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綜合施策強化水污染防治
記者日前從云南省昆明市環保局獲悉,昆明市積極推進以滇池為重點的水環境污染防治,探索建立河道跨界生態補償機制,推出最嚴污水處理廠地方排放限值,不斷加大科技支撐精準治污力度,確保全市水環境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2017年,昆明市堅持把滇池保護治理作為事關全市污染治理全局的最大生態工程來抓,按照“科學治滇、系統治滇、集約治滇、依法治滇”的治理思路,科學謀劃,編制了“滇池保護治理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全面深化河長制,建立“四級河長五級治理體系”,設立河長3489名,實現河道、管網清淤常態化,滇池污染存量不斷削減。加快建設海洪、大灣、西華等6個濕地項目,濕地凈化水質效用日益顯現。實施滇池保護治理項目100個,完成投資36.3億元,實現25條入湖河道水質達標。
昆明市堅持“誰污染、誰治理,誰污染、誰補償”的原則,積極在滇池流域探索建立河道跨界斷面水質不達標區域生態補償機制。2017年4月印發《滇池流域河道生態補償辦法(試行)》及5個配套文件,在新運糧河、新寶象河、西邊小河開展河道生態補償試點工作。8月1日起,河道生態補償機制再次“加碼”,確定滇池流域34條河道及支流溝渠全面施行生態補償工作。2017年累計收取生態補償金4.86億元。生態補償機制工作開展以來,全市各縣區采取得力措施提升河道水質,水環境保護治理工作得到進一步推動。
滇池流域人口密度大,水資源匱乏,河道主要依靠污水處理廠尾水補給,尾水中TN、TP濃度較高,與《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中湖庫水體的水質要求存在較大的差距,難以滿足滇池富營養化控制要求。為深度挖掘污水處理廠治污減排能力,削減污水處理廠的污染負荷,昆明市積極探索,著力于進一步提高排放標準、加強日常監督、構建利益激勵機制,倒逼污水處理廠深度處理。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最嚴格的《昆明市城鎮污水處理廠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根據全市各區域的水環境功能區劃、水環境功能目標以及水質現狀,實行分區分級的污染物排放限值。對于水環境質量改善需求迫切的滇池流域,執行全國最嚴的A級標準,其主要污染物除TN為5mg/L外,其余指標與地表水湖庫Ⅲ類標準一致。這一標準的嚴格執行,為進一步提高污水處理廠的治污效益、改善河道補給水源水質、削減入湖污染負荷、降低滇池藍藻爆發風險發揮了重要作用。
著眼推進滇池精準治污,昆明市充分利用大數據、三維地理信息、衛星遙感、無人機等技術,建成滇池流域水環境監測網絡與信息平臺,每月監測分析上報水質監測情況,以監測數據倒逼環境管理,為滇池流域水環境質量改善和精細化管理提供技術支撐和決策依據;完成《滇池環湖截污體系調查研究報告》、《草海湖體不同季節的水質、水位變化規律研究》、《草海湖體垂直、水平水質變化研究》等課題,為構建以水質響應為核心的流域精準治污決策管理技術體系提供了科研支撐;建立全市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環保移動執法系統,實現污染監控管理和環保執法全過程信息化管理,有效推動“數字環保”向“智慧環保”轉變。
經過全市上下堅持不懈的共同努力,2017年,昆明市水環境質量得到有效提升,海河順利完成黑臭水體整治及銷號工作,滇池總體水質達到Ⅴ類,牛欄江昆明出境斷面河口平均水質達到地表水Ⅱ類,陽宗海自砷污染事件以來水質首次全年保持Ⅲ類標準,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國考的23個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和長江流域優良水體比例分別達47.8%、42.9%,均超額達到國家和云南省考核的36%和27.3%的要求。

責任編輯:任我行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