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峰環境環保產業百億元并購逆襲記
歷經一年的醞釀,來自佛山順德的盈峰環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盈峰環境”或“盈峰”),再次在環保行業放大招。
7月17日晚,盈峰環境披露重大資產重組草案,擬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長沙中聯重科環境產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聯環境”)合計100%股權,交易總價為152.5億元。這也是繼去年控股股東盈峰集團74億元收購中聯環境51%股權后,盈峰環境又一重大戰略性力作。
同樣引人矚目的是,盈峰環境背后的大股東正是順德千億巨頭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之子何劍鋒。從接盤之初的瀕臨退市,到通過“產業+資本”不斷并購,累計投資超200億元,盈峰環境一躍成為國內民營環保集團產值最大的公司。
收購中聯環境意味著什么?從家電業跨界而來,盈峰如何一步步在環保領域開疆辟土?日前,盈峰環境核心高管接受南方日報采訪,首度披露152.5億元收購交易的戰略邏輯及進軍環保產業的大計。
“中聯環境是一個非常優良的資產”
繼去年控股股東盈峰集團斥資74億元收購中聯環境51%的股權之后,本次盈峰環境以“換股”的方式,拿下寧波盈峰、中聯重科8名股東合計持有的中聯環境合計100%股權,交易價格為152.5億元。
“這是一個非常優良的資產,能夠收購這種機遇是可遇不可求。”盈峰環境高級副總裁、新聞發言人焦萬江坦言,盈峰之所以不惜重金收購,主要看中中聯環境在環衛裝備領域的龍頭地位。
作為國內最大的環衛裝備和環衛服務提供商之一,中聯環境依托強大的科研實力和國內領先的環衛裝備生產制造能力。在環衛裝備領域,中聯環境已擁有清掃車、清洗車、垃圾車、市政車、新能源車等產品系列合計約400余款,是國內環衛裝備行業地位穩固的龍頭企業。2015至2017年,中聯環境已有環衛裝備產品線的市場份額均超30%,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從財務報表來看,中聯環境的業績的確可圈可點。2016—2018 年1—4月分別實現銷售收入52.04億元、64.27億元和18.72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達到6.89億元、7.62億元和2.09億元,占中聯重科總營收近30%,是中聯重科最賺錢的業務板塊。
另據長沙晚報報道,今年6月,中聯環境設備銷售破10億元,在北京、云南、山東、上海、重慶、山西、青海等省市紛紛斬獲大單。預計全年業績有望接近或沖擊100億元大關。
這樣一塊“肥肉”,中聯重科為何舍得忍痛割愛?
有業界人士分析,中聯重科“割愛”主要是從公司發展戰略聚焦考慮。從2016年開始,中聯重科就將發展戰略重心集中到主業工程機械上。因此,出售環境產業板塊,將有利于蓄力做優做強核心業務,同時通過這次交易也將為中聯重科帶來90多億元的稅前利潤。
“盈峰是一家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的多元化投資控股集團,有資金及運營能力,也有落地資源和異地擴張經驗,與中聯重科的研發制造優勢互補。”中聯重科副總裁孫昌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從2016年8月起,中聯重科就在尋找合作方出售環境資產。經過了兩輪競標,最終選定了盈峰等一系列投資方。
在焦萬江看來,盈峰與中聯重科此次合作“情投意合”,能夠實現戰略共贏。“我們看好他的技術,他們看好我們這個平臺、資本實力和堅定做環保的決心”。
“通過本次并購,我們也拿到了環衛機器人與AI領域的入場券。”焦萬江介紹,在環衛裝備領域,中聯環境掌握了新能源環衛裝備開發、環衛智慧作業機器人開發、無人駕駛環衛裝備開發等多項行業領先技術。在盈峰環境的推動下,今年4月,全球首輛無人駕駛掃地車、環衛智慧作業機器人就在長沙面世。
由此,盈峰環境的戰略定位也從以環境監測為龍頭的“高端裝備制造+環境綜合服務商”,轉變調整為以環衛機器人為龍頭的“高端裝備制造+環境綜合服務”產業集團。
3年投超200億在產業鏈上“攻城略地”
隨著百億并購交易的和盤托出,盈峰環境曾經許下的“市值300億目標”也再度引人關注。
早在2年前,盈峰環境在戰略發布會上,宣布公司的名稱從“上風高科”更名為“盈峰環境”,就透露其全力進軍“大環保”產業的野心。“到2018年,公司市值要力爭突破300億元,年凈利潤超過8億元。”
不過,利用資本進行一輪快速外延式并購,公司市值從35億元激增突破百億關口之后,盈峰環境在資本市場的發展就進入到瓶頸,股價出現了一定回落,截至發起并購重組停牌前,公司市值依舊在100億元上下徘徊。
對此,盈峰環境也重新調整心態,對市值目標淡化處理。
“現在才剛起步,我們的目標是要做成民營環保產業集團龍頭,這個戰略期應該10年左右,10年磨一劍,集中所有的資源精力,踏踏實實去解決行業的問題和痛點。”盈峰環境董事長兼總裁馬剛說。
事實上,過去三年,依托上市公司及母公司盈峰集團的平臺,盈峰環境一直舞動著“產業+資本”的利劍,在環保領域“攻城略地”。
2015年,由盈峰控股的上風高科斥資17億元,收購環保監測領域的綜合性服務龍頭宇星科技發展(深圳)有限公司100%股權,作為進軍環保產業的跳板;同年,又以1.01億元價格收購了綠色東方51%的股權,從而正式進入垃圾焚燒發電領域,并將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業務作為公司重點的發展方向之一。
2016年更是堪稱盈峰“爆買”環保界的一年。當年8月,盈峰以5.48億元一舉拿下大盛環球、明歡有限、亮科環保3家佛山企業100%股權,從而布局城鎮、農村污水處理及生態修復業務;9月,盈峰通過增資1.3億元持有廣東順控環投15%股權,從而深度參與到順德地區的3000噸/日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記者根據公開信息統計,近三年來,盈峰集團及盈峰環境收購或入股的企業達8家,參股環保產業基金2只,累計投資額超過200億元。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盈峰環境營業收入48.98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3.53億元。此次收購中聯環境后,公司將擁有國內最全的環保產業群,形成覆蓋環境監測、水環境綜合治理、大氣治理、固廢治理等領域的全產業鏈綜合性平臺,預計凈資產將超過130億元,總資產250億元,營業收入近150億元,利潤超過15億元。
“從產值上看我們應該是國內民營企業最大的,長期來說要在全球環保行業中占據一席之地。”盈峰環境的對標企業是美國WM公司。后者2017年實現收入145億美元,凈利潤19.5億美元,市值370億美元。
“騰訊不輸facebook,阿里巴巴也不輸亞馬遜,目前我國環保產業還比較滯后,但隨著國家對環保的重視,我預判中國一定有企業做到全球環保行業的龍頭。”馬剛對此信心滿滿。
美的助力盈峰跨界逆襲環保產業
盈峰環境的前身上風高科,1974年在浙江以風機起家,并于2000年作為國內風機行業第一股在深交所上市。然而,上市后該公司的業績表現一直并不理想,2004—2005年間更因連續兩年虧損被證監會實行退市風險警示的特別處理,股票一度被冠以“*ST上風”的帽子。
2006年,廣東盈峰集團分別受讓浙江上風產業集團有限公司7%、美的集團有限公司18.2%、中山市佳域投資有限公司15.7%的非流通法人股,持有公司總股本的40.9%,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而盈峰集團的董事長正是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的大兒子何劍鋒。
盡管頭頂美的集團“少東家”的光環,但何劍鋒無意接班父輩的制造業江山,反而對投資、金融更感興趣。2002年,何劍鋒在美的總部所在地順德北滘成立了盈峰控股集團,目前已成為一家多元化的投資控股集團,注冊資本40億元,涉足金融、環保、消費、文化、新材料等多個領域,不僅投資了順德農商銀行、香港衛視、海潤影視等優質公司,還是易方達基金并列第一的大股東。
“有這樣一個資本方作為大股東,資本對我們來說不是問題。”焦萬江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何劍鋒作為盈峰控股董事長和美的集團董事的身份,會為盈峰環境帶來很多合作機會,產生協同效應。
何劍鋒顯然對進軍環保產業板塊格外重視,收購中聯環境更是其得意之作。去年斥資74億元收購中聯環境51%股權之時,一向低調的他發布了一封致全體員工的公開信。
對于這筆創業以來的最大投資,他意氣風發,在信中慷慨陳詞:更好的未來,從這里開始。從此,看萬山紅遍!
而隨何劍鋒而來的,還有“美的系”在暗中助力。
記者了解到,在盈峰環境的員工隊伍中,有40多人具有美的集團的工作經歷。其中,高管更是有一半來自“美的系”。如公司總裁馬剛,2001年從美的基層業務員做起,直至集團高層,2014年12月才正式加入盈峰環境。公司董秘劉開明同樣是美的出身,新聞發言人焦萬江也在美的有著十余年的從業經歷。
一群家電業出身的管理團隊,如何去“玩轉”專業性較強的環保產業?盈峰環境的核心理念是管住風險,業務放開。
馬剛告訴記者,從美的出來的高管團隊,具有過硬的管理素養和能力,所以盈峰會對收購過來公司輸出管理骨干;而在技術端,則完全以技術為導向,充分應用行業專業人才,并給予比高管還有優越的待遇。“雖然我們并購數量比較多,但目前來說總體整合效果還不錯。”
他還預測,未來3—5年中國環保產業會進入行業整合期,有一些小環保企業,沒什么價值的話會被市場直接淘汰掉;有一些環保企業的項目或技術不錯,但資金、管理跟不上,就會被迫出售一些資產,而盈峰環境下階段則主要瞄準這一機會。“我們將踏踏實實地往前走,手里拿著大量現金,就等他走不下去時來找我,逐步整合。”

責任編輯:任我行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