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野平:從全球視野看中國電力產業發展脈絡
電力是現代社會重要的基礎產業與公用事業,但供應能力不足、經營難以持續、不夠安全穩定等電力供應保障問題始終是一個世界性難題。黨的十八大描繪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藍圖,
是綠色發展。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明確提出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中國每年所采煤炭55%以上用于發電,電力消費能源在一次能源占比中超過40%,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不容忽視,低碳減碳的國際政治壓力也越來越大。但中國電力系統總體能效依然不高,節能減排主要依賴行政手段,通過市場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目標尚未實現,特別是需求龐大的社會潛力遠未有效調動起來,清潔高效綠色發展任重道遠。
四是智能發展。黨的十八大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增強創新驅動力,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培育經濟發展新優勢。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初露端倪,電力系統是“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核心環節,智能能源網技術及相關產業有望從眼前的國際競爭熱點發展為未來最大的經濟增長點。在這一領域,中國與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某些環節不乏一定競爭優勢。但我們也面臨產業市場割據、投資政績沖動、管制能力不足等困擾??萍紕撔?、智能發展已成為中國電力產業的一種歷史責任。
中國電力的發展戰略——全面提升產業價值
電力供應保障問題是世界性難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長期遭受嚴重電荒,美國電網系統薄弱、管制乏力,日本、歐洲大型電力(能源)企業普遍面臨經營困難,大規模停電事故在世界各地屢見不鮮。在中國,建國以來管電體制多次調整,改革開放之后更是陸續實行了多家辦電、政企分開、廠網分開、市場監管等諸多與世界同步的市場化改革措施,但長期存在的電荒問題至今仍難根治。
應當認識到,電力建設與生產,需占用大量資金與資源,歸根結底要由全體社會成員負擔,因此其發展動力在根本上取決于其所創造的價值。如果這種價值明顯高于各項社會成本,“經濟發展,電力先行”自然水到渠成;而如果增值空間有限,在對公共資源的競爭中缺乏顯著的比較優勢,往往陷入一種缺之可惱、增之無報的決策尷尬。
傳統上,電力是被作為基礎產業與公用事業來看待的。這種定位本身,從根本上對其價值進行了一種“封頂”。在工業化發展前半程特別是重化工業階段,單位產值電耗急劇增長使保障供電的價值較高,于是電力發展眾望所歸;而當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更高階段之后,電力在大多數國家便陷入一種依據負面激勵(停電缺電)來維持的低水平發展狀態。
因此,解決中國乃至世界的電力供應保障問題,核心還在于全面提升電力產業價值。即通過為社會奉獻更大的價值,實現產業自身的持續健康發展并完成對電荒的根治。協調發展、責任發展、綠色發展、智能發展的電力發展方式轉型,正是在工業化發展中后期到后工業化時代,面對全球政治經濟形勢的嚴峻挑戰,全面提升電力產業價值的基本戰略方向。
一要進一步優化電力產業的基礎保障價值。當前,中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進程還未完成,不同地區之間發展模式與發展階段差異顯著,電力領域同樣存在多種不均衡與不同步。通過推進電力產業的協調發展與責任發展,有利于更好地遵循客觀規律,理順權責機制,從根本上擴大內需。在中央層面不斷提高科學決策與宏觀治理能力,在地方上有效保障民生權益、維護基本秩序。從籠統粗放的電力供需總量平衡,到更加因地制宜地兼顧各地各類需求差異,更加與時俱進地維護產業體系整體發展。在更好滿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電力(能源)需求的進程中,實現電力產業基礎保障價值的進一步優化。
二要有意識提高電力產業的生態承載價值。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資源環境的價值在世界范圍內不斷提升。電力因其對環境的巨大影響和對資源的大量占用,通過外部成本不斷內部化,成為具有越來越高生態價值的龐大載體。近年來,在中國每年高達七八千億元的電力投資中,可再生能源、脫硫除塵、潔凈發電等領域已占據越來越多的份額,“十一五”以來煤電建設幾乎完全由“上大壓小”(上大發電機組、關停小發電機組)、熱電聯產等政策引導。隨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深入,通過推進電力綠色發展,有意識地承載并服務于更多資源環境生態價值的實現,將使電力產業獲得新的價值與發展空間。
四是智能發展。黨的十八大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增強創新驅動力,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培育經濟發展新優勢。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初露端倪,電力系統是“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核心環節,智能能源網技術及相關產業有望從眼前的國際競爭熱點發展為未來最大的經濟增長點。在這一領域,中國與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某些環節不乏一定競爭優勢。但我們也面臨產業市場割據、投資政績沖動、管制能力不足等困擾??萍紕撔?、智能發展已成為中國電力產業的一種歷史責任。
中國電力的發展戰略——全面提升產業價值
電力供應保障問題是世界性難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長期遭受嚴重電荒,美國電網系統薄弱、管制乏力,日本、歐洲大型電力(能源)企業普遍面臨經營困難,大規模停電事故在世界各地屢見不鮮。在中國,建國以來管電體制多次調整,改革開放之后更是陸續實行了多家辦電、政企分開、廠網分開、市場監管等諸多與世界同步的市場化改革措施,但長期存在的電荒問題至今仍難根治。
應當認識到,電力建設與生產,需占用大量資金與資源,歸根結底要由全體社會成員負擔,因此其發展動力在根本上取決于其所創造的價值。如果這種價值明顯高于各項社會成本,“經濟發展,電力先行”自然水到渠成;而如果增值空間有限,在對公共資源的競爭中缺乏顯著的比較優勢,往往陷入一種缺之可惱、增之無報的決策尷尬。
傳統上,電力是被作為基礎產業與公用事業來看待的。這種定位本身,從根本上對其價值進行了一種“封頂”。在工業化發展前半程特別是重化工業階段,單位產值電耗急劇增長使保障供電的價值較高,于是電力發展眾望所歸;而當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更高階段之后,電力在大多數國家便陷入一種依據負面激勵(停電缺電)來維持的低水平發展狀態。
因此,解決中國乃至世界的電力供應保障問題,核心還在于全面提升電力產業價值。即通過為社會奉獻更大的價值,實現產業自身的持續健康發展并完成對電荒的根治。協調發展、責任發展、綠色發展、智能發展的電力發展方式轉型,正是在工業化發展中后期到后工業化時代,面對全球政治經濟形勢的嚴峻挑戰,全面提升電力產業價值的基本戰略方向。
一要進一步優化電力產業的基礎保障價值。當前,中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進程還未完成,不同地區之間發展模式與發展階段差異顯著,電力領域同樣存在多種不均衡與不同步。通過推進電力產業的協調發展與責任發展,有利于更好地遵循客觀規律,理順權責機制,從根本上擴大內需。在中央層面不斷提高科學決策與宏觀治理能力,在地方上有效保障民生權益、維護基本秩序。從籠統粗放的電力供需總量平衡,到更加因地制宜地兼顧各地各類需求差異,更加與時俱進地維護產業體系整體發展。在更好滿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電力(能源)需求的進程中,實現電力產業基礎保障價值的進一步優化。
二要有意識提高電力產業的生態承載價值。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資源環境的價值在世界范圍內不斷提升。電力因其對環境的巨大影響和對資源的大量占用,通過外部成本不斷內部化,成為具有越來越高生態價值的龐大載體。近年來,在中國每年高達七八千億元的電力投資中,可再生能源、脫硫除塵、潔凈發電等領域已占據越來越多的份額,“十一五”以來煤電建設幾乎完全由“上大壓小”(上大發電機組、關停小發電機組)、熱電聯產等政策引導。隨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深入,通過推進電力綠色發展,有意識地承載并服務于更多資源環境生態價值的實現,將使電力產業獲得新的價值與發展空間。

責任編輯:何健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点个赞吧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杜祥琬:創新觀念,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
2020-09-28能源,創新,觀點
-
PPT丨王繼業:電力系統儲能發展與挑戰
2020-10-14儲能,電力儲能,儲能應用 -
奮斗姿態書寫人生底色 銀隆儲能“小哥哥”的職場進擊姿勢
2020-10-12銀隆新能源,儲能,新能源汽車 -
鄒驥:通過發展清潔能源 提高中國公信力
2020-06-28鄒驥,清潔能源,綠色低碳能源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重磅 | 發改委發文7月起電價降5%
2020-06-29國家發改委,企業,用電成本,電費 -
李克強:放寬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 推動建立市場決定能源價格機制
2019-10-12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