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上的“地球把脈人”
一座二層小樓,靜靜坐落在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波航鄉的大山深處,小樓四周的圍墻上繪滿地震宣傳畫。這里是白占孝工作的湟源地震臺。
雖然已過立夏,青藏高原依舊寒風襲人。晚上10點,臺站一樓辦公室的燈還亮著,白占孝坐在電腦前認真檢查每一分鐘的波形數據,保證每個地震分析數據都準確無誤,這是他日復一日每天都要做的工作。
43歲的白占孝是青海地震局湟源地震臺臺長,該地震臺海拔2829米,距青海省省會西寧市60公里,是中國地震局基本臺站之一。
青海是我國強震高發省份之一,地震構造帶密布、活動斷裂帶強烈等諸多因素,使青海地區具有地震分布廣、強度大、頻度高等特點。
白占孝2007年擔任湟源地震臺臺長后,他發現,湟源地震臺里的日常地震監測、數據分析工作等存在許多不足,“地震數據的人工記錄分析的錯誤率很高,不僅工作效率低而且精準性差。”
怎樣有效提高測震成績?怎樣使地震分析更準確?2008年,他自主研發了適合本系統的集糾錯、編輯、上報為一體的綜合軟件。
“軟件應用后,之前兩個小時的工作任務只需半小時就可完成,且數據更為準確。”白占孝介紹,在大家的努力下,湟源地震臺工作效率明顯提高。
10年來,這個青藏高原上的普通臺站斬獲多項殊榮:2008年全國地震監測預報質量評比地震觀測第一名、2012年青海省防震減災優秀成果一等獎、2013年全國地震系統先進集體等。
這些榮譽的背后,是白占孝和同事們的艱辛付出。湟源地震臺人煙稀少,這里晝夜溫差大,經常風沙彌漫,監測員們常年面臨艱苦惡劣的自然條件挑戰。
陳永花負責湟源地震臺模擬水氡觀測,無論春夏秋冬,每天都要定時定點取水,而這個工作,她一做就是二十幾年。
“從臺站到取水點來回大概要走上50分鐘,有時候山里面就自己一個人,還能聽見自己的腳步聲和呼吸聲,但也沒覺得害怕。”陳永花說。
每天清晨天還沒亮,陳永花就帶著四個水瓶趕往取水點,在路上踢踢腿,唱唱歌,有時候小鳥也在樹上嘰嘰喳喳地叫著。遇上下雪天,山上還會有動物的小腳印與她相伴。
與大山相伴,總得找點樂趣。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的羅自浩,閑暇之余的愛好是自學日語。羅自浩說:“我覺得日本的地震預警機制很好,全民對地震的認識也比較充分。我想看看他們的地震網站,看看他們的工作是怎么做的。”
羅自浩認為,宣傳是防震減災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而在大山深處的村民們需要補上這一課。于是她在臺站的圍墻上精心繪制了以防震減災為主題的科普宣傳畫,用簡單明了的方式給大家普及防震減災知識。
“防震減災宣傳很有必要。它可能在未來挽救一條生命,也有可能影響一個人今后的防震意識,這種影響都會慢慢積累,影響更多的人。”羅自浩說。
為了及時監測分析地震,世界上數以千計的地震臺站日夜不停運轉著,無數像白占孝和他的同事一樣的地震監測員默默堅守在儀器旁,擔當著“地球把脈人”的角色。

責任編輯:任我行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