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集團陳進行:大力發展清潔高效煤電 推動發展方式根本轉變
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宣告一個嶄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全面開啟,中國的改革發展正以全新的姿態和精神抖擻的風貌闊步走向世界舞臺中央
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宣告一個嶄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全面開啟,中國的改革發展正以全新的姿態和精神抖擻的風貌闊步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要“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黨的十九大要求國有企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實現高質量高效益的發展。作為特大型中央發電集團,著力“十大轉變”,推動發展方式根本轉變,提升發展質量效益,是大唐集團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必然要求。

推動從關注經濟效益為主向關注綜合效益轉變。黨的十九大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
這些要求彰顯了我們的發展是包含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的全方位發展。中國大唐作為火電比例較高的國有大型發電集團,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承擔著重要責任,對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對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也承擔著重要的生態責任和社會責任。因此,我們要在堅持“價值思維、效益導向”核心理念的前提下,推動從關注經濟效益為主向關注包含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等在內的綜合效益轉變。
推動從外延式增長向內涵式增長轉變。黨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大歷史判斷,提出“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這就要求我們推動增長方式從要素投入、投資拉動型外延式增長轉向優化存量、創新驅動型內涵式增長。中國大唐在早期的發展中,受到國內發電行業激烈競爭的影響,過于強調裝機規模和發展速度,在“萬馬奔騰”理念的影響下,使企業背上了沉重的歷史包袱,形成西南小水電、煤化工、資產負債率高企“三座大山”。2010年以來,我們積極調整發展思路,確立 “價值思維、效益導向”理念,摒棄外延式增長方式,取得了顯著實踐成效,成功移除“三座大山”。未來中國大唐將積極踐行黨的十九大精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增長方式向內涵式轉變。在煤電發展環境日益趨緊的情況下,中國大唐積極推動從注重項目增量向發展優質增量和優化存量并重轉變,大力發展清潔高效煤電,同時通過“優化設計、優化運行”,努力優化存量機組的效率效益。
推動從分散式經營向集約化經營轉變。黨的十九大要求“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要實現高質量高效益的發展,必須改變分散式經營,實現集約化經營。推動集約化經營,就必須破除一切體制機制弊端和利益固化的藩籬。中國大唐一直致力于推動經營方式從分散式向集約化轉變,已經在區域一體化管理、專業化管理、集約化管控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并建成了生產調度中心、燃料調度中心、資金調度中心等集約化經營管控平臺,對人財物等核心資源要素以及安全生產等關鍵業務實施了集約管控。未來中國大唐將從頂層體制機制著手,通過變革創新徹底打破體制機制壁壘和利益藩籬,推動實現更高層面、更大范圍、更優質量、更深層次、更可持續的集約化經營,實現全集團一盤棋。
推動從粗放式管理向精益化管理轉變。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已經進入追求質量效益的高質量發展階段。追求發展的質量效益,就必須依托高效的管理。在高質量發展階段,傳統的粗放式管理將不能適應,精益化管理的效果將逐步顯現。中國大唐在過去高速發展階段,電力需求旺盛,粗放式管理也能支撐企業發展,而在高質量發展階段,電力需求低迷、市場供需失衡、產能過剩風險加大,傳統的粗放式管理必須向精益化管理轉變才能凸顯效益。因此,面向未來,中國大唐必須持續推動管理方式從粗放型向精益化轉變,向管理要效率效益。
推動從生產經營為主向生產經營與資本運作并重轉變。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黨的十九大強調 “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映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在過去生產力發展相對落后,生產尚不能有效滿足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情況下,企業以生產經營為主。在當前生產力已經高度發展,生產開始表現出過剩的背景下,我們不僅需要關注生產,更需要關注市場需求。在市場經濟體系下,生產要素的配置日益市場化,包括資本在內的生產要素配置理念必須轉變,不能忽視資本這一最為重要的生產要素。中國大唐作為傳統能源企業,在生產力欠發達的計劃經濟理念下運行多年,市場意識淡薄、資本運作經驗不足。面向未來,我們不僅要關注生產經營,更要關注市場需求和市場變化;不僅要關注企業內部的各種物質資源和要素,更要關注資本運作等外部一切可以挖潛的重要資源要素。我們要推動建立生產與市場并重、生產與資本運作并重的運作理念和模式,實現中國大唐更好更快發展。
推動從國內市場為主向鞏固國內市場和開拓國際市場并重轉變。黨的十九大提出要“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在全面開放大格局下,我們的市場不再局限于國內市場而是全球市場,我們面臨的競爭也不再是國內競爭而是全球競爭。封閉必然落后,我們必須推動企業的市場理念從以國內為主向拓展全球市場轉變。近年來中國大唐在國際化發展和國際合作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境外資產規模不斷攀升,境外技術服務能力得到國際國內認可。未來我們的市場理念必須更加開放,在鞏固國內市場地位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自身的清潔高效煤電技術優勢,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尤其是向“一帶一路”國家輸出中國大唐的技術、人才、管理、品牌和標準,以更加開放的姿態開拓全球市場、參與全球競爭。
推動從注重產品產量向注重產品質量與標準創造并重轉變。黨的十九大強調要注重質量效益,要建設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要努力提升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和塑造力。未來的公司競爭,不僅僅是產品和服務的競爭,更是質量、品牌和標準的競爭。面對這種形勢和要求,中國大唐必須摒棄傳統理念,不僅需要重視電力生產的數量,更要重視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以及標準的創造、品牌的塑造,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中國創造轉變。未來中國大唐將積極發揮世界最大火電廠 (托克托電廠)、世界最大風電場(塞罕壩風電場)的規模優勢,積極創建“四最”(最大、最強、最優、最重要)企業,打造中國火電、風電的世界名片,努力創造世界火電、風電發展的中國標準,搶占國際標準的制高點,塑造中國品牌的高端國際形象。
推動從關注技術創新為主到關注全面創新轉變。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要 “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創新是多方面的,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需要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中國大唐在過去的發展中,全面踐行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實施以戰略創新為引領、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以流程再造為主線,覆蓋項目建設運行創新、核心業務和關鍵資源管理模式創新、企業管理流程創新、基礎管理創新等各方面的中國大唐特色的全面創新。未來我們必須持之以恒,繼續推動更高質量的全面創新。
推動從注重依法治企向堅持黨的領導與依法治企相結合轉變。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依法治國與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成為我黨基本方略。作為中央企業,中國大唐將依法治國理念結合企業實際轉化為依法治企理念,通過企業法治建設提升企業依法合規經營水平。我們堅決強調依法治企與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緊密結合,依法治企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和改進黨的領導,也必須在依法依規的軌道上進行,建立健全中國特色現代企業治理體系。
推動從聚焦機制調整到聚焦體制變革與機制優化并重轉變。黨的十九大強調要全面深化改革,破除體制機制弊端。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進,未來改革是全方位的、系統性的,是徹底的、根本性的。中國大唐過去的改革更多聚焦在機制調整,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攻堅期,僅靠機制調整已經不能取得明顯成效,必須從更深層次的體制入手,通過革命性變革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困擾企業多年的頑瘴痼疾。因此,中國大唐的改革思路將以黨的十九大為重要轉折點,從過去聚焦機制調整向聚焦體制變革和機制優化并重轉變,通過重大變革全面破除體制機制弊端,釋放企業發展活力,增強企業發展動力。
黨的十九大已經吹響了邁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嘹亮號角,中國大唐將以實際行動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通過推動“十大轉變”實現企業的浴火重生、鳳凰涅槃,再創企業發展的新輝煌。
原標題:陳進行:推動發展方式根本轉變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杜祥琬:創新觀念,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
2020-09-28能源,創新,觀點
-
PPT丨王繼業:電力系統儲能發展與挑戰
2020-10-14儲能,電力儲能,儲能應用 -
奮斗姿態書寫人生底色 銀隆儲能“小哥哥”的職場進擊姿勢
2020-10-12銀隆新能源,儲能,新能源汽車 -
鄒驥:通過發展清潔能源 提高中國公信力
2020-06-28鄒驥,清潔能源,綠色低碳能源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重磅 | 發改委發文7月起電價降5%
2020-06-29國家發改委,企業,用電成本,電費 -
李克強:放寬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 推動建立市場決定能源價格機制
2019-10-12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