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企業缺乏社會責任壞了一鍋湯
我國的廢棄物發電行業在技術和標準上已經很先進,但有的建設運營單位沒有認真履行應有的社會責任,導致運行中出現了環境問題,最終加重了公眾對整個行業的不信任。
圖為廣東粵電湛江生物質發電廠 資料圖片
廣東省湛江市是桉樹種植基地,每年產生的桉樹皮有100萬噸~200萬噸,這些樹皮含水率高且難降解,成為當地農業發展的一個難題。當地通過生物質焚燒發電,找到樹皮處置的出路。
實際上,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廢棄物焚燒發電行業在技術儲備、經驗積累上,也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行業不僅能服務于農業發展,也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求。
但是,行業發展仍然面臨著公眾不信任的問題,未來應該從哪些方面努力?近日在廣東省廣州市舉辦的“中華環保聯合會廢棄物發電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2018廢棄物發電產業發展論壇”上,行業專家和企業代表就垃圾焚燒發電、農林廢棄物發電的產業定位、行業政策、發展現狀與趨勢、面臨的困境及相關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和交流。
30年進入快速發展期
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是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適應發展需求、市民需求的選擇
垃圾焚燒發電、農林廢棄物發電統稱為廢棄物發電。“1988年,國內第一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在廣東省深圳市落地。”深圳市能源環保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倬舸介紹說,這個項目的建成與運營說明,在我國開展垃圾焚燒發電是行得通的。
“1998年,我們建成了國內第二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此時距離首個投產項目,已經過去了10年。”中國錦江環境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瑞紅介紹,早期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進展并不快。“但是進入2000年以后,這個行業快速發展,特別是最近幾年,幾乎每個省每年都有項目上馬。”
這種狀況的出現,與我國社會發展和城鎮化進程密切相關。“社會發展總會伴隨各種廢棄物的產生,而且隨著經濟高速發展和城鎮化快速推進,其產生量非常驚人,單靠傳統的填埋難以解決問題,垃圾焚燒發電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王瑞紅認為。
“我們最近幾年做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項目所在地都處于大開發、大建設的快速發展期。”天津泰達環保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如海認為,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是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適應發展需求、市民需求的選擇。
對此,中華環保聯合會廢棄物發電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郭云高認為,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廢棄物發電行業的“生態環境效益”屬性。“這個行業的存在和發展,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而且我們當前面臨的垃圾圍城、農林廢棄物出路問題等,都必須從這里尋找解決之道。”
行業不缺技術 缺社會責任
公眾的不信任來源于有的企業缺乏社會責任,行業應比生態環境效益
“‘鄰避效應’的關鍵是信任問題”。李倬舸感慨地表示,廢棄物發電行業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鄰避效應”,然而現實的情況是我國廢棄物發電行業的污染控制水平,已經完全可以與歐美國家媲美,而公眾長期以來的不信任和對這個行業的質疑,給行業發展帶來了較大影響。
行業專家表示,我國的廢棄物發電行業發展到今天,無論是技術還是管理,都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早在1988年建設第一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時,我們采用的就是歐盟的排放標準。”李倬舸指出,對于這個敏感的行業,在建設運行過程中,各地政府及企業都秉承著高標準規劃、高水平建設、高要求管理的理念。
國家對廢棄物發電行業的標準也是越來越高。比如,對公眾最為關注的二噁英,國家排放標準已經從10ng-TEQ/Nm3上調到0.1 ng-TEQ/Nm3,這個標準目前也是世界上最嚴格的標準。對于新建的垃圾焚燒廠,歐盟、德國、奧地利、瑞典、荷蘭、日本等也是執行同樣的標準。
目前,廢棄物發電行業已經有了許多成熟而且成功的經驗和案例。例如深能環保在管理上建立的“人—機—物”模式,實現了全流程、全方位的有效監管,不斷向著更規范的焚燒發電企業邁進。
“廢棄物發電行業缺的不是技術,而是企業應進一步深刻認識和履行社會責任。”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延國坦言,廢棄物發電行業本身就是比較敏感的行業,在技術和標準上已經很先進,但是此前一些建設運營單位沒有認真履行應有的社會責任,導致運行中出現了一些環境問題,最終加重了公眾對整個行業的不信任。
廣州環保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先榮也認為,廢棄物發電企業首先想到的應該是社會責任。行業本身就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把履行社會責任放在首位,才有發展后勁。
對此,廣東粵電湛江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家菘也表示贊同,當時公司的成立就是為了協助湛江解決當地的桉樹皮處置問題。“我們不應該只看重盈利,與別的行業比掙錢。我們要比的是生態環境效益。”他說。
內強競爭力、外爭發展環境
提高運營管理水平,建設鄰利型環保設施
“早年的項目,都是三五個大國企一起競爭,現在一個項目經常有幾十家企業一起投標。”談起行業發展變化,業內專家認為,目前廢棄物發電行業已經進入大競爭的時代,“未來應該是走向大融合的階段,整個行業通過交流合作,不斷做強做大。”
對于未來的發展方向,行業企業也設計了各自的道路。李倬舸介紹說,深能環保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推動更清潔、更高效、更安全、更親民的焚燒技術,通過信息化體系管控實現焚燒廠的品質一致化和標準化。
作為民營企業的代表,王瑞紅表示,企業未來要靠創新、靠工匠精神生存發展,公司未來將融合爐排和流化床技術,吸收消化德國干化技術,打造國內第一座高溫高壓流化床垃圾發電廠。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走國際化道路,培養國際化團隊,拓展發展空間。
黃家菘仍然強調,作為以“環境效益”為主的行業,企業要把履行社會責任作為未來發展的重點。
“要建好每個項目,提高運營管理水平,踐行企業環保社會責任,建設‘鄰利’型環保設施。”劉先榮表示。
作為新成立的中華環保聯合會廢棄物發電專業委員會,將以“聯合行業力量、凝聚行業智慧、內強產業競爭力、外爭發展環境”為工作方針,做好行業聯合和凝聚工作;推進廢棄物發電廠行業的相關標準體系建設;建立行業總工程師委員會,推進“評價”和“巡診”工作,促進廢棄物發電廠高效穩定運行,增強產業的競爭力等。

責任編輯:任我行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