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能創始人李河君:專注做實業,心里更踏實
最近三個月,干了23年清潔能源的漢能動作頻頻,與共享單車合作、發布戰略產品漢瓦、與奧迪攜手開發太陽能汽車……這一系列動作背后,是否意味漢能全面進軍移動能源+時代?漢能會不會進軍虛擬經濟領域?為此,記者
最近三個月,干了23年清潔能源的漢能動作頻頻,與共享單車合作、發布戰略產品漢瓦、與奧迪攜手開發太陽能汽車……這一系列動作背后,是否意味漢能全面進軍“移動能源+”時代?漢能會不會進軍虛擬經濟領域?為此,記者專訪了漢能創始人、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
奧迪為何要和漢能合作?
——漢能薄膜太陽能技術全球領先
繼2016年7月2日發布四款全太陽動力汽車后,今年8月23日,漢能攜手奧迪,高調宣布合作,第一步雙方將推出薄膜太陽能全景車頂解決方案,未來逐步研發利用薄膜太陽能技術為奧迪電動汽車提供主驅動力。
“對薄膜太陽能技術的應用,以及在移動能源領域的深入,現在已經不是從0到1,而是1到100。”李河君說,“從0到1的歷程,漢能走了八年,已經走過去了。跟奧迪的跨界合作,標志著漢能在汽車領域的重大成果,薄膜太陽能打開了一個新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我們相信,在奧迪之后,我們將來還會有更多的合作伙伴。”
根據幾家豪華品牌車企的規劃,到2025年,奧迪純電動車或混合動力車占奧迪銷量33%;奔馳電動汽車銷量占整體銷量15%-25%;寶馬新能源汽車占其總銷量的15%-25%。CMRC預測,2017~2022年中國整車太陽能發電車頂潛在市場規模1.2萬億,全球市場是中國的4倍,潛在市場規模4.9萬億。
奧迪供應商合作伙伴很多,為何最終選擇漢能進行合作?李河君認為,在于漢能阿爾塔設備公司(Alta Devices)的砷化鎵薄膜芯片技術在全球技術最先進,而漢能則憑借在薄膜太陽能領域的獨特優勢,連續3年被麻省理工大學評為全球最具創新性企業之一。
資料顯示,目前阿爾塔砷化鎵太陽能薄膜全球轉換效率最高、單位質量最輕、最薄及柔性可彎曲。其最高轉換率能達到31.6%,被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進行了確認。
根據漢能的目標,阿爾塔砷化鎵太陽能薄膜轉換效率,近期內有望再次得到提升。
漢能“移動能源+”時代到來?
——移動能源要大規模量產化
手握全球領先的太陽能薄膜技術,李河君曾在2015年第一個提出了“移動能源”概念——薄膜發電隨時隨地提供能源,將成為一個新經濟增長極。
被人稱為“移動能源教父”的李河君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近年云計算、大數據、AI等領域比較熱鬧,沒有太多人關注能源變革,但其實薄膜太陽能、移動能源變革不僅是一個產品的顛覆,更是一種注定會帶來系列顛覆的基礎性變革。例如,薄膜太陽能和汽車結合在一起,汽車不用油了,就是很大的變革與顛覆。
記者注意到,在與奧迪合作之前,漢能和共享單車企業摩拜等進行了合作,還已推出了太陽能薄膜發電紙、發電包等。
而包括李河君在內的漢能人看來,這一系列合作意味著漢能“移動能源”概念已經開始落地開花,“移動能源+”時代全面到來。
“一個真正的產業落地從研發到真正市場化,大概需要25年到35年。薄膜太陽能至今已經歷了35年,到了一個爆發的增長時期。”李河君說,“漢能和奧迪等系列合作意味著太陽能薄膜太陽能發電、移動能源要大規模量產化,移動能源替代革命真正變成現實可用的時代,進入爆炸性增長期。”
漢能產品戰略存在沖突?
——芯片才是漢能的核心技術
在漢能和奧迪宣布合作前的不到一個月,7月29日,漢能發布了薄膜太陽能新產品——漢瓦。在漢能人看來,潛在市場規模萬億級的漢瓦亦是一次全新的顛覆,兼具高效發電性和高安全性,一片漢瓦30瓦功率,減排效果相當于多種一棵樹,還更符合現代建筑審核需求,傳承了中國文化基因。
漢能既發力推廣漢瓦,又搞燒錢的太陽能汽車,讓一些人對漢能的戰略產生疑惑——“漢瓦是面向分布式能源市場,與太陽能汽車應用是不同的兩個市場,漢能產品戰略上有沒有沖突?”
而在李河君看來,兩者之間根本不存在沖突。“漢能做瓦,又做汽車,其實本質上沒變化。漢能是生產芯片的,芯片才是我們核心技術。”李河君回應稱,“將來我們賣什么?比如說你賣背包,你就做背包好了,我給你芯片。你做汽車,我給你芯片好了,漢能賣什么?就是賣一個解決方案。包括這個車,我們就賣一個解決方案,這樣一看很容易理解,并不復雜。”
在一些市場人士看來,漢能的核心技術模式相當于蘋果公司和高通公司的綜合體,它既可以輸出技術平臺讓生產企業進行定制生產,也可以像高通那樣實施專利輸出模式。
2012年-2014年,漢能先后收購了德國Solibro、美國MiaSolé、Global Solar Energy、Alta Devices等公司。通過全球技術并購整合,到今天,漢能在薄膜太陽能發電領域擁有5項世界紀錄,砷化鎵技術三項,銅銦鎵硒技術兩項。同時,漢能擁有專利超過1500項,其中發明專利超過60%。
“漢能的理想是用薄膜太陽能改變世界。”李河君道,漢能現在有11條產品線——漢瓦、漢墻、還有汽車應用、移動能源應用等,凡是需要能源的場景都可以用到。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薄膜太陽能薄膜發電是能源顛覆與能源變革。比如,BIPV玻璃幕墻,玻璃幕墻發電把傳統幕墻給顛覆了。
一些人為何誤讀漢能?
——多數人不理解這行業 歡迎年輕人加入
“因為薄膜太陽能行業是一個新的技術和行業,漢能的商業模式跟很多企業不一樣,產品也是全新的藍海市場,很多人不了解。”李河君解釋,薄膜發電移動能源有三個很高的門檻:技術,資金,以及時間。
“一般企業沒有三五百億扔進去,并堅持五到八年,你不要碰這個行業。”李河君說,干這個行業要有足夠的定力,而最能證明漢能定力深厚的,莫過于堅持了八年之久最終收獲成功的金安橋水電站,“非常幸運,漢能成功實現了戰略轉型升級,成為一家高科技+能源公司”
李河君笑稱,很多人“先是嘲笑我們,慢慢地他們開始懷疑我們,然后他們開始相信我們,最后加入我們!現在到什么情況?我覺得整體上在懷疑和相信之間徘徊吧,我覺得差那么一點點就完全相信漢能了。”
李河君還表示,漢能在大量招人,歡迎年輕人加入漢能。他建議,大學畢業之后最好先去公司工作一段時間,讓別人給你交學費,工作三五年再出來創業。創業必須找到自己愛好和擅長的交叉點,并專注做下去:“愛好的東西你不擅長,或者擅長的東西你并不愛好,都不要做下去。”
國運則我運 做實業才能心里踏實
——專注做實體才能成功,干虛擬經濟不踏實
正如李河君給年輕創業者建議做事情需要“專注”,李河君認為自己成功就在于“專注”,且“在企業家精神中,企業應該要想到我們跟別的企業不一樣的地方,不要跟別人走。凡是跟隨別人走的,一般都沒有好結果。”正因為如此,漢能才能夠創造了八年建成全球最大的民用水電項目——金安橋水電站的傳奇,此后又力排眾議進軍薄膜太陽能,并成功轉型,創造了第二個傳奇。
“漢能23年來只干一件事——做的都是清潔能源,沒有干別的。漢能專注做實業,這是我們覺得很驕傲的一件事情。”李河君強調,“國運則我運,任何一個企業的發展都必須依托國家發展的平臺。國家倡導發展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漢能涉及了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等六個領域。國家現在要求經濟‘脫虛向實’,我覺得是非常好的,相信漢能靠實業發展的路子前景一定會非常好。”
李河君坦言,對于從事虛擬經濟,漢能始終感覺“心里不踏實”。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有不同打法,也反映企業家的性格,不一樣性格的人干不一樣的事:“這么多年來漢能沒做金融沒做賺錢快的房地產,不是說不好,作為企業家做這個肯定能掙錢,但僅僅是為了賺錢,不是我的性格。”
“當年做金安橋水電站時候,房地產火爆,當很多同事說讓我拿50億做地產,我們都沒有做,因為我覺得專注才踏實、成功概率才最高。”李河君透露。
2017年6月13日,美國聯合市場研究機構(Allied Market Research)發布報告顯示,2016年薄膜太陽能電池市值達到了114.21億美元,預計2023年該市場價值將達到395.12億美元。
“大歷練大成長,漢能經過這兩年多不斷的反思后將迎來更大的成長。”李河君最后說,“2018年,漢能將進入高速發展的階段,應該說沒任何懸念。只是爆發多大,每年增長兩倍一倍還是三倍五倍,雖然不能確定的那么精準,但一定是要大增長的。”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杜祥琬:創新觀念,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
2020-09-28能源,創新,觀點
-
PPT丨王繼業:電力系統儲能發展與挑戰
2020-10-14儲能,電力儲能,儲能應用 -
奮斗姿態書寫人生底色 銀隆儲能“小哥哥”的職場進擊姿勢
2020-10-12銀隆新能源,儲能,新能源汽車 -
鄒驥:通過發展清潔能源 提高中國公信力
2020-06-28鄒驥,清潔能源,綠色低碳能源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重磅 | 發改委發文7月起電價降5%
2020-06-29國家發改委,企業,用電成本,電費 -
李克強:放寬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 推動建立市場決定能源價格機制
2019-10-12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