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級環保產業經受最嚴考驗
炎炎夏日,環保產業卻正經歷最冷“嚴冬”。
“這不是一次緩慢發酵,而是不同于以往的斷崖式危機,行業已是哀聲一片。危機去年底開始至今,大的政策環境如若不變,還將持續1年-1年半。目前,雖沒人能預測最終結果,但可判斷,這是2008年以來環保產業遭遇的最嚴考驗。”近日在2018中國環境產業高峰論壇現場,北控水務集團高級副總裁于立國這樣告訴記者。
環保產業深陷危機——這是在場20多位企業家代表的一致觀點。近期陸續公布的2018年中期預報也佐證,行業收益嚴重下滑,資產負債率同比提高,多家企業現金流量凈額為負,包括中節能在內的龍頭企業紛紛出現債務違約。
國家空前重視環保工作、政策環境一片利好,如今正是環保企業摩拳擦掌、大顯身手的時機。危機到底從何而至?行業可否逆風翻盤?
危機四起 沖擊強烈
“我常給金融界的朋友開玩笑,上海、香港等全球金融中心,基本都建在沿海地區。如不重視環保,未來海平面上升,你們可能都要搬到山上去了。”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委員會主任馬俊的一席話,引發現場陣陣笑聲。
根據主辦方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下稱“環境商會”)安排,論壇開場談的不是污染治理、環保技術等行業熱門話題,包括馬俊在內的兩位經濟學專家首先發言,關注點落在了“金融”。這或許不是偶然,近期業內一連串“反常”事件足以引起反思。
先是集中爆發的債務危機。以煤炭清潔利用技術見長的神霧集團資金鏈斷裂,旗下兩家上市公司分別被司法凍結3.17億、3.49億股;國內第一大生物質發電明星企業凱迪生態,被曝出有息債務147.5億元,主體信用等級由AA下調至C;央企中唯一以節能環保為主業的中節能集團也未幸免,4只債券被暫停上市,總規模達50億元……近半年來,接近30家環保企業接連中招。
危機還體現在企業與政府合作的PPP項目上。作為重要發展方式之一,PPP項目曾大受環保行業青睞,其數量、投資額增長之快引得叫好不斷。如今,這些項目似乎成了“燙手山芋”。“繼續做,越虧越多;斷然放棄,政府又沒錢結算,虧得還是企業。不少項目進退兩難、難以支撐。PPP項目資不抵債、重新談判、清理出庫等現象,近期不在少數。”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一批企業現已選擇“斷臂求生”,希望找到下家出讓項目。
“近期,資本市場對環保產業的態度確實由熱轉冷。多重因素疊加之下,行業正遭遇來自方方面面的強烈沖擊。”環境商會會長、博天環境董事長趙笠鈞坦言。
內功不足 忽視風險
不可否認,環境保護正在受到空前重視。無論從規劃目標、政策支持,還是實際行動層面,環保都是“硬任務”。如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黃潤秋所言,“成績取得與環境產業界卓有成效的貢獻分不開”。
2016年,環保產業以1.5萬億的銷售規模,大步邁入萬億等級;2017年,行業再創新高,收入較同期增長17.4%。一度風光無限,如今為何身陷困境?
馬俊指出,問題并非一日形成,環保產業特性早已埋下危機。“要扭轉不合理的產業、能源及交通結構,測算顯示需4萬億資金。但過去幾年,從中央到地方政府的投入也就3000多億,連10%都不到。這意味著,須靠民間資本、社會力量的支持。環保項目運行動輒10年、15年,周期普遍較長。參與企業免不了向銀行貸款,但我國銀行的平均貸款期限卻只有2年。短期內不斷再融資或把短期貸款拿來做長期投資,導致企業風險加劇。”
其次是風險防控能力不足。“很多人認為,環保市場非常大。有的蜂擁而至,卻也有人萬劫不復。”在桑德集團董事長文一波看來,企業若未把握好自身內功與風險控制之間的平衡,也有可能栽跟頭。
一是來自企業本身的資金風險;二是“回款難”帶來的支付風險。“有時不是不想做項目,而是復雜背景下,我們必須謹慎考慮。”清新環境總裁張根華表示贊同,尤其對民企而言,需做好風險防控的充分準備,“比如,民企的優勢在于技術和運營服務,而不是資金,對此就應揚長避短。”
此外,還因部分企業無序擴張、過于冒進。“環保產業近年迎來一個不小熱潮。博天去年才剛上市,如果早點,也難保證自己不會‘瘋狂’。”趙笠鈞笑稱。他指出,企業投資還需冷靜,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項目。“機會來了,一定要先評估自身實力。過分冒進,機會實則成了陷阱。”
洗牌重組?絕地反擊?
“其實,危機也不完全算壞事。”于立國話鋒一轉,“環保行業在發展中已出現一些不健康因素,別說‘藍海變紅海’,甚至是有些‘發紫’了。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一次優勝劣汰、洗牌重組的過程。讓真正有實力的企業生存下來。”要絕地反擊,環保企業還缺什么?
“不要將目光盯在資本運作、拿項目上。應苦練內功,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和水平。”黃潤秋首先支招。他舉例稱,我國燃煤電廠經歷了1997、2003、2001年三次煙氣治理升級,排放標準顯著提高;2016年,又通過超低排放改造,讓二氧化硫、煙塵等主要污染物指標大幅降低。技術創新不僅有效解決燃煤污染,協助改變我國大氣污染治理格局,也為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堅實保障。“可想而知,就這一項技術對我國污染治理的貢獻有多大。”
環保企業作為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主力軍之一,要主動做好集成創新,尤其在引進吸收的同時要做好再創新。“可惜的是,目前在這塊有戰略眼光的環保企業不多,這是每一個環保企業家的責任。”黃潤秋稱。
國務院參事、科技部原副部長劉燕華指出,相關末端治理的環境技術現有很多,但更為困難、更受關心的是,如何加大創新供給、突破治理成本。“長遠來看,環境污染替代性技術和替代品的技術,智能化收集和處理技術的創新活動將更活躍,前端處理與新興技術相融合的創新成為大勢所趨。”
與此同時,需提升環保工程的質量保障。“治理效果依賴于環保工程,工程依賴質量,而質量問題一直是環境產業面臨的重大難題。在此方面,我們吃過很多虧,也有不少教訓。”黃潤秋稱,很多時候,往往不是技術不行,問題出在管理上。
針對融資難等“先天不足”,馬俊透露業內目前也在探索解決方案。“比如,嘗試建立環境資源的抵質押系統,碳排放權、用能權等都可能被企業用作獲得融資的方式。相關機制正在研究中。”
責任編輯:任我行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