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輕生態環境負擔 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綠色焦點)
我國堅決將“洋垃圾”擋在國門之外。
為緩解工業原料不足,從上世紀80年代起,我國開始從境外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但與之相伴而來的,是屢禁不止的“洋垃圾”走私與嚴重的環境污染。
2017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要求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今年1月,我國正式施行禁止“洋垃圾”入境新規,停止進口包括廢塑料、未分類的廢紙、廢紡織原料等在內的4類24種“洋垃圾”。到2019年年底前,將逐步停止進口國內資源可以替代的固體廢物。
我國為什么要對“洋垃圾”堅決說“不”?禁止“洋垃圾”入境新規實施情況如何?怎樣徹底解決這一問題?記者最近采訪了相關部門和專家學者。
追求經濟高質量發展、維護國家生態環境安全的必由之路
頻頻刷屏的“洋垃圾”,究竟指什么?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說,“洋垃圾”是一種俗稱,廣義的“洋垃圾”泛指所有從國外進入中國的固體廢物;狹義的“洋垃圾”特指以走私、夾帶、瞞報等方式,進口國家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或未經許可擅自進口屬于限制進口的固體廢物。
劉建國表示,我國禁止“洋垃圾”入境新規,對廣義、狹義上的“洋垃圾”都做出了限制,“一方面,多部門聯動布下鐵網,將非法垃圾擋在國門之外;另一方面,嚴控合法的固體廢物進口,減少總量,提升品質。”
上世紀90年代之前,我國進口固體廢物只有一年100萬噸左右的規模。隨著經濟體量迅速增長,我國固體廢物進口量也滾雪球般不停翻番。到2002年約為2000萬噸,2005年就達到了4000萬噸,最高時甚至接近6000萬噸。而這僅僅是合法渠道進口的固體廢物,如果算上走私入境的垃圾,數字更為巨大。
“洋垃圾”大量囤積在我國境內,帶來多種危害。其中最為嚴重的,就是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洋垃圾”中往往夾雜著很多有毒有害物質,以非正規渠道入境后,大部分流向“散亂污”企業進行分解。住建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張益表示,在原環保部開展的打擊進口廢物環境違法專項行動中,執法人員提出立案處理處罰建議的企業,占檢查企業總數的60%以上,可見違法范圍之廣。
這些“作坊式”企業技術水平低、產品附加值低、污染控制能力差,在加工過程中采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嚴重危害工人健康和周邊環境。焚燒產生的有害氣體會污染大氣環境;酸浸、水洗廢物則會危害水體、土壤環境。“還有一部分‘洋垃圾’幾經倒手,沒有得到再生利用,而是進入了垃圾填埋場,加重環境負擔。”劉建國說。
屢禁不止的“洋垃圾”還會損害經濟結構。如果不在供給側下狠手,切斷低端產品供應,就無法倒逼“散亂污”企業轉型升級。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表示:“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能有效切斷‘散亂污’企業的原料供給,從根本上鏟除‘洋垃圾’藏身之地,對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維護國家生態環境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時代變了,政策需要根據發展階段進行調整。禁止‘洋垃圾’入境,是追求經濟高質量發展、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劉建國說。
新規嚴格實施后,在國內外引發一系列反應
我國禁止“洋垃圾”入境新規實施后,相關部門迅速采取行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從3月份起,海關總署組織全國海關開展了打擊“洋垃圾”走私“藍天2018”專項行動,重點打擊以偽報瞞報品名、夾藏等方式,以及通過海上、陸路邊境非設關地偷運走私“洋垃圾”違法活動。專項行動突出打擊走私國家禁止進口的廢物,主要是《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目錄》列名的廢物,包括新調整列入目錄的4類24種固體廢物。
海關總署有關負責人介紹,一季度立案偵辦“洋垃圾”走私犯罪案件139起,查證各類涉案廢物25.4萬噸。3月25日,拱北海關偵辦走私固體廢物進境大案,查證涉案固體廢物2.7萬噸。上海某貿易公司向拱北海關隸屬高欄海關申報進口2.7萬噸“球碎礦”,經鑒定為剩余物料、下腳料、不合格的混合物,屬國家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3月底,廈門海關緝私局聯合長沙海關緝私局,對陳某泉、賀某團伙走私廢礦渣案開展集中收網,在廣東廣州、福建莆田、湖南長沙等地同時開展查緝行動,抓獲10名犯罪嫌疑人,現場查扣國家禁止進口的廢礦渣600噸,打掉1個走私固體廢物犯罪團伙。
各部門加強了聯動配合,保持對走私“洋垃圾”活動的高壓打擊態勢。自今年1月起,海關對取得《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的全部302家廢五金企業開展了稽查,向生態環境部通報了其中40家廢五金違規企業。環保部門根據名單取消了這些企業再申請進口固體廢物的資質,進一步規范了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管理。
清華大學循環經濟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溫宗國注意到,國內一些加工進口固體廢物的中小型企業陸續關停,大型企業由于面臨巨大的加工原料缺口,有的轉向東南亞等地區建廠。同時,原材料的進口開始增加,作為固體廢物的補充、替代。以塑料為例,今年1月我國進口廢塑料資源只有0.5萬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9萬噸;與此同時,進口的初級塑料原料為293萬噸,比去年同期上升了69萬噸。
中國堅決對“洋垃圾”說“不”,一些長期以來向中國出口固體廢物的歐美國家“坐不住了”。世界貿易組織公布的資料顯示,歐盟為我國進口廢塑料的第一大地區,約占我國廢塑料進口總量的1/4。美國回收的固體廢物大約1/3到一半運往中國,每年向中國出口700萬噸塑料。據美國廢品回收業協會統計,2016年美國向中國出口了市值56億美元的可回收垃圾。中國不再接受“洋垃圾”后,這些國家的部分垃圾一時無處可去,有的甚至堆成了“垃圾山”。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快垃圾分類步伐
溫宗國認為,1989年召開的世界環境保護會議上通過了《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的巴塞爾公約》,明確規定各締約國有權禁止外國危險廢物和其他廢物進入本國領土。“堅決對‘洋垃圾’說‘不’,是我國作為締約國之一應該享有的權利。發達國家不能在環境污染治理的問題上持有雙重標準,應當堅持‘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擔當起對生態環境應有的責任和義務。”
在劉建國看來,長期以來全球經濟的基本格局和產業鏈分工,已經使發達國家形成了依賴,習慣于自己占據產業鏈高端,由發展中國家生產低端產品,為其處理廢物。“一直以來,發展中國家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為發達國家處理垃圾。這種狀態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中國必然要在全球經濟價值鏈中尋求升級,不能老是被鎖定在低端。中國當然有權利拒絕接受‘洋垃圾’。發達國家產生的垃圾自己不處理,非要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于情于理于法都說不通。這本身就是不公平、非正義的格局,就應該被打破。”
專家認為,我國禁止“洋垃圾”入境,還有大量工作亟待推進。
“洋垃圾”相關法律法規需要完善。劉建國表示,1996年開始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已經有過4次修訂。徹底解決固體廢物的非法進口問題,需要從法律角度作出更加嚴謹、清晰的表述,強化固體廢物的污染源屬性,弱化其資源屬性,為嚴控固體廢物進口、禁止“洋垃圾”入境新規提供更加“給力”的法律保障。
在國內進一步推行垃圾分類,我國拒絕“洋垃圾”的底氣將更足,效果將更好。劉建國表示,現階段我國自身產生的垃圾量非常可觀,廢塑料、廢紙回收量均比進口量高約一倍,但垃圾分類的效果不好,效率較低。把“洋垃圾”的入口堵上了,本國的垃圾分類也必須加快腳步。應出臺配套政策,為國內的可回收物再利用提供渠道和空間,幫助再生資源企業由依賴國外垃圾轉向消化國內垃圾,實現良性發展。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禁止“洋垃圾”入境,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時期新形勢下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標志性舉措。我們將著眼于推動高質量發展,統籌考慮行動方案目標任務,全面提升我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水平;加強部門間協調溝通,加大信息共享及聯動執法力度,建立長效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監管制度,強化“洋垃圾”非法入境管控,深入實施全過程監管,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
責任編輯:任我行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