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瀕危物種正當時
由聯合國支持的一項生物多樣性研究報告稱,人類過度活動損害自然生態,警告說,全球所有地區的動物及植物物種正急速下降,潔凈水源也大幅減少,危及糧食、飲用水及能源供應。
“在中國,一部分瀕危物種,尤其是國家投入大量資金,或者已經開展保護工程的物種,其生存狀況有明顯改善,比如大熊貓、朱鹮、麋鹿等,但這只是一小部分,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原北京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科學與保護項目主任聞丞介紹對筆者說。
生物多樣性的總體趨勢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所處的地理單元。在中國東部、東北等山區,由于城市化的發展,人口持續下降,加之退耕還林、植樹造林等林業工程的實施,一些地區的森林出現了明顯的恢復態勢,棲息于此的物種數量顯著上升;在人類活動較為活躍的平原地區,隨著農田和濕地等低地棲息地類型的喪失,包括鳥類和獸類在內的很多物種數量在下降;而在一些低海拔地區的原始森林,隨著人類活動的增強,森林持續的碎片化或消失,使許多食肉動物面臨生存危機。
聞丞認為,人類活動空間與物種分布范圍的重疊程度是影響中國瀕危物種生存狀態的主要因素。當某個物種分布的范圍恰好落在人類密集活動區,或者其依賴的資源也是人類發展經濟需要利用的資源,那么這一類物種的生存狀況就堪憂。
前不久,震旦鴉雀現身北京,它是中國獨有的一種中型鴉雀,生活空間僅限于蘆葦蕩中,是全球性瀕危鳥種,被稱為“鳥中大熊貓”。近年來,北京市野生動物種類呈現增長態勢,目前已達600種左右。除了鳥類,其他珍稀野生動物也屢屢被發現。
對此,聞丞表示,新物種分布記錄的出現與民間保護生物多樣性意識提高息息相關。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政府與民間保護組織合作,開展了很多卓有成效的項目。一方面改善了很多物種的生存狀況,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公眾對物種多樣性的認知程度。
目前,中國已經建成以自然保護區為骨干,包括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等不同類型保護地的保護網絡體系。中國還實施了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生態修復工程,全國各省(區、市)已開展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探索建立生態紅線劃定方法體系與配套政策措施體系。
在今年新一輪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自然資源部的組建無疑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注入了強心劑。以往,自然資源由不同的行政機構管理。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并不明確,各自只管自己管轄的范圍,造成監管亂、監管難、監管者缺位的現象。如今,新組建的自然資源部將自然資源的保護和發展規劃從整體上統籌考慮,著力解決自然資源所有者不到位、空間規劃重疊等問題。
“自然保護區分布、自然資源權屬、國家和社會各界的認知程度等仍有待改善。”聞丞表示,“中國因其特殊的經濟發展情況以及自然歷史背景,在自然保護方面沒有多少可以借鑒的先例,這也是中國生物多樣性在當下和未來可能面臨的最大挑戰。令人振奮的是,國家迄今為止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正從根本上改變原有制度,為解決問題創造了有利的政治環境,可以說,帶來了歷史性的機遇和轉折。”

責任編輯:任我行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