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轉型還需多領域協同
為推動節能減排,德國聯邦經濟和技術部于2000年聯合德國聯邦食品、農業和消費者保護部,聯邦環境、自然保護與核反應安全部,以及聯邦交通、建設和城市發展部,成立了以公司化模式運作的德國能源署。近日,德國能源署署長AndreasKulhmann接受本報記者專訪,詳述了德國能源轉型方面的成績和前景。
中國能源報:德國在能源轉型方面一直處于全球領先地位,能否介紹一下近年來的主要做法和經驗?
AndreasKulhmann:德國在能源轉型方面確實取得一些成果。隨著發展不斷深入,不同時間段需要采取不同的轉型策略。轉型初期最為常用的策略是增加可再生能源比重和規模,同時逐步淘汰諸如煤炭等化石能源,從而改變能源結構。
德國正在完善可再生能源市場管理機制,通過建立良性運轉的市場規則,確保獲得長期穩定的投資。此外,德國還為能源轉型建立了良好的生態系統,大量新產品、新企業以及新的研究成果不斷加入,為持續推進的能源轉型做好儲備。能源轉型不僅是電力供應等能源本身的問題,多環節的能源需求要協同解決,這就需要在工業、供暖、交通等多個領域使用可再生、可持續的能源。
中國能源報:德國政府曾提出,到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比1990年減少40%。目前看來,實現這一目標可能存在一定困難,您認為主要原因是什么?
AndreasKulhmann:原因可能主要來自兩個方面。其一,為了達成這一目標,德國正在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并逐步淘汰化石能源。目前,在增加可再生能源方面,我們已經做了足夠多的工作,德國電力系統中可再生能源占比已經超過35%。但減少煤炭使用十分復雜,這既關乎能源安全,又會造成大量工人失業,產生很多相關聯的社會問題。這就需要一個完善的市場系統,政府也需要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從而降低社會風險。現在有很多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技術,這將是重要的解決方案。
其二,在交通領域,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德國的機動車保有量越來越大,特別是重型車增長迅速,但交通工具的“去碳化”在政策方面沒有得到足夠重視。目前,關于交通用能低碳化的問題已經進入德國政府議程,我們也希望在這一領域和中國共同努力,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
中國能源報:除了交通領域,各類建筑也逐漸成為重要的用能載體。德國在建筑用能方面是否面臨類似問題?
AndreasKulhmann:的確,建筑用能問題在德國也日漸突出。提升建筑能效需要很多投資,而且涉及建筑標準、技術路線等許多復雜問題。例如,如果在樓宇中安裝熱泵,就需要在相關設備效率和整體運行效率上制定相應標準,如果使用氫能,就需要考慮如何節約成本。
中國在建筑用能領域已經有了一些標準化的嘗試,德國能源署在中國也有幾個高效建筑的試點項目,希望通過中德合作來探索更具創新意義的節能方案。
中國能源報:2011年德國宣布將在2022年前關閉境內所有核電站,目前“棄核”進展如何?是否遇到一些新的挑戰?
AndreasKulhmann:“棄核”在德國已經成為共識,我們一定要淘汰核能。隨著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的快速下降,核電成本已經超過了光伏發電和風電。目前,從經濟性上來說建核電站已非最好選擇。長久而言,核廢料的輻射危害不容忽視,到目前為止,在全球范圍內也沒有完全可靠的解決方法和工藝。
根據規劃,到2022年,德國將不會再有核電廠,使用核電的風險和成本都太高了。在棄核后,德國會繼續轉向可再生能源和氫能在內的合成燃料。
中國能源報:最近有消息稱,德國將棄用以乙醇汽油為代表的生物質燃料。主要原因有哪些?
AndreasKulhmann:不可否認,生物質燃料的確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選項。但到具體應用環節,還要取決于各國的環境,因地制宜。在德國,推廣生物質燃料的確存在困難。
一方面,德國生物質原料來源有限,加之人口密集,生物質燃料難以滿足我們的能源需求,特別是在交通領域,氫能等合成燃料可能更為適用。另一方面,制取生物質燃料所需的原材料與農業生產的其它領域有重疊和沖突,而且涉及到土地利用、糧食生產等問題,在德國都很難解決。
不過,中國的國情與德國不同,中國土地面積廣大,生物質原料來源豐富,生物質燃料在中國的發展潛力會比德國廣闊。
中國能源報:目前中國正在致力于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的平價上網。據了解,德國的電價水平一直較高,在平價上網方面德國作出了哪些嘗試和努力?
AndreasKulhmann:德國的電價確實比較高。主要原因是德國早期可再生能源的開發成本比較高,我們有長達20年的擔保支持計劃,這對德國電力用戶而言是很大的負擔。
但對現在才開始大規模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國家來說,無論是風電還是光伏,成本已經大大下降,在價格上已經擁有足夠的競爭力。所以,當前使用可再生能源面臨的已經不是成本問題,而是更為復雜的系統性問題,我們需要構建一個能夠適應未來30年發展的電力系統?,F在我們已經在這些領域有所創新,在成本降低方面也有很多的發展機會。而且對于平價上網問題,我想強調的是,德國的價格體系、電網成本等都很透明。甚至一些在其他國家都沒有公開的成本在德國都可以明確衡量和分配。
責任編輯:仁德財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杜祥琬:創新觀念,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
2020-09-28能源,創新,觀點
-
PPT丨王繼業:電力系統儲能發展與挑戰
2020-10-14儲能,電力儲能,儲能應用 -
奮斗姿態書寫人生底色 銀隆儲能“小哥哥”的職場進擊姿勢
2020-10-12銀隆新能源,儲能,新能源汽車 -
鄒驥:通過發展清潔能源 提高中國公信力
2020-06-28鄒驥,清潔能源,綠色低碳能源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重磅 | 發改委發文7月起電價降5%
2020-06-29國家發改委,企業,用電成本,電費 -
李克強:放寬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 推動建立市場決定能源價格機制
2019-10-12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