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碳天然氣將扮演關鍵角色 技術創新是應對能源轉型挑戰的首選
9月4日,BP在京發布2018《BP技術展望》。報告聚焦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合計占到全球50%的中國、歐洲和北美,圍繞能源效率、數字技術、可再生能源、能量儲存和脫碳天然氣五大領域,進行了深入探討和分析。針對技術將如何推動全球應對未來“能源需求持續增加、能源生產和使用卻更加綠色低碳”的雙重挑戰、企業又將如何應對?本報專訪了BP集團首席技術官大衛˙艾頓(David Eyton)。
陸上油氣資源可滿足
未來30年的需求
中國能源報:技術進步會在何種程度推動石油上游業發展?
大衛˙艾頓:全球的技術可開發資源非常豐富,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無法預測政府在能源轉型方面會推出什么樣的新政策,或者說如何才能更好地理解政府推出的能源轉型新政策,以確保投資的正確性,但無論如何,應對能源轉型挑戰的最佳方案是努力追求技術創新和進步。
比如在能效提升方面,通過更高能效技術的普及,我們預計全球一次能源消費總量能降低40%(不計成本因素)。而在油氣領域,未來30年,油氣產量仍將保持大幅度增長,技術進步,尤其是自動化和數字技術、油氣藏成像技術等,將能夠讓全球的油氣可采儲量到2050年分別增加50%、25%,同時有望使各類油氣資源桶油當量的平均生命周期成本下降30%。
中國能源報:目前的技術是否可以保障油氣開發收益和環保之間的平衡,尤其是在那些深海與極地等高風險地區?
大衛˙艾頓:我們很難預測全球對油氣資源的需求,因此也很難預測全球范圍內需要從深海、極地等高風險地區獲取多少油氣。目前看,全球現有的非高風險地區的油氣供應量完全可以滿足2050年前的全球需求。所以,挑戰在于如何以更加經濟合理的方式開發現有非高風險地區的油氣資源,以及如何在開發這部分資源的同時,又最小化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
中國能源報:石油企業應如何在提升油氣運營效率、降低油氣生產成本、探索新能源技術之間做取舍?
大衛˙艾頓:對于BP而言,是“兩條腿”走路。BP每年大概會投資10億美元進行油氣勘探和開發,同時投資5億美元用于開發新能源。兩個領域的投資不能簡單類比。我們需要放眼未來幾十年的發展,然后據此做出長遠投資決策。
BP的業務焦點一直都是油氣,未來幾十年內,仍將繼續加大投入,不斷完善在油氣方面的業務。在新能源時代,我們希望提供多方位、全覆蓋的解決方案,建立更多合作,并將這些不同的業態創新整合起來,以滿足國家、企業和消費者的需求。
脫碳天然氣將扮演關鍵角色
中國能源報:本次報告特別關注了脫碳天然氣,未來天然氣行業的減排空間有多大,會有怎樣的技術方案?
大衛˙艾頓:我們預計全球天然氣需求將持續增長至2040年,到2050年,與天然氣相關的甲烷排放將會得到有效控制,逸出量將接近于零。全球有一半的市場很難真正實現電氣化,在這其中脫碳天然氣將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未來有兩個天然氣脫碳技術趨勢值得關注:一是碳捕捉、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二是核能制氫技術。
我們預測,脫碳天然氣的發展速度雖然不及數字創新技術、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以及儲能技術,但仍將在最具成本效益的能源結構中占據重要地位,而碳價將推動脫碳天然氣得到更大規模的發展。在全球范圍內如果二氧化碳價格上漲至每噸100美元,運用CCUS技術對燃氣發電廠進行脫碳將具有成本效益。同時還可助力建立生物質制天然氣,以及天然氣與氫、電相“耦合”的低碳能源系統。由全球商界牽頭建立的氫能委員會預測,到2050年,氫能將占據能源消費總量的20%左右。
中國能源報:碳定價或碳市場政策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低碳技術的發展?
大衛˙艾頓:在一個經濟體內部,應該實現不同行業之間碳定價體系的協調和統一,否則可能無法真正實現低碳技術利用的經濟和高效。同時,還需要考慮如何平衡不同領域對于碳減排和利用之間的需求差異,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做出更符合市場規律、能夠帶來更高效益的選擇,同時促進成本降低。對于碳價來說,恰當的做法是政府設定方向,制定規范,企業根據自身情況做出最佳優化決策。
中國能源報:關于柴油車的減排,除了油品升級以外,目前市場上有多種技術路線,您如何看待這些技術路線的發展前景?
大衛˙艾頓:事實上,柴油車的碳足跡比汽車要低。在柴油機方面能夠應用的技術乃至已經應用的技術要遠多于汽油機。可將柴油機的成熟技術應用于汽油機,推動汽油機的進一步發展。
在卡車、船舶、飛機這些對能源密度要求非常高的應用領域,很難真正實現對柴油的替代。如果把眼光放在中期, LNG、生物燃料、甲醇燃料都可以幫助降低柴油車的碳足跡,推動柴油車的碳減排。但對于不同的國家和地區,這些新技術的應用成本各有差異,需要因地制宜做出最優選擇。長期看,交通領域實現純電動化非常困難。因此,我們建議充分挖掘脫碳天然氣技術的潛力。
責任編輯:仁德財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杜祥琬:創新觀念,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
2020-09-28能源,創新,觀點
-
PPT丨王繼業:電力系統儲能發展與挑戰
2020-10-14儲能,電力儲能,儲能應用 -
奮斗姿態書寫人生底色 銀隆儲能“小哥哥”的職場進擊姿勢
2020-10-12銀隆新能源,儲能,新能源汽車 -
鄒驥:通過發展清潔能源 提高中國公信力
2020-06-28鄒驥,清潔能源,綠色低碳能源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重磅 | 發改委發文7月起電價降5%
2020-06-29國家發改委,企業,用電成本,電費 -
李克強:放寬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 推動建立市場決定能源價格機制
2019-10-12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