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紅線劃得實帶著電
翻開江西省生態紅線劃定范圍圖,呈現出的是“一湖五河三屏”生態安全格局。紅線范圍恰似伸開的手掌,鄱陽湖如同紅色掌心,分布在“五河”(指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源頭的紅線區域好像五根手指的指尖,通過主要河流與鄱陽湖相通。
7月27日,江西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新聞發布會召開。根據正式發布的《江西省生態保護紅線》,該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面積為46876平方公里,占全省國土面積28.06%。作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江西如何在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的過程中,既做到科學合理,又有效平衡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
充分考慮區域或流域生態系統完整性
江西整體地形南高北低,以丘陵、山地為主,山脈多分布在省境邊陲,構成天然的省界和分水嶺。全省河流總長約18400千米,96.8%的國土面積屬于鄱陽湖流域,除省域邊緣部分河流屬于珠江、湘江流域及直接注入長江外,其余均匯聚成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五大河系,最終注入鄱陽湖,經湖口縣匯入長江。
2013年,江西被原環境保護部列為生態保護紅線劃定試點省份之一。2016年7月,江西省印發《江西省生態空間保護紅線區劃》,全省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達到55239.1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33.09%,一級、二級生態保護紅線,被俗稱為“深紅”“淺紅”。2017年,江西省根據國家最新要求對生態保護紅線進行校核調整完善,取消“深紅”“淺紅”之分,生態保護紅線成為一條實施嚴格保護的控制線,原則上按照禁止開發區域的要求進行管控,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
劃定過程中,江西充分考慮區域或流域生態系統完整性,以地形、地貌、植被、河流水系等自然界限為依據,生態保護紅線劃定與周邊相鄰省份湖南、湖北等相銜接,以助力構建生態保護紅線全國“一張圖”。
江西省環保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范志剛介紹,江西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分為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護和水土保持三大類共16個片區,構建起“一湖五河三屏”的生態安全格局,其中“一湖”為鄱陽湖,主要生態功能是生物多樣性維護;“五河”指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源頭區域及重要水域,主要生態功能是水源涵養;“三屏”指贛東—贛東北山地森林屏障(包括懷玉山、武夷山脈、雩山),贛西—贛西北山地森林生態屏障(包括羅霄山脈、九嶺山),贛南山地森林生態屏障(包括南嶺山地、九連山),主要生態功能是生物多樣性維護和水源涵養。
據介紹,江西省生態保護紅線保護著江西38.28%的林地、草地生態系統和39.02%的水域,涵蓋了95%以上的野生植物種類和98%以上的珍稀瀕危物種。
擁有梅嶺國家森林公園的南昌市灣里區,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占轄區面積超過50%。灣里區環保局局長劉方皎介紹,原來一級、二級生態保護紅線占比65.54%,“深紅”為禁止開發區域,“淺紅”為限制開發區域。生態保護紅線校核調整過程中,曾處于“淺紅”區域的太平鎮、梅嶺鎮等山區鄉鎮的城鎮發展規劃區域,調出了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同時優化了部分鄉鎮村莊建設土地規劃,原來碎片化、點狀分布的“淺紅”區域也調出紅線范圍,總體上禁止開發區域面積擴大。灣里區副區長陳敏說,“生態保護紅線調整劃定更精準、更精細,紅線范圍內保護越是嚴格,生態環境就會越好,越能吸引游客體驗好山好水。”
精細論證,決不能今天劃定明天變
江西省委主要領導表示,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必須嚴肅認真地做,決不能今天劃定明天變。
怎么才能做到“決不能今天劃定明天變”呢?江西相關部門做了大量認真細致的工作。
2017年6月以來,江西省環保廳、發改委組織專家草擬形成了“一縣一冊”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共計形成107個劃定方案及附圖集。生態保護紅線初步劃定過程中,江西省首先在生態功能重要性評估和生態環境敏感性評估基礎上,明確需要重點保護的區域,再將生態功能極重要區和生態極敏感區疊加合并,并與國家級和省級禁止開發區域以及其他各類相關保護地疊加校驗,形成生態保護紅線空間疊加圖,最后通過邊界處理、與各類規劃銜接、跨區域協調、上下對接等技術處理,形成生態保護紅線分布圖。
范志剛介紹,江西采取“八上八下”和“一對一”面對面對接的方式,與11個設區市、100個縣(市、區)和13個縣級單位(管委會、開發區等)面對面對接,8次對接累計征集意見10307條。經過反復論證、對比、協調,最終劃定全省生態保護紅線。對于生態保護紅線面積比例超50%的縣市區,更是多次溝通磋商。
劃定過程中,有一個突出問題是:紅線保護區域內的人工商品林和合法礦業權怎么辦?直接全部劃出自然最省事,但容易造成生態保護紅線區域碎片化,影響生態廊道連通性和自然生態整體性、系統性。如果不劃出來,會影響老百姓合法的林地收益,導致合法礦業企業和國家利益受損。
如何有效平衡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
今年5月,江西省組織專家學者進行生態保護紅線劃定部分區域“不可避免性”論證。經專家評估校驗分析,江西“五河”及東江源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和地質公園等保護區域,在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護和水土保持等生態功能方面具有極重要意義,因此位于生態評估極重要和極敏感區域內的人工商品林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為保護“一湖五河三屏障”的生態保護紅線格局,避免紅線過度碎片化給監管帶來不便,專家論證認為應當將源頭區、各類保護地以及生態功能極重要區等區域中的部分規劃礦區、基本農田和人工商品林等“不可避免”地納入生態保護紅線。江西將對納入紅線的基本農田和人工商品林等實行差別化管理。
目前,宜春市已全面停止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內8個礦業權的勘查開采,對8個礦業權也正在進行分類清理退出中。
盡快勘界落地,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政策
生態保護紅線只有落地“帶電”,才能守護好青山綠水。
據介紹,江西省將根據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成果,在各地盡早開展紅線邊界勘察和落地工作,做好生態保護紅線區域現狀調查與基線評估,通過豎立標識標牌、標注生態保護紅線主要信息,讓紅線早日從紙面準確落地。生態保護紅線確定后,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在實施空間規劃利用時,必須將生態保護紅線作為最重要基礎,嚴禁違反生態保護紅線的空間管控要求。
結合省情實際,江西將制定出臺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辦法,明確劃定、審批、監督管理程序及法律責任,確保紅線劃得實、管得住。
江西省還將建設完善各級生態保護紅線綜合監測平臺,發揮生態、氣象、水文等監測站點和衛星遙感監測能力,及時獲取相關監測數據,實施監測人類干擾活動,發現破壞生態保護紅線的行為。
據了解,江西目前已經實施全流域生態補償,下一步將對生態保護紅線保護成效顯著的地區在生態補償、生態創建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對于保護工作不力的給予通報批評,造成嚴重后果的將追究黨委和政府相關領導責任。
同時,借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基本農田等保護區域管理經驗,江西將夯實生態保護紅線管理的法治基礎,在明確資金來源、補償主體、受益主體、補償程序等基礎上,建立健全生態保護紅線區域生態補償政策。

責任編輯:任我行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