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垃圾走私的N個秘密途徑
除偽報、瞞報外,洋垃圾走私還可分為從非設關地偷運進境、在貨物中夾帶洋垃圾,以及利用他人的固廢進口許可證進口等多種形式。
嚴控固體廢物進口可以為國產可回收固廢創造市場和價格空間,從而倒逼中國固體廢物回收利用水平的提高,為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創造條件。
除了門口的兩只威嚴石獅,黃埔海關緝私局只是廣州市志誠大道上一個占地不大的院落。南方的春天,綠樹繁花,讓人難以把這寧靜之處與不久前的一場疾風驟雨聯系起來。
2018年3月29日至4月2日,5天內,海關總署組織黃埔、天津、深圳等14地海關開展了第二輪集中打擊洋垃圾走私“藍天2018”專項行動,共打掉走私固體廢物犯罪團伙25個,初步查證各類走私固體廢物11.11萬噸——重量約等于國家體育場“鳥巢”的總用鋼量。
“集中優勢力量”“全鏈條”“滾動式打擊”,在黃埔海關給南方周末記者的書面材料中,可以看到這幾個關鍵詞。
隨著中國洋垃圾禁令于2018年1月1日生效,一場覆蓋全國的海關緝私戰已在打響。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固體廢物污染控制技術研究所所長王琪認為,在洋垃圾仍有市場和利潤的前提下,某種程度上可能刺激走私。壓力之下,緝私戰能否打贏?
一號工程
一艘貨輪緩緩停靠在珠海高欄港。付列陽看著船上滿載的、煤渣似的黑色礦堆,以及彌漫的煙塵,不禁有些懷疑:這船貨物真的是進口申報單上注明的“球碎礦”嗎?
付是拱北海關隸屬高欄海關查驗科科長。憑借經驗,他發現了這船貨物更多疑點:申報進口的是上海某貿易公司,這是該公司第一次到珠海報關,時間點卻恰選在2018年2月11日,臨近春節。
“年三十要求我們卸貨,這個時間點是比較敏感的。”付列陽在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說。
據拱北海關向南方周末記者提供的材料,該批貨物為來源于球團礦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剩余物料、下腳料、不合格的混合物,屬國家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
這是一起涉案貨物重達2.7萬噸的典型洋垃圾走私案。拱北海關隨后繼續擴網,出動警力30名,分赴上海、南通、珠海等地實施抓捕和搜查行動。目前最新進展是,3月26日,在南京海關緝私局協助下,該關在南通發現同一供應商、同一合同項下的不同批次貨物約8萬噸。拱北海關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由于案件仍在進一步偵辦,不能透露更多細節。
2018年,海關總署部署了“藍天2018”和“國門利劍2018”兩個專項行動。其中,持續到年底的“藍天2018”專項打擊洋垃圾,“國門利劍2018”則將打擊洋垃圾走私作為“一號工程”,在海關總署的提法中,位于象牙、糧食、涉稅商品,甚至毒品走私之上。
各海關投入了大量資源和技術手段,織就一張覆蓋海陸空的天羅地網,圍剿洋垃圾。如拱北海關材料顯示,在2018年1月8日的一次行動中,該關不僅出動了警力百余人、車輛23輛還動用了4艘船艇和無人機等。
2018年2月3日凌晨,深圳海關出動緝私人員兩百余人,打掉一個涉嫌走私入境廢塑料5萬余噸的走私網絡。深圳海關一名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起行動由深圳海關組織,黃埔海關、汕頭海關都有參與。至于數量巨大的5萬余噸廢塑料,“統計的是該團伙2012年到2017年的走私貨值,實際查獲的洋垃圾數量沒那么多。”這也是海關通報中“查證”與“實際查獲”的區別。
除向拱北、黃埔、深圳海關發函外,南方周末記者還聯系了青島海關、上海海關以及海關總署。
深圳某進口清關公司員工蕭潔(化名)明顯感受到,最近海關對所有進口塑料類產品檢查非常嚴格,頻繁抽檢。“我們現在只對可以作為一般商品的塑膠顆粒的報關。”她叮囑來打聽廢塑料進口的南方周末記者,“如果你要進,就不要摻有任何雜質,也不要幾種品類混雜在一起,否則也可能被認定為固廢。最怕的是海關查貨發現質量和包裝不一,要去做固廢檢測,動輒就要一兩個月。”
“借證”利益鏈
“不少固體廢棄物實際上是作為有加工價值的資源被進口到國內的。”王琪表示,首先應該對洋垃圾有明確定義:用非法手段進來的,或是被列入禁止進口名單上的固體廢棄物,才叫洋垃圾。
在公眾印象中,洋垃圾是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等沿海地區才有的事物,但實際上,在黑龍江、內蒙古乃至新疆,屢屢有洋垃圾走私案告破。走私洋垃圾,早已是一門遍及全國的“生意”。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循環經濟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中心總工程師曲睿晶對南方周末記者稱,除上述的偽報、瞞報外,洋垃圾走私還可分為從非設關地偷運進境、在貨物中夾帶洋垃圾,以及利用他人的固廢進口許可證進口等多種形式。
上述1月8日拱北海關的緝私行動,查處的就是一起非設關地偷運進境的案件。經初步查證,內地十余名小型貨船船主從澳門多家廢品站收購廢舊電池、廢金屬、廢塑料等,多次以“螞蟻搬家”方式偷運至中山市非設關地簡易碼頭。貨物走私入境后,走私團伙對其集中收購并銷售至中山、佛山等地牟利。
“還有一種‘大船換小船’,大船把固廢從境外拉到非設關碼頭附近,幾艘小船過來偷偷把貨物運走。”曲睿晶介紹。
此類走私還算有跡可循,可以派遣船只在這些碼頭附近海面巡邏監視。更難發現的是一些沒有固體廢棄物進口資質的企業,利用他人進口許可證進行洋垃圾走私。這種方式進口的是國家可限制進口的固廢,“貨物運輸-報關-過關”也都走正常流程。這些固廢過關之后,海關如何監督其流向,成為一大難點。
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再生塑料分會秘書長盛敏坦言,在固廢加工行業內,上述方式被稱為“借證”。由于非常普遍,甚至不被認為是一種走私,而只是“沒進口許可證的企業打打擦邊球”。
盛敏介紹,在“借證”利益鏈中,清關公司是中間商。“比如企業B沒證,清關公司知道哪家有證,就幫B聯絡,問能不能用這個證幫你走一下貨。貨物過了海關,清關公司會把貨拉到指定的‘貨場’,和企業B等無進口許可證的廠家進行現貨交易,然后將一部分報酬給予許可證借出方。”
然而這種逃避海關監管的手段,明確屬于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中認定的走私行為。而且,在海關和環保部門看來,用“借證”進口的固廢,流向的往往是環保條件不達標的企業,存在很大的環境風險。
把進口固廢從海關拉走的貨車,和有一定規模的“貨場”,成為海關偵辦此類案件的突破口。“海關有很多種手段。現在可以用GPS跟蹤集裝箱的定位,一批貨比如是A工廠許可證進的,卻沒有拉到A工廠,拉到B工廠或者貨場去了,那不就抓住了嗎?還有一種是人工的辦法,卸貨以后有車跟著你,看你是不是拉回自己工廠。”盛敏說,海關也會派人直接在“貨場”蹲守,“直接抓現行”。
固廢走私方式花樣翻新,倒逼海關提升監管手段和水平。進口貨物是否屬于國家禁止進口的固廢,憑海關人員的肉眼很難判斷,需要專業機構進行鑒別。2013年一篇報道中,一名江蘇張家港海關人士吐槽,鑒定的機構少,是他們面臨的主要難題。不過,王琪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能夠接受海關委托鑒別固體廢棄物的機構已經從3家增加到10家,他所在的單位就是其中一家。
全面切斷源頭
在不少固廢加工利用企業看來,以前盛行的“借證”走私,正經歷洋垃圾禁令實施后的殲滅戰。
全國海關集全系統之力打擊洋垃圾走私,可追溯到2013年的“綠籬”專項行動。盛敏回憶,“綠籬”主要打擊的就是“借證”。“當時關掉了不少清關公司。”隨后的歷次“國門利劍”“大地女神”等專項行動,亦都將“借證”走私作為重點打擊對象。
但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張廣志在2017年8月向媒體介紹,“借證”案件仍很突出,2013年以來,全國海關共查獲此類案件313起,查證涉案廢物145萬余噸,分別占走私廢物案件總數和涉案總量的57%和76%。
2018年1月1日禁令生效,首批公布的4大類、24種固體廢棄物,就從可限制進口的商品變成了禁止進口的洋垃圾。情況似乎有了變化。
王三友(化名)負責為天津一家化纖廠采購原料,他徹底放棄了進口廢塑料,轉而擴大國產廢塑料的收貨來源。“原來在天津、東北收,現在擴大到陜西、河北,多找源頭唄。”
王三友稱,在生活源廢塑料還未被國家列入禁止進口目錄中前,天津塘沽等碼頭有許多廢塑料堆場,碼頭附近也集中了許多貿易公司,提前一年或半年向貿易公司下訂單,就能獲得“比國內廢塑料干凈、分類更好”的進口原料。現在,那些繁盛一時的堆場漸漸清空。
業內共識是,“借證”將會很快消亡。盛敏指出,“綠籬”行動打擊“借證”,“是在國家允許進口洋固廢的前提下,打擊非法運作。而現在打擊走私,是全面禁止進口的背景下,再過一遍網。”區別在于,合法前提下,進口固廢仍能源源不斷地流入國境,使產業鏈條得以運轉。禁令之后,鏈條從源頭處被切斷。
產業陣痛
王三友坦言,他所在的化纖廠已經減少了生產線,但運營仍然艱難。
從2017年至今,國內廢塑料從4000元/噸漲到6700-6800元/噸。進口生活源廢塑料被封殺,國產廢塑料陡然變得奇貨可居,壓縮了固廢加工環節的利潤。王三友看到,一些小型化纖廠紛紛倒閉,或是轉做別的生意。
曲睿晶認為,國產固廢一時還無法完全替代進口固廢的地位。“國內固廢回收還比較粗放,一方面回收率不高,使得原料的量滿足不了加工行業的需求。另外國內垃圾分類做得不好,靠人工分揀,不如進口的干凈,分揀成本也高,所以加工者不愛用。”
不僅是受禁令影響,在環保趨嚴的形勢下,為數眾多的固廢加工廠沒有環評,亦拿不到排污許可。盛敏形容,“作坊式的小散亂污,就像過街老鼠,搬到哪里都不受歡迎”。
當下固廢回收、加工體系顯示出的混亂和困境,也正是洋垃圾禁令保護環境的弦外之音——推動國內固廢回收利用行業的淘汰、升級。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在一篇論文中指出,嚴控固體廢物進口可以為國產可回收固廢創造市場和價格空間,從而倒逼中國固體廢物回收利用水平的提高,為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創造條件。
曲睿晶分析道,固廢加工行業生產的多為低端產品,其經濟價值不能與高昂的環境成本相提并論,所以有相當一部分屬于落后產能,需要淘汰。“要減少低端的行業和企業對進口原料的依賴,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把綜合利用做得更好。”
盛敏則認為,進口固廢也是資源,不應一禁了之。“例如塑料是從石油中提煉出的,進口廢塑料作為原料,可以為中國節約上千萬噸的石油資源。廢紙的利用也可以減少木材的砍伐。所以在排放達標的前提下,這應該還是一個環保的產業。”
南方周末記者了解到,一些有實力的清關公司、貿易公司和固廢加工企業,已經在向東南亞等周邊國家布局塑膠顆粒廠和廢紙分揀廠,將廢塑料、廢紙加工成符合中國規定的原料,再進口回中國。“這種方式作為國內原料不足的補充,還是可以鼓勵的。”曲睿晶表示。
“毛料誰都進口不了。”2018年4月15日,一名清關公司員工對以業務咨詢身份前來詢問的南方周末記者說,“塑膠顆粒符合國家規范,進口安全,成本也不見得比廢塑料高很多,建議您選擇。”
責任編輯:任我行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