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全文|《四川省沱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
近日,國際節能環保網從相關網站獲悉,四川省人民政府發布《四川省沱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征求意見稿)》,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具體如下:
《四川省沱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公眾意見
為提高立法質量,現將《四川省沱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公眾意見,請于2018年8月2日前將修改意見反饋省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
聯系方式:
1、信函請寄至:四川省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農林處 郵編:610016
2、傳真:028-86605107
3、電子郵箱:fzbnlc@163.com
附件:《四川省沱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征求意見稿)》
2018年7月2日
附件
四川省沱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代擬稿草案送審稿)
第一章 總則
【立法目的】第一條 為了加強沱江流域水環境保護,防治水污染,保護水資源,修復水生態,改善水環境質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適用范圍】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于四川省沱江流域的水污染防治、水資源管理、水生態保護等水環境保護活動。
沱江流域,是指四川省行政區域內沱江干流及其支流匯水面積內的水域和陸域,以及人工引水工程沿線管理范圍,具體范圍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劃定并向社會公布。
【基本原則】第三條 沱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應當以全流域水質達地表水Ⅲ類及以上標準為主要目標,堅持源頭控制、流域共治、系統防治的總體原則。
【管理體制】第四條 沱江流域水環境保護實行行政首長負總責、各級河(湖)長抓落實、屬地分級管理、部門聯合監管、區域服從流域、流域協同共治的管理體制。
【政府及部門職責】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按照分級管理原則,對本行政區域內沱江流域水環境質量負責。
各級河(湖)長對其責任水域的治理、保護予以監督和協調,督促或者建議政府及相關主管部門履行法定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沱江流域水環境保護實施監督管理。
【經濟手段與投融資機制】 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沱江流域水環境保護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加強生態保護補償、水權交易、階梯水價等環境經濟手段的運用,推行環境污染治理第三方治理,建立完善社會資本參與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推進沱江流域水環境保護的產業化。
第二章 環境準入與規劃
【生態保護紅線和生態空間】第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在各類開發活動中嚴格遵守沱江流域生態保護紅線和生態空間的主體功能定位,嚴禁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各類開發活動,嚴禁任意改變國土空間用途,確保沱江流域生態保護紅線和生態空間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
【水環境質量底線和水污染物允許排放量】 第八條 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劃定沱江流域水環境功能和管控分區,實行分區管控;構建沱江流域網格化管理體系,確定沱江流域各控制單元、考核斷面的水環境質量目標和水污染物允許排放量,嚴守水環境質量底線,推進流域環境精細化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依據水污染物允許排放量,確定本行政區域內主要類型水污染物允許排放量。
【水資源利用上線】 第九條 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確定沱江流域水資源利用上線,建立沱江流域內市級、縣級行政區域用水總量和用水強度控制指標體系,實施沱江流域和流域內市級、縣級行政區域取用水總量控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服從流域水資源統一調度安排,依法制訂和完善水資源調度方案、應急調度預案和調度計劃。
【環境準入負面清單】 第十條 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水行政、發展和改革、經濟和信息化、商務、農業等主管部門,在符合生態保護紅線和生態空間、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管控要求的基礎上,按照相關技術規范制定提出沱江流域環境準入負面清單。
【規劃調整或者編制】 第十一條 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編制沱江流域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應當符合沱江流域生態保護紅線和生態空間、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以及環境準入負面清單的要求;現有規劃不符合要求的,應當及時調整。
沱江流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編制城市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應當符合沱江流域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的要求;現有規劃不符合要求的,應當及時調整。
【區域限批】第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區域,除民生項目與節能減排項目外,市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暫停審批所在行政區域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一)市級或縣級行政區域達到或超過水污染物允許排放量的;
(二)跨市級或縣級行政界斷面水質未達到水環境質量目標的;
(三)市級或縣級行政區域取用水總量達到或超過取用水總量的;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有以上第一項至第二項情形的,暫停審批該市級或縣級行政區域內排放水污染物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有第三項情形的,暫停審批該行政區域有用水量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第三章 流域共治與管理
【各級政府職責】第十三條 省人民政府對沱江流域水環境保護實行統一領導,建立健全沱江流域水環境保護管理協調機制,設立沱江流域管理機構,統籌協調沱江流域水環境保護中的重大事項。
市人民政府按照屬地管理原則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沱江流域水環境保護工作的具體工作,將沱江流域水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水環境保護目標和年度計劃。
縣級人民政府應指導并督促鄉級人民政府開展本行政區域內水環境保護工作,做好飲用水安全、生活污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置、農業農村面源污染防治等工作。
【各級河(湖)長職責】第十四條 省級河(湖)長負責協調和督促解決責任水域治理和保護的重大問題,協調明確跨設區的市水域的管理責任,推動建立區域間協調聯動機制。
市、縣級河(湖)長負責協調和督促相關主管部門開展責任水域治理和保護,推動建立部門間協調聯動機制。
鄉級河(湖)長負責協調和督促責任水域治理和保護任務的落實,對責任水域進行日常巡查,及時協調和督促處理巡查發現的問題。
【流域管理機構職責】 第十五條 流域管理機構履行下列職責:
(一)組織建立沱江流域水環境保護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解決沱江流域水環境保護中的重大事項;
(二)建立和完善跨行政區域涉水事務的協調與糾紛調解機制,協調和督促上下游實行聯防聯控和協同治理;
(三)指導各地科學制定“一河一策、一湖一策”,為跨行政區域的水環境保護提供必要的專業培訓和技術指導;
(四)承擔對跨行政區域水環境保護工作的督導檢查和考核。
【流域生態保護補償】第十六條 省人民政府財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環境保護、發展和改革、水行政、農業等主管部門,推進沱江流域上下游各市建立健全沱江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通過流域生態保護補償資金籌集、分配和清算,建立起獎勵達標、鼓勵改善、嚴懲惡化的正向激勵、反向約束機制,促進沱江流域水環境質量的改善。
【流域跨界協同管理】第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建立跨行政區域水污染防治協調合作機制,協同日常監測、預警、檢查,并建立聯席會商制度,相互通報、商討跨行政區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預防和處置跨行政區域的水污染糾紛和突發環境事件。
發生水污染事故或者其他突發水環境事件,有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及時將有關情況通報流域下游同級人民政府,共同按照應急預案采取防控措施。
【環境技術推廣與應用】第十八條 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科學技術等主管部門搭建環境科技信息公共平臺,加大總磷等特征污染物污染防治科技攻關力度,積極推廣先進環境保護實用技術,提升沱江流域環境精細化管理。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激勵措施,鼓勵第三方參與水環境保護,推動技術成果的共享與應用,建立水環境保護市場化機制。
【引導公眾參與】第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通過安排公益性崗位或者購買服務等方式安排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開展水域巡查的協查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聘請社會監督員對下級人民政府及部門、河(湖)長的履行職責情況進行監督和評價。
鼓勵村級組織利用村(居)民制定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對水域保護義務以及相應獎懲機制做出約定。
第四章 水環境治理與保護
【禁止性行為】第二十條 禁止在沱江流域從事下列行為:
(一)將污水稀釋后排放;
(二)通過雨水管道排放水污染物;
(三)將污水通過槽車、儲水罐等運輸工具或者容器轉移出廠傾倒;
(四)在工業循環冷卻水除垢、殺菌過程中加入含磷藥劑;
(五)新建、擴建磷污染負荷高的污染嚴重的建設項目,改建磷污染負荷高的建設項目,不得增加磷排放;
(六)其他法律、法規禁止的行為。
【排污許可證】 第二十一條 流域水環境質量不達標地區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依法制定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加嚴許可排放量,對企業事業單位實施更為嚴格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并在排污許可證中規定。
排污單位可以承諾執行更嚴格的排放濃度和排放量要求,并在排污許可證中載明,同時可以優先享受相關優惠政策。
【排污口】 第二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建立本行政區域內排污口檔案資料,對無單位認領的排污口予以封堵,并按照規定審批新建、擴建排污口。
排污單位應當按照規定規范排污口設置,設置標志牌,安裝并正常運行污水排放計量器具。
環境保護、水行政、住房和城鄉建設等主管部門應當建立排污口信息共享機制。
【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建設與運行】第二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規定組織建設城鄉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污水再生利用設施、污泥無害化處置設施,加強對城鄉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運營的監督管理,并按照與城鄉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的要求,完善城鄉污水處理配套管網。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住房和城鄉建設、環境保護等主管部門安排資金,支持鄉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維。
【鄉村生活垃圾收集與處理】 第二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應當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農業環境保護,建立鄉村生活垃圾收集、運輸、無害化處理制度,在農業人口集中居住區有序建設垃圾分類收集、轉運設施,并建立保潔機制。生活垃圾統一轉運集中無害化處理。
縣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江河、湖泊和水庫、渠道等水域漂浮物、垃圾的清理處置,保持水面清潔。

責任編輯:任我行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