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是每一代人的事業
“做環保工作,最難的是什么?”赤水河畔,我問茅臺集團環保處處長盛華剛。他想了想說,“永遠都在路上?!?/div>
“做環保工作,最難的是什么?”赤水河畔,我問茅臺集團環保處處長盛華剛。他想了想說,“永遠都在路上。”
我以為他會說保護與發展的矛盾,或者不同區域、部門之間的協調。畢竟,茅臺的“生命線”赤水河流經川滇黔三省,跨省協作不容易。盛華剛解釋說,環保工作不像一般的任務,做完就算了,而是要一直繃住,“一些具體的治理工作完成了,還要持續監控,而且永遠要保持前瞻性、做預判防范風險,時刻不能松勁兒”。
環保工作要久久為功,這個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就拿赤水河這條“美酒河”來說,水質就是那些酒廠的命。沿岸的污染項目禁批、生活垃圾轉運、污水集中處理,哪一項出了紕漏,都會威脅赤水河的水質,就得“一直繃著”。
不僅是赤水河,云南大亮山從山禿水枯到草木蔥蘢、溪流不斷,金沙江邊柳林茂盛,都是一代代人接力的成果。還有我國那些重大生態保護工程,三北防護林工程始于1978年,天然林保護工程始于1998年,退耕還林工程始于1999年……這些工程目前所取得的成就和進展,哪一項不是幾十年來持續努力的結果?
可以說,環境保護不是一代人的事業,也不是幾代人的事業,而是每一代人的事業。環境保護事業,沒有止境。
這兩年,“自律”成了流行詞。自律的本質,是堅持、是毅力,而保護環境更應該成為社會的自律。比做好一時一地的污染治理更難的,是長期的堅持、不懈的優化,更是那份“功成不必在我”的心力。
有句話用來形容練功效果:一天不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老師知道;三天不練,觀眾就會知道。堅持不懈,總會有回報。環保工作也是這樣,努力了、堅持了,山川知道、草木知道,大自然都會知道。

責任編輯:任我行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