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焦作:沼氣讓農村更環保、更美麗
在河南焦作農村,沼氣池、沼氣集中供氣工程和秸稈產氣工程正逐步替代農村飲食起居長期離不開的燃煤,節能又減排,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正在發生巨大改變。近日,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來到河南焦作的蘇家作村,看到有幾百戶村民已經用上了沼氣。村民們都高興地說,有了沼氣方便多了,便宜多了,也衛生多了。
變廢為寶
記者看到,蘇家作村邊的水溝里流淌著的是清水。村民說,這里原來污水橫流,現在建成了沼氣工程,可以變廢為寶,還可以發電,周邊村民用沼氣做飯,沼液沼渣還能作為有機肥,一年能省下40多萬元的化肥農藥呢。
村邊沼氣池項目的技術指導專家李艷芬,是焦作市農村能源環境保護管理站站長,為推廣沼氣技術一干就是30年,一直在鄉村的小路上奔走。她先后榮獲全國農村能源建設先進工作者、全國污染源普查先進個人、焦作市首屆“十大女杰”等榮譽稱號。多年來,在李艷芬和她的同事們的努力下,焦作市發展沼氣池13萬座,建設大中型沼氣工程130處,農戶年可節省燃料和電費5000萬元,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1200萬元,農產品增收2000萬元,農民年累計增收節支8200萬元。規模是她們一戶戶做工作建起來的。
很多年前,在農村地區推廣使用沼氣是艱難的,剛開始是一戶一戶的建沼氣池,技術跟不上、管理跟不上,其他等等都跟不上,往往是半途荒廢。到2001年,全焦作市使用沼氣的用戶寥寥無幾。李艷芬走進農戶家中面對面講解,并選取幾個村莊示范,到2005年,全市使用沼氣用戶達到1萬戶。
而近年來,發展形勢更是大變,發展步伐明顯加快。她們依靠政策補貼、企業參與、大項目建設、技術管理,全力推廣沼氣普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現如今,全市使用沼氣用戶12.8萬戶。新建成的沼氣池正在源源不斷地提供“綠色能源”,在節約能源、減少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焦作市溫縣趙堡村,50畝小麥超高產攻關試驗,把農村沼氣與小麥超高產綠色栽培結合起來,在小麥全生長期,不施化肥,不用農藥,用沼渣和沼液來替代化肥農藥,節省了投入,降低了污染,提高了小麥產量和品質,經國家小麥工程中心組織專家驗收,平均每畝增產50公斤,節支260元,創造了小麥綠色栽培高產新紀錄。
焦作“綠色能源”的直接受益者是農民。焦作市趙和鄉蘇莊村農民牛新采用豬、沼、果三位一體生產模式,用沼渣給3畝果園施肥,用沼液防治病蟲害,每公斤蘋果可多賣0.2元;用沼氣育肥、照明,年出欄生豬600頭,幾項相加,一年增收30多萬元。
在蘇家作村邊的沼氣站,沼氣項目負責人毋有志對本報記者說:“我在這附近有養殖場和一萬多畝的承包地,自從合作建了沼氣池向村里供氣,村民們對企業友好多了。”
綠色推廣
記者在河南焦作農村了解到,推進大型沼氣工程建設,是防治農業面源污染的有效措施。近年來,隨著養殖業向規模化、集中化、產業化方向的發展,畜禽糞便的污染問題也出現集中化、重度化的態勢,已經成為農村主要污染源之一,給農村環境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養殖業及加工業的禽畜糞便污水通過科學的處理,可以轉化為可再生、可利用資源。
大型沼氣工程就是將禽畜糞便污水,經過固液分離、厭氧、好氧及綜合利用等環節的處理,最后得到清潔能源和高效有機肥,為大氣污染防治、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發揮重要作用。
同時,大型沼氣工程建設,也是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手段。畜禽糞便污水、農作物秸稈等農業廢棄物,通過大中型沼氣工程的厭氧處理,所產生的沼液、沼渣為周邊農業發展提供優質有機肥,在治理環境污染的同時,促進了畜禽糞便的資源化利用,增加了土壤的有機質含量,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狀,減少了農業生產對化學肥料的依賴,促進了農業生態系統物質和能量的良性循環,推動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焦作市谷旦鎮禹寺村的舊磚窯場,一個投資350萬元建起的800平方米的生態環保養豬場,利用養豬場的糞尿建成沼氣池,沼氣發電,沼渣、沼液用于生產無公害蔬菜和水果。這個工程讓村里一年節省電費18萬元。
以沼氣綜合利用為特色的綠色栽培,已成為焦作農村的一個新亮點。焦作市利用沼渣和沼液代替化肥農藥,生產糧食、蔬菜、水果的綠色栽培面積達到30萬畝,直接帶動飼養業累計出欄生豬58萬頭。全市僅用沼渣和沼液代替化肥農藥生產糧食一項,每年就增產糧食650萬公斤,相當于增加糧食種植面積1.3萬畝。
焦作市農村沼氣工程建設起步于20世紀八九十年代,大力推廣從2003年開始,2006年,河南全省把農村沼氣列為十件民生之一。市農業局算過一筆賬:焦作沼氣池和集中供氣工程的運轉,每年可處理和消化畜禽糞便15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硫915噸、二氧化碳16.5萬噸,節約標準煤3400噸,生產無公害生態肥和綠色農藥20多萬噸,對降低溫室效應的影響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科學實施
記者從李艷芬身上再次看到,認真做事是綠色項目成功的基本保證。
在推進大型沼氣工程項目時,河南焦作嚴格按照國家發改委、農業部出臺的農村沼氣工程專項管理辦法實施,各建設單位按照要求,編制項目實施方案,建設過程中做到不變更項目實施地點、不改變性質、不縮小規模、不減少投資、不拖延工期,切實按照技術標準規范施工;各項目主管部門充分發揮監督作用,督促項目建設單位,抓緊時間完成招投標,盡早開工建設,嚴格按照項目批復進行施工,加快建設進度,確保按時完成建設任務。
每當項目完成后,要結合附近的農田、農業園區、設施農業,開展三沼(沼氣、沼渣、沼液)綜合利用,實施沼液浸種、葉面噴灑、沼液灌溉、沼渣施肥、溫室內增施CO2氣肥等綜合利用技術,促進無公害、綠色農業基地建設和農業生態良性循環,提高沼氣工程的綜合效益。
同時要求,每個大型沼氣工程在建設完成后,要固定至少一名技術人員加強后續管理,確保工程持續正常運行;項目建設過程中,要牢固樹立“生命高于一切”的安全責任意識,加強施工安全意識教育,制定預防和緊急事故處理預案,確保工程安全建設,安全運行,并加強監督管理,盡早發現和解決問題,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河南焦作依托種養殖大戶建成的沼氣站,已為附近幾百戶村民提供日常照明和做飯用氣。

責任編輯:任我行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