有900萬大淘寶活躍商家,每天貢獻3000萬筆訂單。去年“雙十一”當天,整個大淘寶成交571億元,前3分鐘完成10億元交易,第38分鐘完成100億交易(編者注:2015年“雙十一”,大淘寶成交912.17億元,前1分12秒完成10億元交易,第12分28秒完成100億交易)。
大家知道,王府井百貨一年交易規模只有200億。571億交易里,243億是移動端完成的,2.78億筆交易被創建起來,217個國家和地區的商家或消費者參與到“雙十一”。一個“全球買、全球賣”的場景出現了,驗證著互聯網跨時空的商業體系的重建。互聯網經濟突破了我們過去關于商業的經驗和想象。
過去兩三年,PC互聯網公司紛紛向移動互聯網轉型,平臺型公司、共享經濟模式大量出現;移動互聯網革命,又推動新的獨角獸公司不斷崛起。據艾瑞咨詢今年9月的統計,中國市值超過10億元的獨角獸公司有200家,排名前兩位的螞蟻金服和小米科技,市值分別達到460億美元、450億美元。滴滴快的合并以后市值也達到了150億美元。大眾點評和美團合并之后,市值超過了100億美元。
以平臺經濟為代表的互聯網經濟以生態化和復雜網絡的形式呈現,打破了以往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及所屬行業劃分的界限,互聯網對商業模式重構、與傳統經濟制度沖突的一幕幕正不斷上演。
商業邏輯變革
仍以大淘寶為例,討論商業邏輯的重大變革——逆向互聯網化的問題。逆向互聯網化,是以消費者為原點,逐步推導至零售、批發環節,進而上溯至品牌商、生產商、原材料供應商,產業鏈各環節逐步實現互聯網化。大淘寶有3.67億消費者和900萬活躍賣家,以及8億件商品在線上。當這三個要素上網并產生沉淀出大量數據之后,倒逼批發商也必須上網,把自己內部的ERP、CRM系統對接開放到互聯網上。當交易和消費互聯網化以后,支付和快遞物流業也必須互聯網化。
與逆向互聯網化呼應的,C2B的商業模式變得越來越普遍。過去工業時代的鏈條是線性的,產銷兩端信息不對稱帶來大量庫存,原因是生產者不能很好的捕捉消費者需求,今天我們已經進入到消費者為中心的時代,任何商業制造、生產的環節都要圍繞著消費者來組織,實際上是圍繞消費者的數據來進行。C2B的模式在生產過剩的時代變得越來越重要,整個產業鏈正在被倒置過來。
伴隨著商業邏輯的重大變革,“大平臺+小前端+富生態”的組織形態開始大量出現。新的分工體系被建立起來,它不再是孤立的、僅限于企業內部的協作體系,而是大規模社會化的協同。今天,如果還將淘寶簡單地認為是一個賣貨的地方,那肯定是錯誤的。因為在淘寶的生態系統里,有約千萬級的賣家以及他們背后的制造、金融、IT、營銷、物流服務等相關行業。事實上,今天的互聯網經濟體是用比特網絡、比特邏輯跟實體網絡連接起來構造出的一個新的體系。
治理亟需創新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平臺經濟蓬勃興起的今天,我們所面對的互聯網治理問題,前所未有,極度復雜。
過去政府對市場的監管是分地區、分行業的垂直監管,這種垂直監管的設計跟實際互聯網平臺經濟網狀化的運營,是無法很好銜接的。在工業經濟市場監管體系下,我們用工商登記、行政許可、商品檢驗、年檢的方式進行交易前管理;交易當中進行抽檢;交易后用消費者維權、司法救濟、行政處罰、刑事責任、專項行動等來追溯事后交易責任。但是,今天互聯網已經打破了原有的工業體系,而且把交易體系放大成巨大的交易場景,過去的監管政策、監管手段甚至監管隊伍對平臺經濟的管理已經難以勝任。
比如淘寶網的電子商務治理方式,跟傳統市場管理就有很大不同。我們采取在交易前實名審驗、網站備案、消保基金、大數據風險預警;交易中間建立買家和賣家博弈制度,在商品售賣過程中進行信用評價、社交網絡、網規約束、第三方支付擔保交易。當賣家不能很好的遵從規則的時候,大量的買家會給他中評、差評,賣家信用分值低,買家看到這些信息的時候,自然很可能就會放棄購買。
目前,我們在電子商務治理上還在尋找更大突破的可能。我們正用數據驅動的方式建立一套新的互聯網時代的市場監管體系和架構,建立一個權利人到知識產權保護平臺的協同治理體系,也嘗試著在莆田建立一套“中國質造”體系,扶持當地自主品牌轉型升級,從根源上解決假貨的問題。
實際上,互聯網治理也是一個全球所共同面對的話題。全球互聯網治理制度的演變大致分三個階段:最早在科技和教育部門,用技術治理模式管理互聯網,1998年發展成立了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第二階段,2003年聯合國世界信息峰會上全球互聯網治理的話題被提出和討論,緊接著2005年,聯合國信息社會世界峰會第二階段會議上提出成立一個廣泛參與、民主透明、沒有約束力的論壇,名為互聯網治理論壇(IGF),國家中心治理模式開始出現;今天,互聯網治理進入到第三階段,政府、市場、平臺、公司、個人等多元主體在網狀環境下的共同治理、協作治理。
去年金磚五國巴西會議上,習主席發表演講提出“通過積極有效的國際合作,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明確表示支持多利益相關方的網聯網治理模式。
ICANN提出了互聯網治理的三層架構,并與巴西互聯網指導委員會和世界經濟論壇聯合發起成立全球互聯網治理聯盟。聯盟致力于建立開放的線上互聯網治理解決方案討論平臺,方便全球社群討論互聯網治理問題、展示治理項目、研究互聯網問題解決方案。今年1月,聯盟理事會選舉出20名委員,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魯煒和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云入選委員委員。6月30日,聯盟首次全體理事會在巴西圣保羅召開,馬云當選聯盟理事會聯合主席。
工業革命蒸汽機解放了體能帶來了規模生產;能源革命電力帶來大量廉價能源和貿易繁榮;計算革命計算機帶來了專業計算和商業智能;到今天數據革命云計算和大數據將實現大腦解放和智慧互聯。“以控制為出發點的IT時代,正在走向激活生產力為目的的DT時代”。
互聯網治理,不能再簡單地理解為單邊形式的管理,特別是不能簡單理解成政府機構的管理。在從原子世界向比特世界遷移過程中,在新場景、新技術、新生態驅動下,我們相信未來互聯網治理一定是生態化的、多方協同的治理。
(本文根據10月18日高紅冰院長在中國管理百人會上的演講整理)

責任編輯:大云網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杜祥琬:創新觀念,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
2020-09-28能源,創新,觀點
-
PPT丨王繼業:電力系統儲能發展與挑戰
2020-10-14儲能,電力儲能,儲能應用 -
奮斗姿態書寫人生底色 銀隆儲能“小哥哥”的職場進擊姿勢
2020-10-12銀隆新能源,儲能,新能源汽車 -
鄒驥:通過發展清潔能源 提高中國公信力
2020-06-28鄒驥,清潔能源,綠色低碳能源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重磅 | 發改委發文7月起電價降5%
2020-06-29國家發改委,企業,用電成本,電費 -
李克強:放寬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 推動建立市場決定能源價格機制
2019-10-12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