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能如何成為電力裝機容量最大的省級能源企業“掌門人”?聽聽童亞輝怎么說......
提升戰略引領價值
——訪浙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童亞輝
(來源:中國電力報 作者:趙坤 李冬梅)
近年來,面對風云變幻的國內能源發展形勢,地處我國長三角核心區域的浙江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各項要求部署,深入學習領會貫徹“八八戰略”,走出了一條特色轉型發展之路,先后斥資超百億元,在國內最先完成燃煤機組脫硫、脫硝改造,率先實現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成為全球首個全面實現燃煤機組清潔化生產的大型發電集團,開創了我國煤炭清潔化利用的新時代,超低排放技術榮獲2018年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為浙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綠色新動能。
近日,浙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童亞輝接受了《中國電力報》記者的專訪。作為全國資產規模最大、能源產業門類最全、盈利能力最強、電力裝機容量最大的省級能源企業“掌門人”,他向記者暢談了浙能集團成立18年來走過的不平凡的發展之路。
中國電力報: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非常關心浙能集團的發展,曾多次來到浙能集團調研指導工作。浙能集團是如何在近年來的工作中落實總書記指示,促進企業健康、科學、快速發展的?
童亞輝:
“干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勇立潮頭方顯擔當”。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省委關于“八八戰略”實施15年情況報告上作出的重要指示和提出的新要求。“八八戰略”為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深有體會,浙能集團也是在這樣的戰略指引下發展壯大的。
浙江是能源資源小省,但同時又是一個用能大省。能源供應長期以來都是制約浙江經濟發展的重要瓶頸。總書記對浙能集團的關心,也體現了當時省內能源供應的緊迫性。在浙江工作期間,總書記曾先后7次到浙能集團和下屬電廠以及后來并入浙能的長廣集團調研。去年的阿斯塔納世博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又專門來到浙能集團的超低排放展臺,聽取了我的簡短匯報。可以說,浙能集團這些年的發展跟總書記的關心和對我們工作的要求是分不開的。
為了解決長期以來的電力“瓶頸”問題,我們就要擔起責任,把能源產業做強做大,為浙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的保障和支撐。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指導下,浙能人勵精圖治,浙能集團控股裝機容量從2001年成立之初的376萬千瓦,發展到如今的3343萬千瓦,增長了近9倍。現在,浙江已經實現了人均裝機1000瓦,達到了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十二五”期間,浙江在全國率先解決了長期缺電的問題,這也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
此外,我們煤電機組的運行水平、清潔排放,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習近平總書記在長興電廠調研時,要求我們做好環保工作,踐行綠色循環發展理念。根據總書記的要求,我們對旗下電廠進行脫硫改造,并于2012年在全國率先提出“超低排放”理念。從2014年國內首臺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裝置在浙能嘉興發電廠投運到2017年浙能紹興濱海熱電廠1號機組超低排放裝置投運,浙能集團共斥資50億元,完成46臺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總容量達2581.7萬千瓦,成為全球首個煤電機組全面實現清潔化生產的大型發電集團。
這對我國煤電企業的環保和煤炭清潔利用具有革命性意義,扭轉了全社會對煤炭利用的擔憂和誤解,破解了長期困擾我國能源需求與環保的突出矛盾,給整個燃煤發電行業拓展了新的發展空間。
浙能集團無論企業規模從小到大,效能不斷提升,還是在環保上取得一系列成績,都跟總書記在浙江時的要求、教導分不開,這也是我們落實“八八戰略”的重要舉措。
中國電力報:從2001年成立到今天,浙能集團已經昂首闊步走過了18年。您如何看待企業在這些年中取得的發展成就?
童亞輝:
浙能集團這些年的發展,得益于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也得益于各級政府和廣大群眾的支持。18年來,我們實現了高速和高質量發展,創造了發展的奇跡。
截至2017年底,我們的總資產達到1932億元,凈資產1054億元。控股管理電力裝機總容量3343萬千瓦,占浙江省統調裝機容量的50%。年供應煤炭6100多萬噸,占浙江省煤炭總量的47%。建成省級天然氣管網1505千米,年供氣量87億立方米,占浙江省天然氣消費總量的83%。我們承擔起了浙江能源供應主渠道、能源保障主力軍、對外合作主平臺、能源工作主抓手和環境保護主戰場的職責。
此外,我們一直都注重裝備的高效利用和與環境的和諧發展。我們的能耗水平最低,排放體系走在行業前列,充分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
中國電力報:當前,隨著我國能源形勢的變革,各發電集團都在向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浙能集團也在近年來提出了“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口號。您如何看待企業的這種轉型?在轉型中我們有哪些具體舉措?
童亞輝:
轉型是我們根據行業形勢和企業發展做出的一個重要判斷。
發電是一種對能源的加工,在這個加工行業,需要往產業鏈兩頭延伸。當前,發電行業受上游資源和下游降成本的限制已經愈發明顯,如果不轉型升級,企業很快就會衰落下去。
我們根據企業自身的發展情況,提出了“能源立業、科技興業、金融富業、海外創業”(“四業”)的發展新思路,制訂了《浙能集團創新發展和體制機制改革方案》,為企業找準了轉型升級的方向。
能源立業,因為能源是我們的發展之本。在這個領域中我們的技術、經驗、人才、資產積累最多,所以我們要解決“穩”的問題。我們擴大了能源產業的發展范圍,做強天然氣和石油產業。去年,我們成立了浙江省石油公司,就是想把油氣產業做強做大。截至目前,浙能集團所屬的浙江石油公司今年船用燃料油累計加注量已達15萬噸,綜合能源銷售公司正在積極推進各市縣區綜合供能服務站的建設,浙石油貿易公司和儲運公司已完成注冊,儲運公司油品長輸管道和油庫項目也都有了一定的進展。
科技興業,就是在當前的科技爆發時代,我們要追求一種創新的理念,要圍繞“新”字做文章,大力開發新能源、新技術、新裝備、新材料、新業態。我們規劃到2020年,科技研發的投入要占到總營業額的4%。我們會選擇幾個重點領域進行研發,并進行產業化推廣,努力形成一種新的贏利模式或新的產業。
金融富業是集團發展的新領域。發展企業金融必須要解決“實”的問題,而金融本身是一種虛擬經濟。我們發展金融就是要講“實”,依托能源主業來發展金融服務產業。一方面結合主業使之促進。一方面要創出新的金融業態,在能源行業的細分市場做出我們的特色金融。
“開放”是國家的戰略方針,也是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一個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如果不能成為一家跨國公司,那就不可能成為現代企業,也很難做到和國際接軌。海外創業必須緊緊圍繞一個“準”字,要選準項目,瞄準市場,精準把控,守住風險底線,利用我們的投資能力、管理能力、技術能力、人才能力,把富余的產能進行輸出,或者把需要的國外資源引進來。雖然短期來看會付出一些代價,但從長遠來看,企業的產業布局、管理水平等都會實現轉折性的改變,為后續更好更快發展打下基礎。
到2020年,浙能要實現總資產、凈資產、利潤三個翻一番,銷售收入翻兩番,基本完成轉型升級的戰略任務,初步建成國內一流、有國際競爭力的綜合能源服務商。
相信,浙能集團一定會給大家展現出一個嶄新的面貌。

責任編輯:仁德財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杜祥琬:創新觀念,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
2020-09-28能源,創新,觀點
-
PPT丨王繼業:電力系統儲能發展與挑戰
2020-10-14儲能,電力儲能,儲能應用 -
奮斗姿態書寫人生底色 銀隆儲能“小哥哥”的職場進擊姿勢
2020-10-12銀隆新能源,儲能,新能源汽車 -
鄒驥:通過發展清潔能源 提高中國公信力
2020-06-28鄒驥,清潔能源,綠色低碳能源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重磅 | 發改委發文7月起電價降5%
2020-06-29國家發改委,企業,用電成本,電費 -
李克強:放寬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 推動建立市場決定能源價格機制
2019-10-12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