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綠色修復倡導者
今年全國兩會上,土壤污染治理再度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近年來,土壤修復行業不斷升溫,正在迎來了一系列挑戰,身處其中的企業面臨戰略抉擇及市場與時間的考驗。
“在土壤修復領域,博天環境倡導綠色修復的理念,并將為此加大戰略布局的力度,帶給社會更優質的環境服務。”近日,博天環境集團總裁吳堅接受本報記者專訪,表達了對土壤修復市場的樂觀預期,并提出公司一定要做業內“綠色修復”的倡導者。
土壤修復未來市場潛力巨大
越來越多的企業投身,需求將推動產業發展成熟
據統計,目前,我國土壤修復業的產值尚不及環保產業總產值的1%~2%,而發達國家這一比例已達30%以上。土壤修復可預見的巨大空間,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投身其中。但同時,由于土壤修復市場不規范、行業門檻規范性不足,導致出現了一些沒有資質、缺乏經驗與責任感的公司進入市場,低價競標、“土方工程”、急功近利等問題突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土壤修復行業急需系統性頂層設計。我國目前的土壤污染風險評估、檢測技術和相關質量技術標準有待完善,污染修復治理后也需要長期監測和監管。”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周健民曾提出土壤修復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但吳堅樂觀地認為,這些問題必將隨著行業發展得到妥善的解決。“歐美的土壤修復市場在起步期同樣缺乏秩序,但社會對受污染場地修復的治理需要,會推動產業不斷地發展成熟。”吳堅判斷,從遠期看,國內土壤修復需求規模巨大,行業前景十分廣闊。
“一些外資企業到國內建廠之前,都不忘對土壤和地下水做監測,以防自己的工廠受到污染。這在許多發達國家早已形成行規,但目前國內大部分企業還沒有這樣的意識。”吳堅表示,國內土壤修復行業的許多細分領域都有潛在空間。
自我修煉備戰行業發展
加強技術與人才儲備,打造標桿性項目
“博天環境進入土壤修復領域是一個長遠的戰略布局,看好的是未來巨大的發展空間。”吳堅表示,未來隨著我國環境標準的不斷升級,將對技術和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環境企業加強在土壤修復領域的能力建設。
眼下,吳堅所關心的是更充分地儲備符合未來發展需求的技術與人才,打造更多標桿性項目,并在實踐中推動技術升級,為未來行業的發展做好各方面戰略準備。
事實上,自提出“生態環境綜合服務商”的定位以來,博天環境已在土壤和地下水修復等領域有了良好的基礎。博天環境的子公司博川環境修復(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川修復”)已在土壤領域耕耘多年,在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方面有領先的綠色修復技術,并完成了許多備受關注的修復項目。其中包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高度重視的當地首個污染場地修復項目;為江蘇省某焦化廠打造當時國內規模最大的氣相抽提與生物通風聯合修復的污染場地修復項目;以及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河北省滲坑治理項目等。
整合資源凝聚土壤修復戰略力量
參與國外公司的并購與合作,克服技術“水土不服”
吳堅希望能夠更充分地整合起全球的優質資源,凝聚綠色修復的戰略力量。“國外特別是美國、歐洲,土壤修復已經發展幾十年,在人才、技術上趨于飽和過剩,但這恰恰是國內需要的。因此我們通過參與國外公司的并購與合作,以達到雙贏的效果。”
在國內,土壤修復的專業高端人才十分稀缺,這其實也是許多企業能力建設中的難題。從國外引入技術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搬運過程。土壤污染十分復雜,如果盲目照搬國外的工程技術,即使投入大量資金,也會因為技術不能“對癥下藥”而導致修復達不到預期效果。
不過,吳堅并不擔心國外技術引進后的“水土不服”。在他看來,技術本身沒有問題,關鍵要看如何在實踐中運用,而憑借豐富的治理經驗提供系統解決方案正是博天環境的強項。目前,他們正與一家德國企業合作在山西省某地處理土壤與地下水污染的問題。
綠色修復大勢所趨
從單純追求效果向追求綠色、安全、可持續修復過渡
我國臺灣中原大學環境工程系兼任教授張魯鈞目前擔任博川修復首席顧問,他在多個國家和地區有過土壤與地下水修復項目經驗,并督導過修復期長達20年以上的土壤修復項目。在他看來,綜合考慮環境、經濟、社會效益的綠色修復理念是大勢所趨,不管是土壤修復從業者還是生產型企業,都應早做打算。
2002年~2005年,美國污染場地土壤修復中,原位修復技術使用比例占所有污染源修復項目的60%,且這一比重呈現快速上升趨勢。“從長期看,我國也勢必經歷從異位修復向原位修復,從單純追求效果向追求綠色、安全、可持續修復過渡。綠色修復可視市場成熟度擬定初、中、后期不同的規劃及策略,制定最佳的可行修復方案。”張魯鈞認為,目前我國存在的場地調查求快、過度修復等現象,根源還在于理念。
在他看來,土壤修復需要手術醫師般的細致,應該在了解病灶以后再操刀,切勿操之過急。“往往我們的修復項目都太著急,還沒等調查清楚,就提出修復方案了,導致修復不到位或者過度修復。”
而要改變這一局面,張魯鈞認為當務之急是在法規層面引導行業更加求真務實。在考慮經濟要素的同時,更多地向社會、環境等其他要素傾斜,以達到平衡。
吳堅表示,改進的過程或許還需要一段時間,但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面實施土十條”的要求,必將推動這一進程的加快。備受矚目的《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已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二次審議,有望在年內正式出臺。此外,一系列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也將為土壤修復帶來更為健康的未來。
責任編輯:任我行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